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建設與研究
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污染小、國際化程度高等特點。十一五期間,蘇州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僅2009年1-9月,全市新增服務外包企業271家,新增服務外包從業人員4.9萬人,完成接包合同額和執行額分別為15.27億美元和11.09億美元,產業規模居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前列。十二五期間,全市接包合同額和離岸執行額分別為120億美元和50億美元,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將超過20萬人。
十二五期間,蘇州將重點發展服務外包業,“以產業集中、特色鮮明的服務外包集聚載體建設為關鍵,以軟件開發、研發設計、動漫創意、物流/供應鏈管理、金融后臺服務、生物醫藥研發等外包業態為重點,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所以,面向服務外包行業,培養軟件服務外包人才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面向軟件服務外包行業,按照“立足一個平臺,圍繞一個中心,建設三個尾翼”架構,以軟件技術為重點,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嵌入式軟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助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的建設與發展。
1.1 立足一個平臺,融合外包企業資源,夯實專業群基礎
立足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這一平臺。引入國際優質資源,融各類典型服務企業入駐基地,秉承“外包企業軟件項目包產品便是手中教材”的教學理念,營造真實的校中廠,全面推行“產教并行、產學交替、工學結合”的外包基地培養學生的形式和過程,凸顯學生實踐經驗和職業素養的雙重功能。
1.2 以軟件技術專業建設為中心,推進教學資源建設
以課題研究引領專業建設方向,以軟件技術為重點,構建與服務外包職業崗位群匹配的專業群,以軟件技術專業帶動專業群各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以豐碩的建設成果為群內專業起典型示范作用。以培養實踐型師資為突破口,以教學資源建設為重點,推進服務外包特色教材、精品課程等載體建設,探索高職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1.3 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嵌入式軟件技術方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和信息安全技術專業作為推動專業群建設的尾翼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以服務外包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適時動態調整專業方向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各專業方向就業崗位相近、教學資源共享,具有較強互補性,同時充分發揮各專業方向的自身優勢,在課程建設、師資和實訓條件建設方面達到共享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拓寬學生就業面的目的。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專業群的建設和發展。
本著集中優勢,優勢互補和共享,建設與改革并進的原則,實施“三改一嵌一拓展”的方案,三改即改課程體系,改內容,改方法手段;一嵌即將優質國際標準資源嵌入到專業群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中;一拓展即拓展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功能,服務外包基地除了承擔培訓任務外,還承接企事業單位的各類課題、項目研發、設計。
2.1 改革課程體系
根據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特點和崗位能力要求,依據ITO、BPO、KPO等類服務外包行業標準和流程,以能力訓練為本位、崗位適應為目標,職業素養養成性教育為始終,構建實一體化、模塊化結構的課程方案,分別為職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職業能力模塊。各模塊的編排遵循職業活動規律或操作順序,同時動態調整內容,適時增加行業新技術、新方法等內容,以適應企業崗位群中各崗位對具體能力的要求。

與創思維力公司合作,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規律,開發職業素養(PREV課程包)、分方向的專業技能(BPO業務流程課程包,嵌入式.NET工程師課程包和軟件測試課程包)和生產實訓課程包等共5個課程包。例如,職業素養課程包內容包括:IT職業行為與優化,思維與邏輯訓練,素質拓展,程序設計語言基礎,平面美學欣賞與制作,網絡技術初步等,該課程包是為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按方向分流作準備;然后根據自愿與測試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方向分流,分層教學,分段實施專業技能課程包,各專業技能課程包全部嵌入軟件服務外包行業規范等內容,如軟件質量品質管理學,專業技能課程包的教學時間為1年,采用項目教學法,模擬實訓。最后一個課程包是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的培訓與生產課程,并動態更新課程包,形成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分階段組織實施。
2.2 改革教學內容
按照軟件企業工作流程和標準開展項目實戰的實訓教學改革,在真實軟件外包產品開發環境中,開展學生實踐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訓練;實現學生崗位能力、職業素養、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結合“企業內訓”、企業軟件工作流和標準等資源,開發以“項目實戰”為特色的軟件服務外包課程培訓包。
所有學生先修職業素養課程包,內容包括:IT職業素養與行為優化,思維與邏輯訓練,素質拓展,程序設計語言基礎,平面美學欣賞與制作,網絡技術初步等,這一課程包是為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按方向分流作準備;然后根據自愿與測試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方向分流,分層教學,分段實施專業技能課程包,各專業技能課程包全部嵌入軟件服務外包行業規范等內容,如軟件質量品質管理學,專業技能課程包的教學時間為1年,采用項目教學法,模擬實訓。
最后一個課程包是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的培訓與生產課程,經過面試和考試,綜合考慮專業方向,編入不同的外包項目組,與相關企業簽訂協議,實行“定崗雙元”,以崗定薪,由企業支付一定的薪資,進行生產性實訓,其中BPO項目組的培訓時間為3個月,其余項目組的培訓時間為6個月,該培訓課程包學習結束,經考核錄取,進入相關企業頂崗實習,一般實習期為6-12月,考核不合格學生留在基地繼續實訓,或進入其它實習崗位。
這樣,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僅加強了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又重視了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訓練。專門開設了IT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培養社會責任、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2.3 改革教學方法手段
遵循陶行知先生“做中學才是真學,做中教才是真教”的原則,在專業群各專業課程教學中,以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服務外包培訓基地為平臺,以實戰項目為載體,強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工作過程導向等以做為主的教學方法,精講多練,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大量企業合作開發的真實項目、案例和開發技巧等融入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緊貼生產實踐和技術前沿,真正實現外包項目就是手中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軟件技術專業按照“學軟件,用軟件、做軟件”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學軟件開發,針對軟件工程和軟件維護的各個技術環節,培養學生的軟件應用和服務技能;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按照“建網、用網和管網”的思路,依據網絡的建設和管理維護過程,學習網絡技術。
利用互動、啟發、引導、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自學能力;通過開展第二課堂,組織軟件開發大賽,網上自主學習等手段,組成立體化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際項目的制作過程中學習知識與技能。
2.4 嵌入國際優質標準和資源
以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為平臺,將專業與行業對接,引進SWL軟件集團等國際優質教學資源、根據歐普項目和北大青鳥項目培訓專業教師,將北大青鳥等優質課程標準經消化吸收,同時吸納服務外包行業的職業素養教育元素。將部分職業培訓課程前置或項目式嵌入,使職業教育與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融合,開發了與服務外包職業崗位相對應的課程包,形成具有服務外包特色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嵌入標準后的課程體系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真正融“教、學、做”一體。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教育部、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協辦的首屆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預賽中,軟件技術專業(嵌入北大青鳥課程標準)一年級的三名同學參加了江蘇賽區的比賽,其中1名同學獲得三等獎,2名同學獲優秀獎。
2.5 拓展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功能
拓展服務外包培訓基地功能,服務外包基地除了承擔培訓任務外,還承接企事業單位的各類課題、項目研發、設計。同時將與企業合作開發的真實項目、案例和開發技巧融入教學內容中,真正實現了服務外包培訓基地拉動專業群建設發展。在實戰中提升教師軟件開發水平,在實訓中提高服務外包從業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開展外包業務的有機結合。
同時,隨著服務外包業的發展,逐漸增加非核心專業方向,如國際金融與貿易服務外包,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等。同時考慮服務太倉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逐步形成專業群集群優勢。
2.6 建立與行業發展一致的職業訓導環境
2.6.1 工作室進入企業,使“真題”真做
建立嵌入式系統工作室并入駐科技創業園,承接服務外包項目,開展外包服務。將專業教學延伸到服務外包企業,完善真實的職業活動及訓導環境,發展網絡資源,建立網絡拓展平臺,打造立體化的職業活動環境。
2.6.2 建設“校內工廠”,使“仿題”真做
堅持教學與生產并行的原則,進行校實訓載體建設,將優質企業資源引入校園,建設“校中廠”,同時各專業以工程中心為主體,自創服務外包企業,將校內實訓環境建成為集教學實訓、承接外包業務、軟件研發和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職業技術鑒定于一體的共享平臺,把IT企業的生產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大背景,營造職業活動環境,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職業訓導環境。
根據IT行業及服務外包行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引入國家職業標準,聘請太倉創思維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蘇州新亞科技有限公司、太倉智博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人員和技術能手參與課程建設及教材編寫,不斷將行業、企業生產實際中的新技術、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課程教學案例及實訓任務采用專業教師自主開發的軟件或服務外包項目,并將教師承接的外包任務作為學生課外實訓作業,將教材建成為學生參與外包生產項目企劃書或項目文件。
校企聯盟,工學結合、產教并重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基礎。立足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這一平臺,引進優質企業資源,與具備國際服務外包CMM資質的太倉創思維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校企融合,打造真實職業訓導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和校企雙贏的目的。
借服務外包行業協會優勢,聯合軟件服務外包企業,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方案和評價標準,從課程包開發,到生產實訓,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施“定崗雙元”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采取“1.5+0.5+1”的培養模式,即“一年基礎能力訓練,半年專業技能實訓,半年職業技能訓練和一年定崗實訓”的實訓模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企業工程師與專業教師合作,隨時將承接的外包項目融入相應課程模塊中,實現課程包內容的動態更新,形成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職業能力實踐為主線,以外包項目實戰為手段”的教學模式。
通過進入企業從事軟件服務外包工作,學生熟悉了軟件服務外包行業規范和業務流程,了解了服務外包企業的生產、管理方法,縮短了學生技能和企業需求的距離,動手能力大大提高,服務外包經驗不斷增強。學生在第三學期已經開始接觸服務外包項目工作,以課外實訓形式,從本岸外包項目開始,再到離岸外包項目,所從事的是服務外包企業的實際生產和經營工作,企業外包項目按照項目要求進行驗收考核,在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將企業文化教育滲透到外包項目工作中,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第四學期進入外包人才培訓基地進行職業能力實訓,教學工作由公司負責,所有實訓全部是真實的外包項目,同時參加JP1等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最后一年分段進行定崗實訓和頂崗實習,由公司進行考核評價。

表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構及合作內容
服務外包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新型產業,而軟件服務外包是提升產業結構調整的引擎,本文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建設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索,探索一條高職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途徑。
[1]楊正校.高職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67-70.
[2]楊正校.高職軟件服務外包“課程包”的開發與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0):17-19.
[3]楊正校.基于“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