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其干
安徽省某縣衛生應急能力現狀調查
●談其干
為了解安徽省某縣衛生應急能力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升衛生應急能力和水平,該縣積極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開展了深入調查及自評,對全縣各級各類涉及衛生應急單位開展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疾病監測能力、現場流行病學能力、實驗室檢測能力、應急保障能力、疫情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培訓與演練等7個方面。采用自填式問卷和現場考察(聽取匯報、查閱相關文件和檔案材料)等方式進行。
該縣居皖中腹地,南濱巢湖,史稱“吳楚要沖、包公故里”。合寧鐵路穿境而過,合寧、合蕪、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級平安大道合蚌公路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全里程居全省縣域之首。南北最大地理縱距84.8公里,東西最大地理縱距53公里。縣城距市區中心僅16公里。土地面積2206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1個循環經濟示范園、1個省級商貿物流開發區,2012年末戶籍總人口10866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5萬,農業人口94.81萬,按照性別分,男57.04萬,女51.62萬。常住人口861960人,全縣共有331村(居)委會,居民結構主要是農村、城鎮人口和流動人口。社區類型以農村社區為主。
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6個,其中縣級醫院3所,鄉鎮衛生院30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衛生監督所1個。醫院、鄉鎮衛生院共有床位2240張。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7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699人,注冊護士518人,檢驗人員64人。鄉鎮衛生院職工總數為91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82人,其它人員12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公共衛生醫師85人,全科醫師73人,護師92人,護士128人。職稱總人數為762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80人,初級職稱681人。學歷總人數為855人,其中本科75人,大專339人,中專441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93.5萬人,新農合參合率100%。
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應急工作,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發展規劃,將衛生事業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衛生應急日常工作經費20萬元每年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并根據需要及時追加,確保經費保障到位。
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并實施“十二五”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編制各單項衛生應急預案,并建立預案管理制度,及時進行評估和修訂;制訂衛生應急工作規范,積極組織開展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工作,設立應急辦專門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編制本單位衛生應急預案、衛生應急技術工作方案,并及時進行評估和修訂。設立或指定部門負責衛生應急工作,確保人員、設施設備滿足衛生應急工作需要,有效執行衛生應急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專業隊伍體系和結構,全面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實戰水平,衛計委結合實際,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隊伍專家庫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強對應急隊伍的規范管理,及時對專家庫和咨詢委員會的信息進行更新。
指定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建立醫療救援物資庫房,配備醫療救援隊伍后勤保障、醫療器械及應急藥品等物資;縣疾控中心建立衛生防疫物資庫房,配備衛生防疫隊伍后勤保障、防疫器材及藥品等物資;縣衛生監督所建立衛生監督應急物資庫房,配備衛生監督應急隊伍后勤保障、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傳染病及放射衛生等應急器材,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應急物資管理。
制定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年度計劃,并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活動,并嚴格按照要求,積極組織開展縣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模擬演練,制定嚴密的實施方案,演練完成后及時進行總結和評估。但針對衛生應急指揮決策人員和技術骨干缺乏系統的專項培訓。由于條件有限,未能依托有關機構建立本級培訓演練中心和處置案例庫。
縣疾控中心按要求制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期分析制度,每月對監測數據進行一次分析,制定專人每天四次登陸“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審核疫情報告卡,獲取信息,每月以簡報的形式對數據進行分析通報,積極開展輿情監測。
7.1 組織指揮
衛生行政部門及相關機構、部門、人員執行24小時值守制度。突發事件發生后,衛計委能夠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到達現場開展先期調查處置,及時啟動或制定應急處置技術方案、操作規程等專項技術方案。及時將處置和救援情況向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和縣政府報告。
根據事件級別組織專家委員會對事件進行評估,并提出啟動響應的建議,根據需要及時向縣政府提出設立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如果需要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需要及時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響應。
7.2 現場調查
及時組織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核實事件,確定病例定義,搜索和鑒別病例,收集整理事件相關信息,確定事件高危地區和波及人群范圍。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對事態進行分析,提出、實施和不斷補充完善控制措施,并對現場調查工作進行評估。積極組織協調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以及有關單位配合、協助采集相關標本,開展現場快速檢測和相關的實驗室檢測,開展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和醫療機構的衛生監督工作,及時調查處理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8.1 人員數與疾控機構功能不相適應
衛生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地區衛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衛生資源中的基本要素。疾病預防控制人員數量直接關系到疾控機構功能的發揮和疾控工作的開展。我縣疾控機構人員數量明顯不足,與疾控機構功能不相適應。
8.2 編制數量和使用情況不盡合理
人力資源是影響疾控事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在調查中發現,縣疾控中心的編制為45人,與其服務人口的比例為4.14/10萬且存在“合理工作人員數>現有職工總數>編制數>在職在編數”現象,說明現有的編制人數一方面不能滿足疾控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由于多種原因存在部分現有的工作人員不能入編的問題,影響工作積極性。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政府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針對各級機構的情況,按照有關技術指標,綜合轄區疾病控制需要、衛生服務人口、衛生服務半徑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科學核定編制人數,增加專業人員的數量。同時要加大專項業務經費的投入,減輕疾控機構自籌業務經費的壓力。各級疾控機構也要加強自身的管理,合理配置科室和業務人員,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發揮現有專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能力,保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正常開展,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以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單位:肥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