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志宇 李曉梁(國務院國資委,北京100011)
努力提高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流轉的市場化水平
◎ 郜志宇 李曉梁(國務院國資委,北京100011)
2016年7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會同財政部制定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 財政部令第32號,以下簡稱“ 《辦法》 ”)正式對外公布,文件要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國有企業增資以及重大資產轉讓應當通過產權市場進行,實現公開、公平、公正交易,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辦法》的出臺,標志著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再上新臺階,產權交易行業發展邁入新征程。
2003年,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精神,為了促進國有產權有序流轉,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效治理腐敗,國務院國資委會同財政部印發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以下簡稱“3號令”),建立了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按照“依法合規、市場機制”的原則,各級國資監管機構積極利用產權市場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和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逐步實現了企業國有產權流轉從“政府主導”為主,向“政府引導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轉變,減少了行政權力對資源配置的干預。
經過多年實踐,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日益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以來,各地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掛牌轉讓企業國有產權9590億元,比評估結果增值1626億元,平均增值率20%。其中64%的交易項目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增值。產權市場的陽光平臺作用逐步顯現,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產權市場逐步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這對國有資產交易監管和產權市場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部署和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的工作安排,國資委會同財政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歷時1年時間完成了《辦法》的制定工作,核心內容是更好的發揮產權市場配置資源作用,也對國有資產交易監管提出了新要求。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首先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辦法》在積極簡政放權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實際,從體現分類管理和強化出資人監管角度,賦予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管新的內涵。
2.1堅持進場交易制度,市場化配置資源
在積極推動企業產權轉讓、重大資產轉讓進場交易的同時,充分挖掘產權市場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要求企業增資引入外部股東時,也通過產權市場公開征集投資者,并充分考慮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強化國資監管的現實需求,將規范對象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擴大到國有實際控制企業。
2.2落實簡政放權,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決策權力
在明確國資監管機構、國家出資企業主體責任的基礎上,將原來的一部分非公開協議轉讓審批權限逐級下放給地方國資監管機構和監管企業,并將國家出資企業非公開協議轉讓范圍擴大至實際控制企業之間,促進企業加快內部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2.3改進信息披露方式,鼓勵社會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
為了吸引社會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國有企業并購重組,辦法對產權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披露方式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信息預披露環節,使整個交易過程更符合市場實際,為各類投資者留出充足時間進行論證和決策,同時針對不同交易情況區別對待,避免一刀切。
2.4交易結果對外公示,推進國有資產交易陽光透明
按照《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的要求,持續推進國有資產交易的陽光化管理,增加了交易結果公示條款,要求產權轉讓、企業增資完成后,應將交易結果信息對外公告,實現國有資產交易結果的陽光化,接受全社會監督。
在國資國企改革的新形勢下,《辦法》著眼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有利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國有資產交易的陽光透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1有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國有資產的市場化流轉,吸引社會各類資本公平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把引資本與轉機制結合起來,把產權多元化與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結合起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強國有資產交易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2有利于規范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國有資產交易在產權市場公開進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為社會各類資本公平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供了陽光平臺和通道,有利于國有企業做強做優,提高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影響力和控制力。
3.3有助于建設“陽光國企”
通過國有資產交易信息的公開和交易結果的公示,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交易透明程度,強化了對交易主體和交易過程監督,可以有效防止有人借改革之名侵吞國有資產謀取個人暴利,進一步推動“陽光國企”建設。
3.4有助于我國產權市場體系建設
通過鼓勵國資監管機構跨區域選擇產權交易機構,強化對交易機構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規范開展業務情況等方面進行監管,對違規情形作出相應處罰,將有利于我國產權市場整體水平的提高,實現交易機構優勝劣汰。
《辦法》對新形勢下國有資產交易監管提出了新要求,產權交易機構要抓住新的機遇,在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服務的同時,使自身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4.1完善的制度規則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基礎
完善的制度規則是確保國有資產交易規范的前提,也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基礎。產權交易機構應盡快對照《辦法》修訂和完善國有資產交易的業務規則和實施細則,提高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社會投資者的參與。
4.2信息化建設是提高產權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關鍵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產權市場的信息披露、競價組織、資金結算、交易監管等均需要依托現代信息手段的支持,可以說沒有信息化就沒有規范化,沒有信息化就無法實現通過進場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和效果的初衷,因此產權交易機構要通力合作,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共同打造覆蓋全國的產權市場網絡體系,提高產權市場的影響力。
4.3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是產權市場生命力所在
國有企業改革為產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對產權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權交易機構應牢牢抓住服務能力和水平這條生命線,提高產權市場影響力,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增強自身實力,加強與投行等中介機構的合作,積極對接各類投資者,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暢通的融資渠道。緊緊圍繞國企改革新形勢,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為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加快處置僵尸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服務。
國有企業改革事關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事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事關國家安全和黨的執政基礎,事關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產權市場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的決策部署,充分認識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自身定位,服務大局,勇于擔當,不辱使命,堅定不移地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服務。
(作者分別為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副局長、產權管理局監管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