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
護理干預對胸腰椎骨折后腹脹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金平
目的:探討胸腰椎骨折腹脹的原因及有效改善腹脹的護理措施。方法: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為護理對象,對其早期腹脹實施護理的過程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經綜合治療和護理對胸腰椎骨折早期腹脹有較好的療效。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可減少腹脹和因腹脹所致的各種不適發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胸腰椎骨折;腹脹;護理
(1)腹脹是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由于骨折造成脊椎周圍軟組織損傷、局部出血形成血腫刺激前方胃腸道,使之蠕動減慢,部分麻痹,加上患者需要臥床等,使胃腸蠕動功能減弱,通常在骨折12h后出現,腹脹發生率為40%~88%[1],7d左右逐漸緩解[2]。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表現.
(2)胸腰椎骨折患者大部分因為突發意外而受傷,患者的生活狀態瞬間被改變,加上手術的疼痛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痛苦等情緒,病人的高級活動中樞受到刺激導致內分泌代謝紊亂,消化功能減弱,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加重腹脹。
(3)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常因長時間臥床休養導致胃腸功能減弱,食欲相應降低,飲食量減少,由于攝入不足,患者出現低鉀癥狀,引起腹脹。
(4)因骨折后絕對臥床休息,腸蠕動功能相對減弱,食欲相對低下,飲食量減少。由于飲食量減少攝入不足,使患者出現低鉀癥狀,引起腹脹、腸麻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由于飲食量減少,患者就進食一些過于精細低纖維、高蛋白的食物,不能刺激腸蠕動從而引起腹脹及便秘;有些患者為了減少大小便次數而少食、少飲、進食量少,食物殘渣相對也減少,故大便量也較少而致腹脹[3]。
2.1 心理護理干預
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護理人員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穩定患者情緒。深入病房與其溝通,向患者介紹病情,尤其是與疾病預后及康復有關的問題,加強患者對病的認識,調節好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2.2 用藥護理
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后壁血腫刺激腸系膜交感神經使腸壁血循環發生障礙,影響腸壁氣體吸收,引起腹脹。入院后及時遵醫囑給予抗感染及活血化瘀藥物輸液,能有效消除腹膜后血腫對神經的壓迫刺激,改善內環境,減輕腹脹,并為神經功能的恢復創造條件。
2.3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蜂蜜,有助于潤腸通便,少量多餐,既減輕胃腸道負擔,又可促進腸蠕動,有利于消化吸收,以減少腹脹的發生。避免進食易引起胃腸道脹氣的豆類制品和含高淀粉類食物,同時督促患者多飲水,每天至少1500ml。
2.4 健康教育
指導并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每日按時給予便器,幫助患者建立排便反射。教會患者鍛煉腹肌,并教會患者或親屬按胃腸道解剖走向順時針方向,可沿結腸從右向左做腹部按摩,2~3次/d,以促進蠕動和腸內容物的移運[4]。
2.5 早期功能鍛煉
術前患者要適當軸線翻身,受傷后即應該開始練習肌肉的等長收縮運動及屈伸運動,活動股四頭肌、膝關節、踝關節。術后第二天進行直腿抬高訓練,一周后可酌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3個月后,可佩帶腰圍或者支具下床活動,逐步進行站立、行走訓練,這樣可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增加食欲,補充營養,減少腹脹的發生。
2.6 穴位、腹部按摩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理氣、降逆的作用,按摩足三里可以有效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排氣、排便,減輕腹脹。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15~20次,可雙側同時進行。進食后2小時后可腹部環形順時針按摩,每次15分鐘左右,配合腹部熱敷,可有效的緩解腹脹
引起腹脹的相關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護士應通過仔細觀察并加以分析,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做好心理護理、飲食指導,重視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在早期采取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針對性的用藥,縮短腹脹時間,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腹脹,減輕患者的痛苦。
護理干預包括心理干預、飲食干預及鍛煉干預等內容,為了減少患者發生腹脹和便秘的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將護理干預應用到胸腰椎骨折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樣不但可以加快骨折的康復,還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可以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胸腰椎骨折患者發生腹脹和便秘的幾率,其護理效果,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邢臺市第三醫院骨科)
[1]劉繼桂,魏清.護理干預對胸腰椎骨折并腹脹影響的探討.中國現代臨床醫學,2008,7(8):29.
[2]楊克勤.脊柱疾患的臨床與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01-302.
[3]何彩玲.胸腰椎骨折引起腹脹、便秘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3):534-535
金平(1980~),女,護師,本科,研究方向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