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軍
新醫改形勢下藥學在醫院工作中的變革
●朱曉軍
完善藥學工作變革,提高藥學服務質量,首先要明確藥學服務的定義和范疇;其次,面對國家的新醫改政策,應以積極的心態和不懈的追求,努力適應新政策和新的醫療大環境,勵精圖治、精益求精,把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以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依托在自身所處的醫療領域發光發熱。
分析醫療領域現狀;明確藥學服務責任義務;舉例分析醫改影響
21世紀社會現代化進程一路高歌猛進,醫療行業的發展也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嶄新的進步和突破,在這種大環境大前提之下,醫院藥學的發展能力和適應性顯得尤為重要。醫院藥學的概念就是在醫院中利用藥學、臨床藥學、中藥學、西藥學、生物醫學藥學、中西醫臨床藥理、藥物毒理、生理學、藥物動力學等科學知識,為病患提供與之相關的藥學服務。在醫改的大環境下,藥師們的新任務和新目標就是為病患提供更精確、更貼心、更優質的服務,使患者在治療的全過程中都能享受到專業藥師的跟蹤服務,這也是新世紀醫院藥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這些方面之間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的,如何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現在的藥學院往往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不注重與醫院實際情況的結合情況,這會對藥學服務的實際過程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明確醫院藥學的定義和服務范疇,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將符合現代化要求的科學要求的研究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臨床藥師必須像工人下車間一樣腳踏實地,親自參與到患者的診治、會診、病歷書寫、后續反應跟蹤調查工作。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了關于醫療體系和體制改革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目標是提升國民醫療水平、促進國民身體素質提升、增強醫藥衛生事業體制的不斷完善、提升中國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這種背景和發展趨勢之下,醫院藥學將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工作行業,新時代賦予了這個行業嶄新的意義和內涵,藥師直接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對接,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與醫生的溝通交流,向患者提供藥物、藥理等相關服務,以期達到完美的治療效果和高效的醫院服務體系。中國傳統的藥學研究,往往是僅僅圍繞著藥物的生產、制作、劑量、藥理、毒理、工藝、副作用以及成分剖析和成本研究,這會使藥學——一個服務于人類生命健康,為全人類幸福而不斷發展進步的學科固步自封,不能夠符合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也不能更好地適應醫療體系的進步發展以及醫患關系的迅速轉變。為了使我國醫療事業迅速穩健地發展,同時為了光大和復興我國藥學學科的輝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體制改革意見》顯著體現了時代對藥學專業的希冀和訴求——從“以物為本”迅速轉變為“以人為本”,從“待在無菌實驗室”走到“醫院里每個有被服務需求的病人身邊”,從“高精尖前沿學科”走向“為人民服務、為病患服務”,在這種大前提之下,醫院藥學的變化產生了重大的變化,應該全程性、系統性為患者提供專業、科學、理性、透徹、高效的藥學服務,使其得到最有效的治療,同時使藥物能夠物盡其用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和作用。
3.1 人才缺乏,高水平、高素質臨床藥師所占比重過小
根據權威研究機構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的在職藥師數量龐大,位居世界前列水平,但是由于教育模式的固化和傳統藥學研究對象的限制性,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歷的藥學人才仍然十分匱乏。一方面,學校的教育仍然以藥劑學、藥理學、藥物毒理和方劑學等理論知識為主導,以片劑、劑量、制作工藝和方式方法的把握為主要目標,并沒有適應新環境和新時代對于藥學人才的新要求,從而導致了所輸出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與醫院的人才輸入要求有差距;另一方面,我國的創新能力仍然處于比較有限的水平,大多數的藥物研究僅限于對原有藥物和劑型的考量分析,并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型技術人才。且因為高校和研究機構經費有限,不能為所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水平做出提升,這就造成思想逐漸固化、創新能力低下但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且科技素養較高的一批傳統型人才。但這種人才的輸出,并不能為高水平、高素質、具有實戰能力的臨床藥師團隊的建設做出貢獻。
3.2 對藥師的傳統認知和工作模式無法進行嶄新的理解
雖然中國是一個包容性極強,且樂于學習、樂于改進的優秀國家,但是由于傳統理念的根深蒂固,醫療體系和藥學服務系統的改革仍然是任重道遠的一項工作。就目前全中國的醫療機構來看,大多數的醫藥企業對于藥師崗位的設置依然停留在圍繞藥品開展工作的階段,大多數擁有高學歷、高素質的藥師,不能很好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接,為數不多的能夠為患者服務的機會也僅僅是對處方藥的檢查、對禁忌藥的審查、對藥物劑型或者是用量的進一步核驗,這就造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究其根本,是由于我國藥師崗位設置和工作模式的不合理性,在國外,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醫療機構藥師崗位設置更加合理,醫療體系更加完善,因為有了更理性和更專業的用藥指導意見,醫患關系也緩和了許多。因此,如果我國想要獲得長遠的進步發展,就必須立足于當下,看清自身醫療體系的不足之處,將《衛生體制改革意見》更加深入理解,貫徹落實黨、國家和人民對于藥學服務改善提高的要求,做到摒棄傳統認知,迎接更加符合時代要求和中國特色的醫院藥學工作模式。
我國已經開啟了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改革-發展-總結-提升-進步”的嶄新篇章,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會迎來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和進步。以高新科技為依托,以高素質人才培養為基礎,以服務社會、貼近病患為目標,完善藥學工作變革,提高藥學服務質量,將是現在以及未來我們國家進行醫療體系改革的首要原則。想要達到這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時間和精力以及科研投入的變革工作,首先要明確藥學服務的定義和范疇;其次,面對國家的新醫改政策,應以積極的心態和不懈的追求,努力適應新政策和新的醫療大環境,勵精圖治、精益求精,把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以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依托在自身所處的醫療領域發光發熱。只有將國家培養的現代化人才,變成有用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人才,才算是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作者單位: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
[1]周隆參.新醫改形勢下藥學工作的變革[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14):240-242,
[2]孫忠實.新醫改是臨床藥學的春天[J].中國處方藥,2009,(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