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丹
?
《鮮卑部落聯盟研究》評介
董 丹
美國學者塞維斯將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劃分為群隊、部落、酋邦和國家四個階段,而部落聯盟正是其中的酋邦階段,這一階段對部落乃至整個民族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苗霖霖、楊昕沫《鮮卑部落聯盟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對處于部落聯盟階段的鮮卑族歷史進行了細致的解讀。該書先后獲得黑龍江省社科基金、黑龍江省出版基金和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工程的立項和出版資助,對于推進北方民族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鮮卑族是發源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南下后不斷發展壯大,并將周邊民族納入其中,先后建立起了四個部落聯盟,后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北魏等七個政權,拉開了大鮮卑時代的序幕,特別是北魏、北周兩個政權更是為我國隋唐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鮮卑部落聯盟研究》一書由鮮卑族的起源入手,對鮮卑早期的歷史,特別是部落制時代的歷史進行了探討。從時間上講,本書起自西漢時期鮮卑南下,止于唐朝中期吐谷渾的覆滅。作者通過對文獻、考古資料的梳理,對鮮卑部落聯盟的建立、民族構成、體制特征以及在部落聯盟基礎上建立的“行國”政權進行了考察,展現了鮮卑早期政權中的部落特征與民族特色。
全書正文部分共有六章,共計33萬字,按照所處時代與部落發展狀況,將鮮卑部落聯盟分為早期部落聯盟、晚期部落聯盟和部落聯盟政權三大歷史階段。
早期鮮卑部落聯盟,亦可稱為鮮卑部落聯盟的英雄時代,主要包括檀石槐部落聯盟與軻比能部落聯盟。此時的部落聯盟是以個人為中心建立的,并以居于中心位置的人名命名部落聯盟,部落聯盟中的加盟部落大人聽從部帥的調遣,配合他處理部落聯盟內外事務,而一旦這些英雄式的人物逝世,繼承者又能力不足時,部落聯盟也就隨即宣告瓦解。
晚期鮮卑部落聯盟,亦可表述為鮮卑部落聯盟的家族時代,其主要包括:拓跋部落聯盟、乞伏部落聯盟、禿發部落聯盟與吐谷渾部落聯盟。此時的部落聯盟是以一個部落或一個家族為中心建立的,并以這個居于中心的部落命名部落聯盟。部落大人的選任主要是在統治部落或家族中進行選取,部帥的繼承以兄終弟及為主,以父死子繼為輔,在部帥的選任中,支持勢力(候選人母族或妻族)的強弱是其繼任與否的決定性因素。由于這些部落聯盟的中心部落都是檀石槐部落聯盟中的成員,他們在部帥的帶領下,按照檀石槐的調配進行遷徙,從而將鮮卑族勢力遍布我國西部、北部地區。
鮮卑部落聯盟政權,亦可稱為鮮卑部落聯盟的行國時代。此時小的鮮卑部落都已經被納入到部落聯盟之中,由于與中原政權接觸的日益增多,部落聯盟受中原政權的影響而相繼建立了專制政權,其中拓跋部落聯盟先后建立了代和北魏,禿發部落聯盟建立了南涼,乞伏部落聯盟建立了西秦,而吐谷渾部落聯盟則建立起了吐谷渾國,這些建立于部落聯盟之上的鮮卑政權兼有部落制時代的印記與皇權化傾向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政治上,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由部帥(或可汗)改稱為王或皇帝,他們執掌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部落大人也逐漸演變為掌握軍政大權的官僚,但在一些具體事務的處理上,皇權也仍受部落大人的制約。有的國家也建立了都城,但由于主要經濟來源仍是畜牧業,農業尚未成為其主要經濟形式,國家仍舊沿襲著游牧經濟的傳統,在多個都城間游牧遷徙。
作者從鮮卑族的出現入手,不僅論述了部落聯盟自建立、發展到最終覆滅的歷史過程,更分析了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和影響,不僅指出了鮮卑部落聯盟消亡有著游牧民族好戰習俗影響,更逐個分析了不同部落聯盟覆滅的內外因素,繼而指出鮮卑族對我國民族大融合以及佛教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通讀全書,筆者以為該書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首先,史料翔實,論證充分。全書涉及時代長、地域廣,其時限上啟先秦下止唐中期,涉及地域遍及我國西部、北部地區。為了展現鮮卑族如此長時間、大范圍的活動與發展狀況,作者不僅根據歷史發展的脈絡,遍查《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通典》等傳世文獻,搜集分散于史書中的鮮卑史料,更注重引入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據《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相關的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報告以及體質人類學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繪制出拓跋部、乞伏部、禿發部和吐谷渾等四大部落聯盟的遷徙路線圖,為后人相繼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與依據。
其次,注重細節,旁征博引?!磅r卑”一詞在先秦只是飾品名而非族名,至秦朝始以其“祥瑞”之意而為山名,是為鮮卑山。直至東胡為匈奴所敗,其內部一個部落逃往鮮卑山,又以山名為族名,是為鮮卑族。作者不僅對鮮卑由飾品名到族名的演變進行了細致的分析,還根據史料關于鮮卑山地理位置的記載,參照《遼史索引》《大清一統志》等文獻的相關記述,抽絲剝繭,考證出鮮卑山實際上是三座山,即分別是鮮卑拓跋、慕容與吐谷渾三部的聚居地。此外,還通過史書中關于拓跋部始祖拓跋力微天女之子身份的考察,說明其身世背后的歷史真相,即力微在母族的支持下與其兄匹孤爭奪部帥,最終造成拓跋部分裂,北魏建立后,出于掩蓋“國惡”的需要而將其美化。
第三,具創新思維。作者首次將鮮卑部落聯盟分為早期、晚期與部落政權三大歷史時期,不僅分析了各時期鮮卑部落聯盟發展的特點,還對部落聯盟建立前后鮮卑部落的發展變化進行了必要的闡釋,并且探尋鮮卑神話背后的歷史真相。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對鮮卑部落聯盟中加盟部落的族屬及其在部落聯盟乃至部落聯盟政權中的作用,說明鮮卑族自始至終并無民族芥蒂,這也打下了其后裔建立政權后民族平等的基石,更直接推進了我國民族大融合的進程,對我國歷史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該書不僅廣泛吸收了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更加注重運用了相關學科的知識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將鮮卑史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從這個意義上說,《鮮卑部落聯盟研究》是一部優秀的學術著作。
〔責任編輯、校對 王孝華〕
董丹,女,1960年生,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郵編15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