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暉
?
圍術期護理在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張雪暉
【摘要】目的探討圍術期護理在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收治的88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焦慮抑郁情況、舒適度及手術室感染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為(2.3±0.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評分為(2.6±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0±0.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室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舒適度,改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手術室感染率的發生。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應用價值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遼寧沈陽110013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近年來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炎的主要方法,使其步態恢復正常,關節功能明顯改善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命質量[1]。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時,為了確保手術順利實施,預防手術室并發癥發生,需采取必要的護理干預。本研究就圍術期護理在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精神障礙、意識不清、依從性差;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齡55~78歲,平均(68±3)歲;手術類型: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34例,單側半髖關節置換術47例,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7例;疾病類型:股骨頭壞死31例,股骨頸骨折51例,髖關節置換術后脫位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術前訪視,囑患者手術注意事項,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常規準備器械、物品,手術室環境需凈化;術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加強護理配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術前護理術前需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講述髖關節置換術目的、手術方法及成功案例,消除其顧慮、緊張情緒,實施熟練、細致護理措施,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同時,術前指導患者正確臥位及大小便訓練,術后患肢四頭肌收縮練習及踝關節訓練等;告知患者術前12 h禁食、禁水。
1.2.2術中護理①患者入室后,護理人員需仔細核對患者基本信息及手術部位。②建立靜脈輸液通道:患者入室需快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患髖對側上肢輸液,選擇18 G或20 G靜脈留置針,中心靜脈置管,監測動脈壓,控制輸液速度和劑量。③麻醉配合及體位擺放: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和連續硬膜外麻醉。通常患者采取側臥位,取肩墊墊患側,頭部置光圈,雙臂與身體成直角,避免過度外展,下肢以約束帶固定,并墊軟枕;術中注意妥善固定導尿管,保護骨隆突處,不可長時間受壓,以免形成褥瘡。④巡回護理人員護理配合:巡回護理人員需熱情接待患者,關心、理解患者,術中注意防寒保暖,嚴格控制手術室溫度、濕度,以免過度暴露軀體,注意加溫輸注液體;術中注意留置靜脈留置針,以未受壓上肢做穿刺;需密切注意患者血壓、心率、脈搏、呼吸、動脈血氧飽和度等變化情況。⑤洗手護理人員護理配合:熟悉手術步驟,準確、及時傳遞器械物品,與醫師密切配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
1.2.3術后護理患者手術結束搬動、轉運時,擰松骨盆固定器并撤離,逐步放平身體,由90°側臥位至45°側臥位至平臥位。患者身體體位改變時,應注意觀察其循環系統變化情況,做好應急護理。搬動、轉運時,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兩腿之間放置體位墊,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以免患肢旋轉造成脫位;嚴格管理患者各種管道,以免滑脫。同時,麻醉醫師需注意患者呼吸管理,加強其循環管理。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焦慮抑郁情況、舒適度及手術室感染率。采用VAS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明其疼痛程度越嚴重[2]。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總分均為100分,以52分為界限,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3]。舒適度評分:評估患者生理舒適及心理舒適,以3分制計算,1分:不舒適;2分:較舒適;3分:非常舒適[4]。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術后VAS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為(2.3±0.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的(5.3±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 44 60±7 47±6* 62±9 46±6*觀察組 44 60±5 22±4*# 63±6 23±5*#
2.3舒適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評分為(2.6± 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0±0.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手術室感染率比較觀察組患者未發生手術室感染,對照組患者手術室感染率為15.9%(7/44);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室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創傷較大,若術中不嚴格配合,則會影響手術效果,導致并發癥發生。而加強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室護理工作,可明顯提高患者手術效果。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室護理干預期間,需積極預防手術室感染,加強手術室環境護理,及時消毒,層流手術間保持1000級潔凈度,入室前開放層流30 min,保持適宜溫濕度,以免細菌滋生。手術室內人數需限制,避免不必要人員流動。物品使用前,需仔細檢查物品消毒情況,檢查各物品包裝袋的完整性,是否存在漏氣、破損等情況,避免外源性細菌感染,對人工關節假體應仔細核對其規格、型號。巡回護理人員應認真監督檢查消毒情況,仔細消毒鋪巾,確保鋪單無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室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加強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舒適度,改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手術室感染率。
參考文獻
[1] 李冬妹,黃素珍,高澤偉,等.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及其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0):135-137.
[2] 劉娟.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和康復指導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7(6):223-224.
[3] 黃輝,姜志連.102例高齡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9):796-797.
[4] 楊桂萍,冀桂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配合[J].包頭醫學, 2012,36(4):233-235.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