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利弊
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趨向于由線下銷售轉型為線上線下相結合。“互聯網+”此種新的經濟形態的出現也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紀元。而“互聯網+”模式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創業潮的主力軍除了已在互聯網行業磨礪一番有了明確人生目標及認識的80后就是還未正式踏入社會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學生,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如大學城區域內軟件園的設立、大學生創業團隊園內辦公區租金減半、針對大學生創業項目資金扶持等等,以上優惠政策都不斷刺激大學生自發組織團隊申報項目。誠然,在校生的想法還未被固定的工作模式所局限,容易出現讓人驚艷的創業項目。但未能真切的接觸市場,僅憑網上調查及身邊了解很可能造成項目開發中的偏差;而未受到專業系統的職業磨礪也讓大學生創業團隊極易陷入工作分配不均等矛盾。
隨著傳統工業與信息化的密切結合,越來越多產業出現向互聯網轉型的趨勢。而在此次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大學生創業成為主要的弄潮兒。不可否認,在這群90后創業團隊能給現有的市場帶來一定的驚喜,為已經成型的產業輸入一定的新血液;然而,這其中試水失敗的團隊也不在少數。
1.1 大學生創業團隊優勢
現今,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高校鼓勵自己的學子參與創業類比賽,在比賽中模擬市場,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吸收將自己未被市場現象束縛住的思維想法以真實的項目去實現。
就如我上文提到的那樣,大學園區的在校生基本都為90后,他們及早的接觸互聯網等新興事物,對互聯網新興產業的接受度更高。而這個創業群體的優勢在于思維未被現有的市場束縛,更容易提出在業內人看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并以非傳統的形式使它簡單實現。如針對旅游城市開發的將地圖導航與旅游攻略相結合的應用軟件、解決日常生活不便的隨手幫等,填補了互聯網行業在此處的空白。而歷年的大學生創業比賽中就極可能出現以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另外,團隊多是與同齡人組隊,更易溝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團隊的管理成本。
1.2 大學生創業面臨瓶頸
大學生創業團隊多未經歷專業的從業培訓、接觸真正的市場,這既是他們思維的優勢,也是發展的劣勢。
確實,未被條條框框束縛住的大學生更容易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優秀提案,但未能接觸真正的市場很可能造成市場調研的局限性,從而影響開發需求分析,最終導致整個項目無法經受市場的考驗,胎死腹中。另外,一個成功的項目需要一名甚至多名成熟的財務對其進行管理,從前期的運行資金來源及預算使用到項目的盈利項及預期虧損到后期項目成熟后的盈利分配都需要參與。而其中前期資金分配及預期盈虧都需要財務對市場具有客觀的了解,才能對創業團隊的資金流動有一個宏觀的把握。至于團隊,也極易出現因管理不成熟發生的工作分配不均、團隊內部矛盾積少成多無法調和等等現象,從而造成團隊不和降低工作效率。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對大學生創業而言,缺少社會經驗是把雙刃劍。它不會束縛思維,利于大學生提出天馬行空的互聯網創意;卻又可能造成創業團隊對市場把控不夠,項目成為一紙空談。
想要保持新鮮的特質又不至于因為此種特質產生市場局限性,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是在新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出現后再對整個團隊進行培訓與引導。因此,在大學生創業期間,我們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有前景的項目進行一定的引導。在有正式互聯網公司介入的前提下,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項目進行篩選,從而選出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項目進行培養。對不完善又具有新意的項目進行指導,并對團隊內核心成員進行培訓,讓其接觸真正的市場,使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起來。
總之,只有將90后團隊的新興互聯網創業想法與經驗豐富的操作相結合,才能使大學生創業真正的走入社會,成為互聯網行業的中流砥柱。
[1]鄭聯盛. 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05:103-118+6
[2]黃楚新,王丹. “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 新聞與寫作,2015,05:5-9
[3]徐明.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J].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