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慧 曾霞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康復護理
●黃曉慧 曾霞
目的:探究康復護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5年5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60例,隨機分為80例觀察組和80例對照組,對照組在內科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時間、治療前后疼痛視覺評分法(VAS)、關節疼痛復發次數。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緩解時間、治療后疼痛視覺評分、復發率與對照組比較,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縮短疼痛緩解時間,減少關節疼痛復發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康復護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侵犯患者關節,且多見于中年女性患者發病,而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0.32-0.36%。其主要的臨床特征以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為特征,病程和病情有個體差異,部分患者伴有多系統損害。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探究康復護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60例,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隨機分為80例觀察組和80例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性5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齡26~80歲,平均年齡(42.12±2.26)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2±3.4)年。對照組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齡24~79歲,平均年齡(44.15±2.35)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2.8)年。所有患者關節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紅腫、觸痛感。排除嚴重的腦、心、肝、腎器官功能障礙者;急性傳染期進行期者;精神障礙者;類風濕關節炎晚期關節嚴重畸形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包括醫院環境、主管醫生護士的簡單介紹、類風濕關節炎基礎護理、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主要包括:
(1)基礎護理:休息護理:保持病房安靜,減少探視人員,患者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關節負重。避免情緒激動,對于煩躁不安的患者適當使用鎮靜劑。待關節痛緩解72h,方可恢復活動。
(2)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有專業培訓護理人員給患者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如頸部訓練,手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等中小關節的功能鍛煉,訓練時間逐漸延長,訓練強度逐漸增強;護理人員每天給患者發放醫院制定的早期干預量表,評價患者的訓練情況;每天訓練2次,可在清晨起床后及晚上睡覺前完成,并在相應的表格中標記。
(3)藥物護理:在選取藥物治療時需告知患者相關的藥物信息以及對患者自身的影響。選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時需注意長期應用導致的嚴重副作用,采用來氟米特進行治療時需告知患者相關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神經系統癥狀以及皮疹和脫發,當患者出現此類情況時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時間、治療前后疼痛視覺評分法(VAS)、關節疼痛復發次數。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各項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采取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時間
觀察組患者平均緩解時間4.01±1.12d,對照組患者平均緩解時間5.69±1.48d,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視覺評分法(VAS)及關節疼痛復發次數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疼痛視覺評分(VAS)分別為(7.98±0.91)分、(1.98±1.92)分,復發4例,復發率5%,其中復發1次3例,復發2次1例;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疼痛視覺評分(VAS)分別為(7.97±0.89)分、(3.11±1.98)分,復發14例,復發率17.5%,其中復發1次9例,復發2次5例。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發病機制不全產生的全身免疫疾病,屬于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發展,主要發病于手、足、腕等關節部位,為外周關節非特異性炎癥。該病早期呈現關節紅腫,伴隨熱疼等功能性障礙,患者活動期出現的壓痛和觸痛反應為敏感體征。同時患者還會出現關節僵硬,尤其造成活動時較顯著,活動一段時間有所改善[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平均緩解時間4.01±1.12d,對照組患者平均緩解時間5.69±1.48d;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疼痛視覺評分(VAS)分別為(7.98±0.91)分、(1.98±1.92)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疼痛視覺評分(VAS)分別為(7.97±0.89)分、(3.11±1.98);觀察組復發率5%,對照組復發率17.5%;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縮短疼痛緩解時間,減少關節疼痛復發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樂山市人民醫院)
[1]徐玲,陳運香,唐麗娟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社區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4,(22):2090-2091.
[2]周賽梅.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的康復護理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7):157-158.
[3]常曉琳,李曉飛.綜合康復護理方案對類風濕關節炎肩袖功能改善的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