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習
(河北省大名縣畜牧水產局,河北 邯鄲 056900)
蛋雞飼養管理要點
李中習
(河北省大名縣畜牧水產局,河北 邯鄲 056900)
蛋雞的飼養管理要點按照其日齡或生理特征的不同可以分為育雛期、育成期、開產期、產蛋高峰期4個重要階段,而且不同階段的管理側重點不同,4個階段的管理情況直接影響其經濟效益。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著雛雞的成活率而且其5周齡時的發育情況還直接影響著開產以后的產蛋率。
1.1 雛雞選擇
1.1.1 目前蛋雞品種主要有海蘭、羅曼、尼克、海賽克斯等系列品種,養雞戶應根據自己的技術條件、飼養習慣、市場需求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飼養的優良雞種。
1.1.2 訂購雛雞前應搞好考察,了解種雞場是否符合國家的相關管理規定、管理是否嚴格以及種雞日齡、健康程度、相關疫病的凈化情況,以確保購入的雞雛來自于防疫嚴格、種雞質量高、抗體水平高、出雛率高的種雞場。
1.1.3 接雞時安排有接雞經驗、能識別病雛或弱雛的技術人員前去接雞,選擇的雛雞個體必須活潑好動、兩眼有神大小整齊、腹部收縮良好、臍環閉合完全、無臍炎癥狀、肛門干凈。
1.2 衛生消毒
1.2.1 空舍消毒 進雞前2周對雞舍和用具進行清掃、沖洗和最后的浸泡、噴霧、灼燒等預防疾病的有效消毒措施;注意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要根據消毒對象選用高效的消毒方式和高效低毒的消毒藥。
育雛前5d將所用用具放入雞舍后關閉門窗和通風口(門窗不嚴的要用塑料膜封嚴),再進行一次熏蒸消毒。消毒時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30ml、高錳酸鉀15g的比例放在一起,封閉熏蒸24~48h。
注意事項:①熏蒸消毒時雞舍必須封嚴、舍內內溫度為22℃左右,相對濕度為65%~70%;②消毒容器最好用瓷制品,先將高錳酸鉀置于容器然后迅速倒入福爾馬林溶液。
1.2.2 帶雞消毒 帶雞消毒每周進行1~2次,常用消毒藥有季銨鹽、百毒殺和碘制劑消毒藥,帶雞消毒時應注意每連續3次所用的消毒藥成分不能相同,以防病原微生物對其產生抗藥性。
1.2.3 門口消毒 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傳入,應在雞場和雞舍門口設置消毒設施,雞場門口應有與門同寬、長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和其它紫外線、淋浴等消毒設施,雞舍門口應有消毒池或消毒墊。注意所有的消毒要始終保持著高效的消毒效果。
1.3 環境管理
1.3.1 環境溫度 育雛前2d對育雛舍進行預溫,使舍內溫度達到 31~33℃,0~7日齡溫度控制在32~34℃,以后每周溫度降低2~3℃,4周齡降到直到22~24℃為止。
溫度的高低不僅要看溫度表的示數還要看雛雞的分布狀態,若雛雞扎堆并發出尖叫聲說明溫度低,雛雞遠離熱源或張嘴喘氣說明溫度過高,雛雞安靜、均勻分布說明溫度適中。
1.3.2 環境濕度 10日齡前一般通過適當地往地面灑水或用加濕器補濕,將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隨著雛雞日齡增加,相對濕度應適當降低,因為14~60日齡是球蟲病高發期,為了防止球蟲病發生應保持舍內干燥,故將濕度控制在55%~65%。
1.3.3 空氣質量 為了防止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粘膜病的發生和保證雛雞能健康,為此應在按時帶雞消毒的基礎上注意搞好清掃和通風換氣,為了防止通風換氣時雞舍內的溫度下降太快應在通風前先將雞舍內溫度提升2~3℃。
1.3.4 飼養密度 合理的飼養密度是雞群健康生長、整齊發育的重要條件,一般 1周齡 40~45只/ m2、2~3周齡時22~35只/m2、4~6周齡12~18只最好。在保證密度合理的同時也要保證每只雞的料位和水位充足,以防雞只因搶水、搶料、強欺弱等造成的雞群整齊度低而影響其以后生產性能的發揮。
1.3.5 環境光照 開放雞舍的光照程序依育雛季節而異,春季0~3日齡一般 23h光照,4~7日齡一般18h光照,8日齡以后一般按當地夏至晝長時間補充光照,到夏至以后自然光照。
1.4 開食開飲
1.4.1 開飲 雛雞入舍后即可開飲,水質要符合衛生標準,開飲后飲水溫度在20℃左右,0~7日齡內忌飲涼水,飲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或適量的抗菌素、電解多維等;飲水器具的數量應與雛雞數量相適應,為了保證雛雞飲水方便飲水器具應均勻分布、保持平穩、不漏水、不溢水。
1.4.2 開食 在飲水2.5~3h或60%的雛雞飲上水后開食,為了保證雛雞能健康生長、正常發育和成活率,雛雞出殼后開飼時間最晚不要超過12~24h,而且開食越早越好。開食后從每日喂料6次到6周齡時逐漸減少到每日喂料3次。
1.5 正確斷喙 正確斷喙不但可以防止啄癖發生還可節約飼料,斷喙時間一般在7~10日齡較為合適,斷喙時應由有經驗的工人用斷喙器將雛雞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斷喙前后2d應在飲水中加入適量抗菌素和維生素K,以達到消炎和止血目的。
1.6 飼料營養 因為雛雞階段是雛雞內臟器官的發育時期,生長速度也比較快,所以此階段應供給雛雞優質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要達 20%,同時應根據雛雞的發育情況和品種適當調整飼料營養。
發育情況的主要指標是體重與脛長,體重與脛長的稱測從3周齡開始,每兩周稱測1次,每次稱測雞群數的5%~10%;測量脛骨時,用卡尺量取從足底到脛骨頭的距離,讓脛骨與股骨呈90°角,稱測后計算平均數。
育成期應在保證高成活率、搞好疾病預防的基礎上定期稱重,必要時根據稱重情況適當供給營養,以使其開產時的體重和骨骼發育均能達到標準要求。
2.1 合理換料
2.1.1 換料時間不應單看周齡,應看雞群的脛長、體重是否達到了本品種標準,在周齡時如果脛長整齊度達90%,體重整齊度達85%時可決定換料,否則繼續喂育雛料0.5~1周,但育雛料的飼喂時間原則不能超過10周齡。
2.1.2 飼料的更換要循序漸進、逐漸過渡,體質好的雞群可采用雛雞料50%、育成前期料50%,混合飼喂1周后換成育成料;體質較差的雞群可采用雛雞料70%,育成前期料30%、混合飼喂,1周后各占50%,再過1周后再改為育成料。
2.2 光照管理 育成期光照管理原則是光照時間保持恒定或逐漸縮短,切勿增加(即育成期常采用的光照方法有三種,即自然光照法、恒定光照法和漸減光照法),直到18周齡以后再按產蛋期逐漸補充光照,因為育雛育成階段光照時間應由長變短或保持恒定,絕對不能由短變長,以防過早成熟,影響蛋重和以后的產蛋量。
2.3 體重檢測 因為體重是充分發揮雞遺傳潛力、提高生產性能的先決條件,育成體重可直接影響開產日齡、產蛋量、蛋重、蛋料比及高峰持續期,為了培育出標準后備雞,育成期不僅應重視雞群的成活率還應重視雞只的體重。
2.4 體型控制 雞群的體型是指骨骼系統的發育,骨骼寬大意味著母雞中后期產蛋的潛力大。因為在育雛、育成前期小母雞體型發育與骨骼發育是一致的 (即脛長的增長與全身骨骼發育基本同步)。
所以,這一階段以測量脛長為主,結合稱體重,可以準確地判斷雞群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果到12周齡脛長與體重是同步的,說明此階段雞群培育工作相當成功,預示著此雞群其后的產蛋潛力很高。
2.5 飼養方案 此階段應針對蛋用青年母雞生長發育“多階段生長”特點,給予不同的營養。飼養者要對青年母雞的常規飼養方案進行調整,使其適應青年母雞多階段生長點。先要根據品種或品系確定后備母雞的生長模式,之后在特定的生長階段對某些器官和組織的發育有針對性的供應養分。
2.6 環境管理 合理的溫度、濕度及通風換氣是育成雞群生長發育的有利保障。其中環境條件育成雞的初期要注意做好保溫工作。雞在轉舍前一般先將育成舍內溫度比原舍升高2℃以免雞只發生感冒,同時應及時清掃、按時消毒和通風、保持干燥。
2.7 雞均勻度 10周齡時雞群的均勻度應達到70%,15周齡時至少要達到75%,18周齡時至少要達到80%,同時雞群的平均體重與標準重的差異應不超過5%,因為這些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后備母雞開產時的狀況。后備雞均勻度越高,雞群開產后的產蛋高峰上的越快,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越長,總的產蛋量越高。
為了讓開產期蛋雞在以后的產蛋過程中能多產蛋、產好蛋,應根據相應品種蛋雞的生理需要改善其飼料營養、環境光照及其科學過度,同時根據免疫程序和強制免疫的要求搞好相關疫病的免疫。
3.1 免疫接種 雖然免疫接種時因注射、抓雞或疫苗刺激會給雞群帶來較強的應激反應,但是油乳劑滅活疫苗的保護期大致為6個月、產蛋雞的產蛋高峰期大致是4~6個月,所以在雞群產蛋率達到5%時肌注接種相應的油乳劑滅活疫苗,既能讓雞群健康度過產蛋高峰期,又能避免因免疫接種帶來的應激反應而使其免疫力降低而脫肛。
3.2 減少應激 蛋雞初產時因輸卵管較細、彈性較差以及產蛋對初產蛋雞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這些都能使其出現恐懼或者緊張情緒,從而對環境中的動靜比較敏感,當環境中有動靜時會因產生較強的應激反應而脫肛或者死亡,因此應保持環境安靜。
3.3 增加光照 通過增加光照可以延長產蛋雞的生理活動時間,增加其采食量、提高產蛋率和蛋重,但是光照增加太快或光照時間太長會給產蛋雞群造成強烈應激而脫肛或者出現疲勞綜合征等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從產蛋率達到10%時每天增加0.5h的光照比較合理,一直增加到16.5h。
3.4 飼料更換 因產蛋雞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數量和種類不同,所以產蛋雞飼料和青年雞飼料所含的營養成分和數量不同,適口性也不同,飼料更換容易引起雞群應激而脫肛,為此更換飼料時應遵循“由少到多逐漸更換”的方法,即從產蛋前一周開始飼喂高峰蛋雞飼料的含量逐漸增加,2周后完全換成產蛋高峰期飼料。
3.5 藥物添加 為了減少初產蛋雞的各種應激反應在其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A、在飲水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以提高輸卵管彈性、加快損傷粘膜的修復和增加其抗應激能力,或在飼料中以0.5%的比例均勻拌入補中益氣的中草藥,以防虛脫。
3.6 疾病預防 初產蛋雞體質較弱,基礎免疫力較差,容易發生未經免疫的疾病如雞大腸桿菌病、雞沙門氏菌病、雞支原體病等條件性致病菌所引起的疾病,故應定期地在初產期蛋雞飼料中拌入相應的中草藥或者在其飲水中添加適量的西藥加以預防。
3.7 調整雞群 因為開產期蛋雞群中仍有發育不良、體重不達標的雞只,其不僅影響群體的產蛋率,而且在以后的飼養過程中因搶不到食物仍然趕不上去,所以應在開產期對雞群進行整頓,選出體重較輕、發育不良的雞隔離飼養甚至淘汰,以提高雞群的產蛋整齊度和產蛋率。
3.8 嚴格檢修 設備損壞不僅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損壞雞蛋甚至對產蛋雞的生命構成威脅,如:夏季飲水系統損壞使不能正常飲水,輕則影響產蛋雞的產蛋率重則使其渴死,冬季保暖設施損壞容易使雞只受寒感冒或凍死,雞籠損壞容易使雞蛋破損或對雞的腿部造成傷害甚至容易出現別死產蛋雞的情況。所以應在開產期對蛋雞用具及設備進行嚴格檢修。
3.9 驅寄生蟲 寄生在雞體內或體外的寄生蟲不僅能吸取營養、產生應激,嚴重的情況下還能使產蛋雞停產甚至發病死亡,所以在蛋雞開產期應進行驅蟲,此時驅除的一般是體內寄生蟲(除非已有體外寄生蟲),常用的驅蟲藥有伊維菌素和左旋咪唑,伊維菌素一般混飼使用而左旋咪唑一般送口使用。
高產期蛋雞是指產蛋率88%以上的產蛋雞,為了維持其較高的產蛋率、蛋重和較好的蛋品質量應在良好環境條件、飼料營養和衛生管理的基礎上以“靜”為主。
4.1 環境條件
4.1.1 溫度 高產期蛋雞的最佳產蛋溫度為18~25℃,溫度過高或過低易出現產蛋率降低、蛋重減輕、次品蛋增多或料蛋比升高,為此冬季應增溫保暖、夏季應降溫防暑,使高產蛋雞舍內溫度常年控制在20℃左右。
4.1.2 濕度 高產期蛋雞舍內的濕度在55%~65%時,不僅有利于蛋雞的生理代謝和生產,而且有利于疫病防治、夏季降溫防暑,為此在高產期蛋雞的飼養過程中應通過通風除濕或噴水增濕使其在適宜的濕度范圍內。
4.1.3 應激 高產期蛋雞在環境中應激因素的作用下易出現產蛋率、蛋品質下降甚至咋群致死等應激反應,故在高產期蛋雞的飼養過程中應采取措施控制好環境條件的基礎上防止生人和其它動物進入。
4.1.4 光照 高產期蛋雞舍內光照太強易引起較強的應激反應、光照太弱易降低采食量,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產蛋疲勞綜合征、時間太短易使產蛋率下降,經驗表明光照強度12Lx、光照時間16h/d最佳。
4.2 飼料營養
4.2.1 為了滿足高產期蛋雞的營養需要其飼料中蛋白質應控制在18%以上,同時還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其種類和含量應能滿足高產期蛋雞生理生產的需要。
4.2.2 為了讓高產期蛋雞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應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注意夜間補飼 (尤其是冬季和夏季),以防因夏季白天采食量低、冬季夜間時間長營養不足引起的產蛋疲勞綜合征的發生。
4.2.3 為了防止高產期蛋雞發生食物原性中毒,應通過加強飼料存放和飼喂管理,飼料存放中應采取防止變質或發霉的措施,飼喂時每次添加量應適當,以防料槽中的剩料變質或發霉并讓雞食入。
4.3 衛生管理
4.3.1 為了有效抑制或殺滅雞舍內、用具和雞體上的病原微生物應每周帶雞噴霧消毒3次以上,消毒時從里向外、從上到下、不留死角,消毒器噴頭在被消毒部位上方20~30cm處向上噴射。
4.3.2 為了搞好高產期蛋雞舍內的環境衛生每次帶雞消毒前應進行清掃,每天應通風換氣2h以上,清出的廢棄物及其污染物品應按照GB-16548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消毒、銷毀或發酵等處理。
4.3.3 工作期間應經常仔細觀察雞群的采食、行為、產蛋等情況,發現任何一項有異常的應及時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藥物預防或治療時用藥種類、單次用量和療程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S831.4
C
1673-1085(2016)06-0021-04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