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俐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學起來就會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學越愛學;相反,如果對英語不感興趣,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表現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最終導致對英語厭煩,甚至放棄。因此,教師要注意利用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盡可能地設計出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趣味性濃的語言活動,讓學生在高度興奮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內容,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興趣;創設;互動
一、改變教師觀
英語教學的焦點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一教師不再是演講者,而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要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好示范,與學生一起投身于感知、體驗和各作探究的活動之中。
二、創設最優的組織形式
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不要流于形式,教師要合理分組,引導學生探究,積極推行學習團隊互動機制;創設民主的心理氛圍,把組內“小對話”和班級內部“大對話”合理調控;對探究問題,教師要學會取舍,使活動的內容難度適中。筆者認為,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多表達,能體現課堂的公平性,促成情感交流的互補與共享,與此同時,在分組的條件下,可進行小組積分形式,在課堂即將結束時,進行優秀小組評選。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勝欲,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有利于達成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三、師生互動是否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化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運用多樣互動的教學方法,而以往教學只是流于一問一答的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的表現有三種形式:從形式上劃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從互動深度上劃分為情感互動、思維互動(高層次性互動);從互動過程劃分為課堂教學互動和課后延續互動。而這種互動則依賴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當中。通過多樣形式的教學活動,如搶答,辯論,表演等。但是切記在一堂課中,形式不在于多樣性,而在于適合本課堂要求。
四、倡導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需要其英語素質不斷提高和發展,沒有對詞匯、語法、基本結構的掌握,英語水平不可能提高。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把自己的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在一起,積極引導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讓知識真正的內化,達到教學的目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內化新理念,切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歸結出具有指導意義的探究教學和合作學習教學的成功案例,在不斷嘗試反思中,在不斷地分析誤區、克服誤區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創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高中英語課堂,為實現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而努力。
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作為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想要優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首先就應該改革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意識。提升英語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綜合專業素養,增強教師應用新教學材料的能力,畢竟我國目前針對高中英語教學資料和優秀案例方面已不再和改革前那樣匱乏,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將其應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以此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推進新課標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完善。
六、改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
新課標改革就是要將一些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丟棄掉,而且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實際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落后的教育方式,很多英語教師的思想和觀念都是固步自封的,致使高中英語教學水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并沒有得到太多的提升,而且還成為了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優化發展的一大阻礙。很多教師還是堅持學生死記硬背,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方式還是采取大量機械的訓練,忽略了英語課堂中學生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英語學習思維能力的發展,還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改革。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改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引進一些新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時候,就可以向學生分享形象記憶法、聯想與分類記憶法等經典或者新的記憶方法,以此提高學生英語詞匯的記憶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七、注重英語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老師應該注重日常生活當中信息的獲取,讓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當中感受生活,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新課改的教育目標是培養一個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才?,F在很多的老師都會抱怨:現在的高中學生都很難教,都有著一種叛逆的心理。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需要適應社會上各種需求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讓英語的學習走進生活當中,因為生活才是英語學習真正的“源泉”。因此,老師為了減少學生難教的印象,應當在教學任務當中充分地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英語生活當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F在的英語教材內容和現實的生活都有著很大的聯系,比如:說環境保護、科技、運動等等。老師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應該善于發掘這些話題,模擬相似的生活場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在課堂上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氛圍。而且把英語的學習放在實際生活的大背景中,能夠在潛意識里淡化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意識,強化主體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感知英語學習的樂趣和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總之,新課程標準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應以此為契機,以實踐研究為重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教研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