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新平
?
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藍新平
【摘要】目的探討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梅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10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血壓監測方法、動態血壓監測方法分別在白天以及夜間對兩組受檢者的血壓進行測量。結果觀察組患者動態血壓監測所得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常規血壓監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白天、夜間動態血壓監測所得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常規血壓監測,且夜間觀察組患者的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白天,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動態血壓監測用于高血壓患者的診治中可提高血壓監測的準確性,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關鍵詞】高血壓;動態血壓監測;診治;應用價值
梅州市人民醫院,廣東梅州514000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強化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監測力度對提高高血壓治療效果、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動態血壓監測可24 h對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不間斷監測,有效掌握患者的血壓異常情況并及時進行相應治療,從而能有效提高高血壓的診療效果[2]。本研究就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59名,女41名,年齡45~78歲,平均(59±3)歲,高血壓病史2~22年,平均(7.8± 1.7)年;對照組受檢者中,男62名,女38名,年齡44~77歲,平均(58±3)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高血壓診斷標準[3]①白天舒張壓(DBP)均值高于85 mmHg(1 mmHg=0.133 kPa)、收縮壓(SBP)均值高于135 mmHg;②夜間DBP均值高于75 mmHg、SBP均值高于125 mmHg;③24 h DBP均值高于80 mmHg、SBP均值高于130 mmHg。滿足上述任意一條則可判定為高血壓。脈壓正常值為30~40 mmHg。
1.3監測方法常規血壓監測方法:分別在白天以及夜間對兩組參與研究者采取常規測量方法進行血壓測量,受檢者采取坐位,均測量左上臂血壓,測量3次,每次測量時間均間隔5 min,并計算血壓以及脈壓平均值。動態血壓監測方法:采用AMR4型無創便攜式血壓動態測量儀動態監測兩組受檢者24 h血壓:早6:00至晚20:00,每隔30 min監測血壓1次;晚20:00至早6:00,每隔1 h自動監測血壓1次;計算血壓以及脈壓平均值。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24 h血壓以及脈壓監測結果比較對照組受檢者兩種監測方法所得DBP、SBP、脈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動態血壓監測所得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常規血壓監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白天以及夜間血壓、脈壓監測結果比較對照組受檢者白天、夜間兩種監測方法所得DBP、SBP、脈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白天、夜間動態血壓監測所得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常規血壓監測,且夜間觀察組患者的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白天,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受檢者24 h血壓以及脈壓監測結果比較(mmHg,±s)

表1 兩組受檢者24 h血壓以及脈壓監測結果比較(mmHg,±s)
注:與觀察組常規血壓監測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DBP SBP 脈壓對照組 100常規血壓監測 73±8 109±8 28±4動態血壓監測 73±7 108±8 28±4觀察組 100常規血壓監測 100±4 154±15 61±10動態血壓監測 92±4* 143±15* 56±8*
表2 兩組受檢者白天以及夜間血壓、脈壓監測結果比較(mmHg,±s s)

表2 兩組受檢者白天以及夜間血壓、脈壓監測結果比較(mmHg,±s s)
注:與觀察組常白天比較,#P<0.05;與觀察組常規血壓監測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白天 夜間 白天 夜間 白天 夜間DBP SBP 脈壓對照組 100常規血壓監測 73±6 66±3 112±8 108±6 29±3 27±6動態血壓監測 74±5 66±3 113±7 106±7 29±4 27±5觀察組 100常規血壓監測 103±11 93±8#158±14 143±12#62±12 57±7#動態血壓監測 97±8*88±8#*146±13*136±13#*57±8*52±3#*
高血壓多發于老年人,若對血壓異常情況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則極易導致患者并發其他疾病,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臨床常規血壓監測多為患者自測或門診血壓測量的方式,但血壓在不同時間段會有不同變化,故上述測量多存在一定差異性。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上述血壓測量方式所得測量結果往往略高于24 h動態血壓測量所得數據[5]。目前,動態血壓監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其可有效掌握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其異常情況,從而及時給予相應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6]。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受檢者白天、夜間兩種監測方法所得DBP、SBP、脈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白天、夜間動態血壓監測所得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常規血壓監測,且夜間觀察組患者的DBP、SBP、脈壓均明顯低于白天。提示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性較大,而正常人群夜間以及白天的血壓則呈規律性變化。王萬華等[7]、盧永萍等[8]的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無明顯規律性,且常規血壓監測所得血壓值往往略高于動態監測值,與本研究結果有一定的相似。綜上所述,動態血壓監測用于高血壓患者的診治中可提高血壓監測的準確性,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參考資料
[1] 張啟潤.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診治中的價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3):22-23.
[2] 廖海濤.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5):126-127.
[3] 彭友.動態血壓監測在隱匿性高血壓診治過程中的臨床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8):179-180.
[4] Suurkula M,Agewall S,Fagerberg B,et al.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manifestations in the carotid artery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isk Intervention Study(RIS)Group[J].Arterioscler Thromb,2014,14(8):1297-1304.
[5] 高文謙,朱平,郭豫濤,等.動態血壓監測在老年高血壓病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西部醫學,2013,22(5):866-867.
[6] 張青春,劉英群,康紅超.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診治中的價值[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3,3(2):159-160.
[7] 王萬華,楊曉媛,付貴生.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成都軍區醫學院學報,2013,4(1):5-6.
[8] 盧永萍,潘穎,王曼.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的臨床應用及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9(6):509-512.
作者簡介:藍新平(1981-),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