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豬肉進口驅動全球市場,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中國強勁的進口需求和低位的供應將繼續驅動2016年第3季度的全球豬肉價格。同時,英國脫歐也對國際豬肉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是荷蘭合作銀行2016年第3季度的全球豬肉季度報告中傳達的信息。
荷蘭合作銀行的動物蛋白分析師Albert Vernooij在一份新聞通稿中表示:“這會導致荷蘭合作銀行五國生豬價格指數的進一步升高,對全球的利潤情況形成了支持。”
Albert Vernooij補充說:“未知的因素是,飼料成本和英國脫歐導致的匯率變化,二者可能對價格的上升造成消極的影響。”
中國:3季度或達價格頂峰
荷蘭合作銀行稱,在中國,6月份價格的波動只是暫時性的。荷蘭合作銀行預測,隨著季節性的供應狀況走出低谷和需求的攀升,豬價將在未來的數月里達到峰值,利于進口;2016年的進口量很有可能超過200萬t。
歐盟:牛市繼續
中國的進口需求的增長和供應的下滑會繼續刺激豬價的上升和利潤的恢復。歐盟豬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限制供應的擴張,歐盟內部的消費也依舊疲軟。
美國:出口進一步刺激價格的恢復
供應的相對緊縮、國內消費的發展和樂觀的出口前景將會繼續刺激利潤的增長。由于英國脫歐后美元的走強,歐盟豬價的上漲帶來的出口增長將會受到限制。
巴西:玉米的價格是供應的關鍵
2016年第2季度寬松的玉米價格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巴西豬業面臨的壓力。加上出口的增加和豬肉價格的增長,利潤的恢復將會得到支持。然而,這還不足以使得產量增加。
點 評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16年受供需關系影響,國內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極大地刺激了供需平衡;同時兩年前由于大部分養豬戶虧損,養殖散戶淘汰很多,導致養豬行業產能不足,同時部分地區出現疫情,2016年缺口效應開始凸顯,豬價在上半年持續走高,到6月份價格增長開始逐漸放緩。市場需求會在未來造成養殖補欄,但由于散戶逐漸減少,規模化養殖越來越多,未來價格會相對穩定。
在進口方面,目前,中國的豬價處于較高水平階段,豬肉加工產品價格也較為穩定,終端消費情況趨弱,提價缺乏動能,不斷上漲的人力、物價水平,也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肉制品加工只能增加進口肉的使用比例來縮減成本,緩解企業經營情況(2016年上半年畜產品進口數據:1~6月,進口額123.2億美元,同比增31.9%;其中,豬肉進口29.7萬t,同比增9.2%)。
同時,國外越加重視中國豬肉市場,尤其是目前中國面臨著豬肉供應短缺的情況下:除了進口大國美國外,巴西、墨西哥在近期也是肉類出口中國的消息不斷,目前各國都在窺視且看好中國市場,其普遍對華出口潛力較大,預計中國將會主導全球的豬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