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沁霜
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吳沁霜
目的:對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從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來我院治療糖尿病的病患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中有病患30例。對常規組病患采取常規的護理方式,而對研究組病患則在此基礎上添加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護理,對兩組病患的護理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在經過6個月的護理之后,研究組病患在血糖監測、低血糖處理以及飲食控制方面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常規組;研究組病患的護理總有效率比常規組病患的護理總有效率要高(P<0.05)。結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護理干預;糖尿病;應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的疾病,主要特征是病患身體的血糖數值高[1]。糖尿病病患的年齡一般較大,在生活和自理方面的能力比較差,并且由于糖尿病在目前的臨床治療中并沒有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對病患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2]。本文通過對護理干預在糖尿病病患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現得出的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來我院治療糖尿病的病患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中有病患30例。常規組中有男性病患14例,女性病患16例,年齡段在45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7.5)歲;研究組中有男性病患15例,女性病患15例,年齡段在44歲至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6.8)歲。兩組病患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并沒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兩組之間的數據具有比較的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常規組病患采用的是常規的護理方式,即對病患的生理指標等數據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一定的教育和指導。對于研究組病患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對病患進行健康宣傳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患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讓病患能夠了解目前自身的身體情況。對于病患的疑問,護理人員要進行耐心的解答,安撫病患的不良情緒,溝通時要做到語氣得體恰當;(2)加強病患的血糖監控。要求病患使用微量血糖儀對自身的血糖進行檢測,每周要檢測一次自身的空腹血糖情況以及用餐后兩個小時的血糖數值,并把檢測的結果做詳細的記錄;(3)對病患進行飲食監控。糖尿病病患對于飲食方面的要求較高,有不少需要忌口的食物。因此在護理的過程當中,護理人員要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幫助病患制定合理的飲食食譜,讓病患不攝入需要忌口的食物并計算每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對飲食進行合理的分配;(4)指導病患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糖尿病病患雖然身體較弱,但是長期的修養并不利于增強自身的身體體質,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指導病患進行適當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刺激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從而達到降低病患體內血糖含量的目的;(5)護理人員對病患進行定時的復查。護理人員要對病患的血糖情況定時的了解。以便能夠及時的了解病患病情的變化。
1.3 觀察標準
對兩組病患在血糖監測、低血糖處理以及飲食控制方面的評分進行比較。比較兩組病患的護理結果,當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病患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小于6.7mmol/L,空腹血糖值小于5.6mmol/L表示護理顯效;當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在6.7mmol/L至11.0mmol/L之間,空腹血糖值在5.6mmol/L至7.8mmol/L之間,表示護理有效;當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大于11.0mmol/L,空腹血糖值大于7.8mmol/L,則表示護理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的分析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SPSS17.0,計量的數據用(±s)來表示,計數的資料則用百分比來表示,以P<0.05為標準,表示數據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患監測數值方面的評分比較
常規組病患血糖監測的評分為(12.6±1.4)分,飲食控制的評分為(22.1±1.5)分,低血糖處理的評分為(11.8±1.7)分;研究組病患血糖監測的評分為(17.1±1.3)分,飲食控制的評分為(27.2±1.6)分,低血糖處理的評分為(18.3±1.7)分。研究組病患各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常規組病患的評分(P<0.05)。
2.2 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比較
常規組中護理有效的病患有22例,護理顯效的病患有13例,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0%;研究組中護理有效的病患有30例,護理顯效的病患有16例,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研究組的護理總有效率要高于常規組的護理總有效率。
出現高血糖的原因是因為病患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出現缺失,或者是其生物的作用受到損傷,也有可能是兩種原因同時引發的[3]。糖尿病會導致病患眼部、腎部以及心臟血管等受到慢性的損害并引發功能障礙。由于糖尿病病患大部分年齡較大,因此對于護理工作方面的要求較高。護理干預是一種基于科學理論的護理方法,在對病患進行護理之前會先制定好相應的干預方案,再從事護理活動。在護理的過程當中,護理人員會根據病患的診斷特點,康復潛能,護理的研究成果以及護理人員本身的能力來進行一定的干預措施,以更好的預防病患并發癥的發生,并保持恢復病患生理以及心理功能。本文通過研究對比發現,研究組病患進行護理干預之后,在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以及低血糖處理方面的評分明顯要比常規組的評分要高,表明研究組病患在護理的過程當中身體內的血糖含量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并且飲食更加合理,有助于病患病情的穩定和身體的恢復。且研究組病患的護理總有效率也高于常規組的護理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作者單位:武勝縣人民醫院)
[1]梁偉. 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西部中醫藥,2013,12(26):128-129.
[2]熊英. 護理干預在農村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4(11):207-208.
[3]彭芳. 綜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3(09):204.
吳沁霜(1990~),護師,大專,研究方向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