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楊娜
目的 :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120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n=60)與對照組(n=60),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分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進行教學。結果 實驗組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任務驅動教學法;兒科護理學;應用能力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高等職業學院兒科護理學的教學對象是高中畢業后的護生。他們大多數出生于1990年以后,受到中國近年來一孩政策的影響,在家庭中或多或少有些許任性,不愛與人交往,沉迷于網絡,做事情拖延,表現為開始的時間拖延和學習過程中拖延,看到一本教科書半天都還停留在某頁某行,對真正的學習缺乏有效的自控能力。為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我校實施課程體系改革,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的職教理念,筆者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實施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兩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隨機抽取我校2015級3年制大專學生120名,女生108人,男生12人,年齡19~21歲,平均20.21±0.46歲。隨機分實驗組(60名)和對照組(60名),兩組性別、年齡、課程及專業成績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
兩組均由同一教師授課,所授兒科護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學時、內容相同。
2.1 對照組教學方法: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法,采用多媒體課堂講授理論課,然后上對應的實訓課。
2.2 實驗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用臨床的真實案例引出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流程:(1)教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激勵機制。告訴他們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能夠管控自己時間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2)兒科護理每個章節的任務來源于護士執業考試題目內容和歷年本學校考試真題,這些題目都是護生的兒科護理學習中需要必須掌握、熟悉和理解的內容。課前一周老師把需要同學們預習的兒科護理章節通過QQ,微信群共享給班級同學,將全班學生按宿舍分組,每8~10人一組,每組選一名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閱讀老師發送的任務并在自己的教科書上對應部分劃線,劃線可以是蝴蝶、五角星、三角型,圓形,鉤鉤等自己理解的方式,對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一明顯標記,以便在課堂上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加以關注,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相關資料。(3)教師上課時學生認真聽講,找出自己和老師之間的差距,在筆記本上或者自己的教材上做明顯標記,對于老師對知識點的補充,有條件的同學也可以記錄,用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4)學生對重點和難點著重標記,對需要背誦的新的兒科護理學概念、名詞解釋,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并發癥,輸液藥物劑量和配伍禁忌分別記錄,以便在自己安排的有效時間內記憶。(5)護生把一天以半小時為單位劃分為睡眠時間、吃飯時間、體育鍛煉時間,并合理分配兒科護理的學習時間,每天準時在對應時間內復習預習和記憶兒科護理知識,如果當天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完成實施,則在后一天補充前一天的學習任務,或者在前一天多學習可以為后一天節約更多的時間,完成各項兒科護理學習任務。(6)教師課后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題和歷年考試真題設計問題并讓學生解決,檢驗護生的學習效果。
2.3 評價方法:基本理論評估是課程結束后,由教務科同一出題,閉卷考試。操作技能評估是參考湖南省衛生廳頒發的操作評分標準,每組學生抽號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通過模擬臨床情景操作考試,操作評價老師請2位老師按照評分標準評分。
2.4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表明,實驗組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
組別 人數 理論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實驗組 60 82.46±9.40 77.76±6.53對照組 60 76.51±7.51 71.38±6.07 t 2.916 3.232 P 0.002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或者幾個兒科護理學習任務,積極主動運用學習資源,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讓學生產生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1]。該教學法以護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為標志,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任務驅動教學法護生根據任務把做和學結合起來,調動了護生學習積極性,提升了護生的學習成績。
4.1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傳統的教學法重教學、輕學習。
目前大多數中職生自控水平較低[2],接受知識通常比較被動,處于被別人推著走的學習狀態。任務驅動教學法將知識隱藏在學習任務中,通過學生學習,達到學習目標,與現代職業教育“三以一化”的精髓相吻合,以提高護生能力為本,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
4.2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提高理論與實踐的融通能力
傳統教學忽略實踐能力培養,影響學生形成綜合能力。研究表明[3],人的知識能力80%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得到。兒科護理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兒科護理任務為中心,學生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及技能,對臨床案例的分析、討論、實施,理論與操作合一,提高了護生的融匯貫通能力。
4.3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按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題和本學院兒科護理歷年真題,設計相關問題,提高護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1] 覃恩波.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 2014, 32(01): 103-104.
[2] 吳蓉, 劉洋, 李玉潔.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教育, 2016, 13(11): 811-814.
[3] 黃婉霞, 張梅珍, 賀艷, 等.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 護理研究, 2016, 30(01): 70-72.
劉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