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花
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王曉花
目的:分析探討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提高可靠的科學指導和理論支持。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接受慢阻肺呼吸衰竭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名患者,對這些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在出院后,為實驗組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對照組患者不給予延續護理,延續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電話隨訪以及家庭氧療護理。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體征和臨床癥狀,記錄患者治療的數據,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的情況。結果: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PaO2為(7.93±1.26)KPa、PaCO2為(6.27±2.31)KPa、FEV為(62.47±18.92)%、PEF為(59.12±17.94)%,對照組患者的PaO2為(6.82±1.45)KPa、PaCO2為(7.51±1.57)KPa、FEV為(51.21±19.72)%、PEF為(49.37±19.41)%,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8%,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可以明顯的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對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很大的幫助,患者的滿意率也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延續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質量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點。慢阻肺氣流受限常呈進行性加重,并伴有對有害顆粒或氣體,主要是吸煙所致的肺部異常炎癥反應[1]。雖然慢阻肺直接累及肺,但也可引起顯著的全身效應。慢阻肺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密切相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慢阻肺呼吸衰竭治療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齡在38-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8±2.1)歲。實驗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為27名,女性患者為23名,年齡在38-79之間,平均年齡為(59.7±2.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名,女性患者有22名,年齡在38-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2±1.2)歲。這些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均確診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次實驗患兒及患兒家屬均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組成、性別構成、身體基礎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分組以后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實驗組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對照組患者不給予延續護理,延續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電話隨訪以及家庭氧療護理。實驗組患者的延續護理操作方法為:(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慢阻肺的相關知識,說明慢阻肺發生的原因以及其對于患者身體的影響,引起患者的重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指導[2]。(2)電話隨訪。電話隨訪是延續護理方式中最容易達到且實用性較高的一種方式,能為患者提供很多的幫助。本次入組患者每 2 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一般選擇午進行隨訪,每次不低于10min,電話隨訪一般是采用1+1+2的形式,即由 1 名主管醫師、1名護士長和2名護士共同參與的,其內容包括對出院患者的癥狀評估、持續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三個方面[3]。(3)家庭氧療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都有慢性低氧血癥,會出現氣短和呼吸困難的癥狀。家庭氧療護理一般采用鼻導管吸氧[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體征和臨床癥狀,記錄患者治療的數據,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實驗中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的表示和檢驗采用卡方檢驗,數據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PaO2為(7.93±1.26)KPa、PaCO2為(6.27±2.31)KPa、FEV為(62.47±18.92)%、PEF為(59.12±17.94)%,對照組患者的PaO2為(6.82±1.45)KPa、PaCO2為(7.51±1.57)KPa、FEV為(51.21±19.72)%、PEF為(49.37±19.41)%,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8%,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要明確診斷慢阻肺,則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慢阻肺病死率高;伴有氣促、咳痰、喘息并反復加重;不僅損傷氣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時還損傷肺外組織,如骨骼、骨骼肌、心臟以及其他器官;是一個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病程以及對藥物的治療反應等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5]。且慢阻肺會引起患者的而呼吸衰竭,導致患者的呼吸不暢。對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可以明顯的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對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很大的幫助,患者的滿意率也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1]李佳梅,成守珍,張朝暉,蔡衛,劉瓊慧,謝碧珍,汪牡丹.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07:603-606.
[2]潘培育.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7:333-335.
[3]黎彩云,江發英.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3:21-22.
[4]黃堅,林煥雄,林杰,鄭雪玲,丁樹霞,林孟瑾.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4,06:583-586.
[5]彭菊蓉.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0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