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婷婷 李芳 董艷霞
急性心機梗死的臨床護理
申婷婷 李芳 董艷霞
急性心機梗死(AMI),是因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的心肌持久而嚴重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1]。臨床表現為劇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大汗淋漓,煩躁不安,恐懼及頻死感。起病急,病情重,不緊急救治,數小時內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病死率高。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公收治急性心機梗死患者23例,經過內科常規治療及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4歲。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窒息,伴大汗淋漓,煩躁,緊張恐懼等。經內科常規治療,鎮痛,溶栓,心臟介入等,防治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及有效的護理措施,均治愈出院。
(1)急救護理迅速將患者安置在重癥監護室,絕對臥床,保持安靜,避免刺激。立給予交流量氧氣吸入4~6L/min。上心電監護,監測心率,血壓,呼吸等,除顫儀處于隨時備用狀態,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用藥,快速止痛。鹽酸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類擴冠藥加入液體靜脈滴注。密切觀察心率及血壓的變化,根據心率,血壓調整滴速,達到完全止痛的目的,可有效阻止梗死范圍的擴大。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者在48h內病情最為危險,病情變化快,易發生惡性心率失常,死亡率高。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尿量變化等,要15-30min監測一次,并記錄。同時觀察疼痛發作時的性質,部位,持續時間,程度等,備好搶救物品。
(3)飲食護理患者飲食應給予高維生素,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易消化,無激性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多食綠葉蔬菜,有利于心機梗死創面的愈合[2]。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嚴禁用力排便,可給緩瀉劑或開塞露通便,必要時用溫生理鹽水低壓灌腸[3]
(4)用藥后的觀察護理密切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及有無不良反應。注意硝酸甘油靜滴時的滴速及緩解疼痛的效果。注意血壓變化,是否降低。應用瑞替普酶,溶栓藥后的再灌注,有無心律失常,有無發熱過敏反應,低血壓,皮膚粘膜出血等,一旦出現,報告醫師,緊急處理。
(5)并發癥的預防護理①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多見,嚴重者,可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危及病人生命。立即報告醫生,遵醫囑使用利多卡因等藥物,防止心臟驟停。②心力衰竭:表現為急性左心衰,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咳嗽吐痰,少尿,頸靜脈怒張,紫紺,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如發生這種情況,應及時處理。③心源性休克:為AMI死亡的重要因素,多發生在一周內。早期表現為脈搏細速,血壓下降,肢端冰涼,出冷汗,表情淡漠,面色蒼白,意識喪失等。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等,及早發現休克征兆,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以降低AMI的病死率[4]。
(6)心理護理AMI患者由于病情危急,癥狀劇烈,常引起患者復雜的心理變化,出現恐懼,焦慮,情緒不穩等,因此做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護士應多巡視病房,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動。溝通過程中,態度要和藹可親,語言通俗易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緊張情緒。向患者解釋病情及治療方法,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及護理。
(7)出院健康指導①飲食:以富含維生素,纖維素,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飲食應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②休息與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習慣,根據心功能承受情況適當活動,避免做不能勝任的體力活動。保持心理平衡: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及過激行為。③避免受涼,防止便秘,養成規律的大便習慣。④按醫囑正確服藥,不適隨診。⑤心前區不適時,立即停止活動,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片。
(作者單位:蘭考縣東方醫院)
[1]馮玉榮,宋葆云.新編臨床護理手冊[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
[2]朱廣云.急性心肌梗死60例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9.4(25).
[3]張輝.急性心機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10.4(28).
[4]張莉,何花芳。急性心機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8.3(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