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東興
?
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
賴東興
【摘要】目的探討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翁源縣中醫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行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可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關節功能恢復率及治療滿意度。
【關鍵詞】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
翁源縣中醫院骨科,廣東韶關512600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臨床骨折,好發于老年人,骨質疏松與髖周肌群退變是導致其發病的主要原因[1]。股骨頸骨折多由外傷所致,半數以上會出現并發癥,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其主要臨床特征為患側大粗隆升高,關節功能障礙等。目前,雖然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方法較多,但臨床治療效果卻不相同[2-3]。本研究就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并發癥包括尿道損傷、膀胱受損、直腸受損、出血性休克等。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4~77歲,平均(43±10)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26~79歲,平均(45± 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行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具體如下:患者取仰臥位,會陰部位采用立柱進行遮擋,并將其兩足固定于骨科手術臺足托上,雙下肢外展達270°,臀部需貼于手術臺上,并與立柱雙側面形成對稱。然后引導患者患肢逐漸向內部旋轉約180°,對其患肢大粗隆處進行輕輕擊打,待骨折嵌插后,停止擊打。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患肢股骨部位進行全面消毒,鋪無菌巾,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待麻醉起效后,在X線檢測下首先對其股骨距離部位使用導針,并保持好角度進行觀察,務必保證在正常范圍內,導針應進入骨下1 cm為最佳深度。靠近導針處做一個小切口,切口需保證螺釘可通過,沿導針放置加大壓力空心螺釘,完全固定前傾角,之后在X線機監控下再置一枚導針,并確保其與螺釘平行,并再次擰入加壓空心螺釘,然后取出導針,此時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患肢進行檢查,確保無異常情況發生。反復查證后,縫合小切口。術后可以用釘子鞋將患者患肢進行固定[4-5]。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滿意度。對于關節的恢復情況,采用臨床相關評定法對患者的關節恢復功能進行評估。80~100分為優,60~79分為良,40~59分為一般,低于40分為差。優良率(%)=(正常例數+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機體功能恢復正常,骨折完全愈合;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機體功能一定程度恢復,骨折愈合程度一般;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任何改變,機體功能無恢復,骨折愈合狀態較差。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2.2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情況恢復比較
2.3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加重,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不斷升高。目前,股骨頸骨折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由于股骨頸解剖結構較特殊,在臨床治療中其出現骨頭缺血壞死的狀況較常見[6-7]。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股骨頸骨折的愈合率已提高至90%,但是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率卻沒有改變。股骨頭下一旦發生骨折,會明顯減少股骨頭血液循環[8]。老年患者的骨質密度較大,抗擊打能力弱,因此非常容易骨折,一些老年人在骨折后的病死率也接近50%。在股骨頸骨折后,應立即進行治療。
長期以來,臨床多采用常規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且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并發癥,患者常因手術出現各種心理障礙等,嚴重影響預后。而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又稱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整個手術過程主要包括閉合復位、切口及暴露、內固定以及術后護理等[9]。長期研究表明,該技術主要適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頸Ⅰ-Ⅳ型骨折和Pauwel角度>40°無明顯移位的股骨頸骨折患者以及無移位不允許手術的Ⅱ-Ⅳ型股骨頸骨折患者[10]。采用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可以讓患者創傷小、出血量小、股骨更加穩定,可明顯改善股骨頭缺血壞死。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可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關節功能恢復率及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海峰,亓玉彬,李強,等.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721-723.
[2] 袁堂波,黃立新,蔣建農,等.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6): 485-488.
[3] 郭穎,仇曉華,石建蕓,等.三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4):540-542.
[4] 黃春燕,周占文,王偉.閉合復位小切口鋼板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J].寧夏醫學雜志,2013,35(5):436-438.
[5] 陳建軍,王順軍,石軍,等.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6):554-555.
[6] 林志紅,孫勇飛,吳小山,等.早期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治療移位的兒童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傷,2012,28(7):546-548.
[7] 王傳宇.經皮穿刺與小切口空心釘置入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術式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4,3(16):125-126.
[8] 朱豪東,蔡新新,郭云鋒,等.兩種復位內固定術治療GardenⅢ、Ⅳ型股骨頸骨折[J].黑龍江醫學,2014,38(3):286-287.
[9] 于星鵬,楊艷秋,孟廣琴.股骨頸骨折采用閉合復位小切口內固定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4):358-359.
[10] 邢益斌,孔凡盛,鄒高峰.閉合復位與前方小切口復位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 20(9):190-191.
作者簡介:賴東興(1972-),專科學歷,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醫骨科
【中圖分類號】R683.2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