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丁香園 作者:醫行天下
茶堿類藥物秘籍:知道這 5 點 臨床不發愁
來源:丁香園 作者:醫行天下
茶堿類藥物是臨床最常用的一類平喘藥物。適用于輕、中度和重度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茶堿類藥物可以對支氣管平滑肌起到松弛的作用,緩解支氣管黏膜的水腫、充血的癥狀,同時該類藥物還具備利尿、強心、冠狀動脈擴張以及興奮呼吸肌等作用[1]。
除此之外,該類藥物還具備抗炎及支氣管擴張的功效,雖然其抗炎功效不如吸入糖皮質激素,而支氣管擴張功能又不如β2- 受體激動劑,然兩種效果聯合使用,則可發揮較好的協同作用[2]。
對茶堿類藥物過敏的患者:極少數患者對茶堿類藥物過敏,即使應用 1 片氨茶堿也可引起速發性變態反應。如果不能及時搶救,可造成死亡。因此,用藥前應常規詢問有關的病史;
低血壓和休克患者較大劑量地靜脈注射茶堿類藥物可使患者的血壓進一步降低而影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
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的患者茶堿類藥物可能使患者的心率進一步加快,心律失常更加嚴重,加重原有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此時應用茶堿類藥物可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心肌梗死的范圍。并可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
甲亢、胃潰瘍和癲癇患者中用茶堿類藥物可能加重原有的病情。
1. 控制夜間發作性哮喘,能抑制夜間中性粒細胞的滲出及凌晨嗜酸性粒細胞的滲出。
2. 補充糖皮質激素的抗炎效果。對于大劑量糖皮質激素不能控制的哮喘,茶堿類藥物治療效果理想。
3. 持續發作性哮喘。
4. 和β受體激動劑有協同作用。
5. 可直接舒張痙攣的呼吸道平滑肌。
由于茶堿是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劑,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系統有不良反應(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刺激呼吸中樞、惡心嘔吐)。因此,新一代選擇性 PDE4 抑制劑具有用藥安全范圍寬、不良反應少、更大程度地改善肺功能、減少急性發作次數等優點。代表藥物有西洛司特、羅氟司特、略利普蘭等[4]。
1. 應監測茶堿的血藥濃度。由于茶堿類藥物的治療窗窄,影響茶堿代謝的影響因素多,個體差異大,有條件的單位均應作茶堿血藥濃度的監測,尤其是搶救危重哮喘發作時。急性發作哮喘患者血茶堿濃度應維持在 10 ~ 20 mg/L,而慢性哮喘患者的血藥濃度則應維持在 6 ~ 16 mg/L。
2. 無條件監測茶堿血藥濃度時,應根據臨床經驗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調整茶堿的劑量。例如,既往經常服用較大劑量茶堿的男性青少年哮喘患者,每日可給予 0.6 ~ 0.8 g 茶堿口服,而年老體弱的、肝腎功能不全的女性肺心病患者每日茶堿的劑量不宜超過 0.4 g。
當需要聯合應用茶堿和大環內酯類、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喹諾酮類或七烯類抗真菌藥、苯巴比妥等藥物時,應酌情調整茶堿的用量。用藥后患者有無顏面潮紅、心率加快、失眠、惡心、嘔吐等茶堿過量的表現也應給予重視。
3. 嬰幼兒對本品較為敏感,而茶堿能透過胎盤、進入乳汁,故孕婦慎用;哺乳期婦女應在哺乳后用藥。
4. 茶堿有抑制多核白細胞的黏附、化學毒性、吞噬和溶酶體釋放的作用。因此,接受茶堿治療的哮喘患者的多核白細胞的殺菌能力顯著地低于對照組,且其作用的強弱與血中茶堿的濃度有關。
5. 正在應用茶堿的患者,如果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有可能使茶堿的血藥濃度迅速升高,導致毒性反應。
6. 本品與鋰鹽合用時,可加速腎臟對鋰的排泄,使后者的療效降低。
7. 本品靜脈輸液時,應避免與維生素 C、促皮質素、去甲腎上腺素配伍。
1. 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焦慮、失眠、 顏面潮紅等不良反應。一旦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應酌情減少用藥量。如果出現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發熱、失水、譫妄、精神失常、驚厥或昏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2. 肌內注射可引起局部疼痛,加用 2% 普魯卡因注射液可減輕疼痛。現已較少應用。
3. 靜脈快速推注較大劑量的氨茶堿,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搏驟停。據推測可能與氨茶堿溶液是堿性液體有關。因此,必須正確掌握劑量,靜脈推注的速度不可太快。對于心臟病患者更應注意。
4. 偶見過敏性休克,與 I 型變態反應有關。因此,用藥前應常規詢問有關病史。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5. 偶可引起尿潴留,可能與本品能增加平滑肌細胞內 cAMP 的濃度,抑制逼尿肌的收縮反應所致。因此,原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應慎用。
茶堿為甲基黃嘌呤類衍生物,是一類常用的平喘藥,因具有較強的氣道平滑肌松弛和抗炎作用,抑制哮喘的遲發反應,促進黏液纖毛運動,改善呼吸功能,而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因有效血藥濃度為 10 ~ 20 mg/L,治療的安全范圍窄,其生物利用度與在體內消除速率的個體差異較大,當血藥濃度超過治療水平( > 20 mg/L)時,易發生許多不良反應,嚴重者(血藥濃度 35 mg/L)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進行血藥濃度監測的同時, 還應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對血藥濃度的影響。
1. 紅霉素:使茶堿的代謝受阻,血藥濃度升高導致茶堿中毒。
2. 氯霉素:抑制肝藥酶的活性,而干擾茶堿的代謝轉化,使茶堿的血藥濃度增高,半衰期延長。
3. 喹諾酮類[5]:依諾沙星、培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可抑制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使茶堿代謝降低,總清除率下降,血藥濃度提高。
4. 潑尼松[6]:使茶堿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均降低。長期使用潑尼松的患者停藥后,短期內仍會對茶堿產生耐受性,影響療效。
5. 干擾素:抑制藥物代謝相關的肝藥酶,使茶堿體內消除速率變慢而蓄積,可能引起茶堿中毒。
6. 西咪替丁:與肝藥酶細胞色素科 P450 結合,抑制對氨茶堿的代謝。使茶堿清除率減少 39%,半衰期延長 73%,血藥濃度增加,易引起茶堿中毒。
7. 異煙肼:抑制肝微粒體酶,使茶堿代謝減慢,長期合用,使茶堿血藥濃度升高,甚至出現中毒癥狀。
8. 利福平:有較強的酶促作用,與茶堿合用,使茶堿血藥濃度降低,半衰期縮短。
9. 巴比妥類藥物: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鈉(速可眠)等可誘導肝臟微粒體代謝酶,增加肝臟對茶堿的代謝,影響療效。
10. 口服避孕藥:使茶堿消除減少。因此,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應減少茶堿用量。
11. 咖啡因:與茶堿競爭相同的酶系統和受體,增加茶減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及胃腸道的副作用。所以,應用茶堿時應禁用咖啡因及其制劑。
12. 毛花苷 C:在有毛花苷 C 的輸液中加入氨茶堿,輸液呈堿性,強心苷水解析出配基導致藥效降低。
13. 其他:影響茶堿消除的藥物還有:促進消除的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異丙腎上腺素、沙丁胺醇、酮康唑等;降低消除的如普萘洛爾、別嘌呤醇、竹桃霉素、鈣通道阻滯劑等。臨床用藥過程中應密切注意,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及時調整茶堿的用量以免中毒。
[1] 王勍. 茶堿類藥物治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 : 139.
[2] 陳卓昌, 丁娟娟, 錢皓瑜, 等.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聯合茶堿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療效 [J]. 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4):1076.
[3] 李明華. 哮喘病學 (第 2 版)[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5.
[4] 李靈君, 韓尚河, 陳國良. 磷酸二酯酶 -4 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3,30 (7):568-575.
[5] 呂向群. 喹諾酮類與茶堿類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 [J]. 中國藥業,2012,2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