郭 江,孟謙文,楊云江
(1.吐魯番地區農技推廣中心,新疆 吐魯番 838000;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肥站,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吐魯番地區熱量資源豐富,≥10 ℃的積溫為4 500~5 500 ℃,日照時數長,早春升溫快,晝夜溫差大,便利的灌溉條件為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廣間作套種技術、實行多熟制綜合栽培提供了必要條件。經過不斷實踐和積累,總結出多種形式的多熟制間作套種技術模式,現將簡要技術綜述如下。
據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全地區有耕地面積71 710 hm2,包括2縣1市共26個鄉、鎮、場,其中主栽作物葡萄已達23 500 hm2,有4 400 hm2西甜瓜,16 120 hm2棉花,21 760 hm2糧食作物,還有零星的蔬菜和少量的退耕還林還草地5.93 hm2。
這種套種模式在火焰山以南哈密瓜生產區已為廣大瓜農認可和掌握,并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土地利用率高、管理簡便、省工省時省肥,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目前這種模式主要在火焰山以南諸鄉鎮推廣應用,推廣面積已超過2 333 hm2。這種種植模式為:在瓜畦表面,兩行甜瓜定植穴之間種一行抗蟲棉(33B品種),也可間種2行,行距30 cm,株距15 cm,一般采用22株定苗。甜瓜平均行距為75 cm,株距為25 cm,667 m2種植2 200穴,可保苗4 000~4 500株。單株收獲8~10個鈴,單鈴質量4.5 g,衣分率40%,則每667 m2可以收獲57.6~72 kg皮棉,根據2003年皮棉市場收購價15元/kg計算,667 m2可產生864~1 080元的經濟效益,而投入只需在甜瓜收獲后另澆2次水,其他水肥投入均與甜瓜算在一起了。由于這種模式省工省時,頗受廣大瓜農歡迎,而它又不影響甜瓜的正常生長,降低了種植甜瓜的風險,提高了單位面積收益,所以推廣得很快。
主要在吐魯番市的三堡鄉和恰特卡勒鄉,總面積600 hm2。主要栽培模式:西甜瓜和豆角均選用優良品種,每667 m2留瓜苗700株左右,在瓜苗旁留兩穴種豆角。豆秧可為瓜苗適當遮陰,防止甜瓜根莖部位裸露暴曬,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危害。
主要在吐魯番市的二堡鄉、三堡鄉、恰特卡勒鄉、艾丁湖鄉和原種場,總面積為1 858 hm2。主要栽培模式為:
(1)孜然播前667 m2用氟樂靈100~120 g進行土壤處理,可防除雜草70%~80%。
(2)播種時,棉花播行與孜然播行垂直。
(3)棉花應及時化控,因前期孜然澆水至少2次,致使棉花前期水分較足,生長較快。要根據土壤情況和棉花長勢及時噴施縮節胺以防棉花徒長。
分布在全地區各鄉鎮的1~3年幼齡葡萄園中。這種模式既不影響葡萄的正常生長,又可以彌補幼齡葡萄園無產量的不足,農戶容易接受,667 m2增收隨作物種類不同而相異,一般增收在300~1 500元。
2.4.1 葡萄園套種小麥
主要方法是在畦里先播種小麥,667 m2一次性施入二銨30 kg,小麥播種量(機播)18 kg,在3月10-15日,根據葡萄行距,在小麥田中開溝,挖定植穴,栽植葡萄。這種模式,要求葡萄溝不能開得太寬,上口寬50~60 cm,溝邊起壟,保證小麥、葡萄分開澆水管理。要保證葡萄成活,在每次澆水之后,可用清水噴洗葡萄葉。采用這種模式下,一般小麥667 m2收獲子粒250 kg,單季增收250~300元,復播作物一般可以種大白菜、綠豆、菠菜、冬蘿卜等短生作物,667 m2收入500元左右,全年可增收750~800元,這種模式作物之間生長矛盾小,管理簡單。
2.4.2 葡萄園套種棉花
主要分布在七克臺鎮、辟展鄉等山北各鄉鎮,據調查,667 m2收獲籽棉200~250 kg,效益可觀。
主要在吐魯番市亞爾鄉。主要栽培模式:辣椒采用高壟栽培,壟寬80 cm,高30 cm,間距35 cm,密度40 cm×30 cm,壟間套種油白菜,壟旁栽生菜,四周種四季豆。高壟栽培可有效地防止辣椒疫病,但高壟栽培占地較多,通過與生菜、油白菜、四季豆一起套種,充分利用了光熱水及土地資源。
這些技術模式主要在火焰山以南,667 m2可增收200~500元。已經研究應用多年,可是推廣面積不大,可能是因為播種、管理不方便的原因。
主要在火焰山以北推廣,以七克臺鎮、辟展鄉為重點,由于山北哈密瓜上市較晚,一般在7月5日至7月10日,7月15日才能清園、整地、澆水,因此在山北種植復播玉米、高粱均不能正常成熟,主要以大白菜、蘿卜為主,間作一些菠菜、油白菜等葉菜。推廣面積每年保持在200 hm2,間作蔬菜品種較多,早、中、晚熟均有,白菜主要有小雜55、56,豐抗60,豐抗70、58、78等品種,具體根據農戶的需求來選擇。根據品種不同,一般播種期在7月15-25日。一般株行距在40 cm×60 cm,667 m2保苗2 200~2 500株,667 m2收獲凈菜在7 t以上,經濟效益在1 500元左右。存在問題是2003年根腐、爛根病成災,主要是因為未選用抗病品種,七克臺個別地塊有毀園現象,對該模式的影響延續至今。
此種模式在火焰山以南較為適宜,推廣面積為1 400 hm2。由于甜瓜施肥量大,故復播玉米、高粱可以不用再施肥,玉米667 m2保苗3 500~4 000株,高粱5 000~6 000株。667 m2出草量7~8 t,收獲高粱200~250 kg,玉米500~600 kg,效益可以實現500~600元。玉米品種為SC704,高粱為吐梁1號。
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市艾丁湖鄉、勝金鄉、三堡鄉和恰特卡勒鄉,總面積為4 400 hm2。栽培模式:前茬作物小麥(孜然)是喜涼作物,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收獲后及時翻耕土壤,6月底至7月初復播玉米或高粱,即可充分利用光熱土地資源,實現一年兩熟,豐產豐收。總體看來,經濟效益不高,但是省水,出草多,家中牲畜多的農戶多采用這種模式。
多熟制在吐魯番地區的推廣很有必要,因為該地區可耕地少,以上幾種栽培模式,通過采用高水肥、精細管理等一系列高產栽培措施,各類作物均能獲得優質、豐產,平均667 m2所增效益在500元左右。但現有栽培尚未突破一年兩熟制的基本模式,在一年三熟種植模式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