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鋒 屈志剛 李金波 王雪鳳 于會云 陳穎
胸腔鏡手術在心胸外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胡亞鋒 屈志剛 李金波 王雪鳳 于會云 陳穎
目的:探究胸腔鏡手術(VAST)在時胸外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62例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31例,實驗組施行胸腔鏡手術,對照組施行常規開胸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止痛藥物使用量、疼痛評分、術后PEF和PEVI的引流量及實測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留置胸管時間、臥床休息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胸腔鏡手術在胸心外科疾病治療中,具有痛苦輕、創傷小、切口小及恢復較快的優點,值得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胸腔鏡手術;胸心外科疾病;臨床診治
電視胸腔鏡手術是近些年不斷發展起來的并應用于胸心外科疾病診療中的微創手術方式,目前已經在臨床治療中廣泛使用,且其適應癥的范圍已不斷拓寬[1]。本研究選取了62例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并分析其臨床療效,所得效果較為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62例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31例。其中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為38-68歲,平均年齡為(55.5±2.8)歲,肺大皰切除12例,縱隔腫瘤7例,食肺挫裂傷修補6例,道癌切除6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為40-67歲,平均年齡為(56.5±3.6)歲,肺大皰切除11例,縱隔腫瘤9例,食肺挫裂傷修補6例,道癌切除5例。經比較發現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間的差異不顯著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于比較。
1.2 手術方法
實驗組:采用雙腔氣管插管的方式插管并進行靜脈復合麻醉。⑴肺大皰患者施行VATS術式,依據胸片及CT結果在腋中線處第5肋和第6肋之間行1cm大小的探查孔,通過探查孔置入胸腔鏡,仔細查看肺部及胸腔內情況,依據探查結果選取離病灶較近的肋間進行第二個切口,使用卵圓鉗將病變部位提起直至操作孔下,進行切割閉合,手術完成后通過鏡孔留置胸管進行閉合式引流;⑵縱隔腫瘤患者的腫瘤直徑為2-5cm時,借助胸腔鏡對瘤體進行分離切除;⑶食道癌患者施行VATS食道游離以及清掃縱膈淋巴結,并配合患者上腹正中的切口以及頸部吻合手術治療;⑷肺挫裂傷者采取健側臥位,在腋中線處的第7肋間位置置入胸腔鏡,操作口在腋前后線處的第3肋至第5肋之間進行,并將吸引器、沖洗器等器械置入其中,吸盡胸腔積血,進一步探查胸腔,避免出現遺漏,手術后在胸腔鏡條件下進行縫合、修補出現的肺挫裂傷口,使用鈦夾或者夾閉電凝胸壁出血點[2]。
對照組:首先進行雙腔氣管插管,麻醉方式為復合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⑴肺大皰患者:在第5肋的前外側進行切口,切口大小為15-20cm,背離闊肌前緣游,并使用拉鉤向后輕拉,沿著前鋸肌肌纖維所在方向進行鈍性分離,在第4肋或第5肋間進入胸,在較大肺泡的基底部行8字或者水平褥式縫合,較小肺泡行電凝燒灼,使用胸膜高滲糖水固定灌注胸膜,然后置入胸管引流;⑵縱膈腫瘤患者:切口位于其前外側、后外側及胸骨正中,施行常規的腫瘤開胸切除術;⑶食道癌患者:雙腔氣管插管方式麻醉,采取右臥側位,于左胸的第6肋骨后外側進行切口并進胸,切開膈肌使胃游離,接著切除食道后進行胃食道吻合術;⑷肺挫裂傷:患者采取健側臥位,查看具體初學部位后確定手術切口,采取常規褥式進行縫合、修補,使用鈦夾或者夾閉電凝胸壁出血點[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引流量并詳細記錄;于手術后的第5天使用疼痛量化評級表進行疼痛評分;記錄止痛藥物的使用劑量;手術后第7天使用袖珍肺功能儀對肺功能進行測定,并測定PEF及FEV1的實際值;記錄患者胸管留置時間、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4]。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引流量、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哌替啶的藥物用量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相較于常規開腹術胸腔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更小、手術后引流量較少、疼痛也較輕;實驗組患者的胸管留置時間、臥床時間及其住院時間都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經過胸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恢復的相對更快一些;另外,本研究還顯示實驗組患者的FEV1、PEF明顯比對照組高,這表明胸腔鏡手術對肺功能的影響要更小一些,且手術后肺功能的恢復情況也更好。
胸腔鏡手術是一種發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胸外科微創手術,主要具有以下適應癥:食管病變,例如食管平滑肌瘤、賁門失弛癥、食管憩室、食管癌等;胸膜疾病,如膿胸、胸腔積液、胸膜結節病等;縱隔腫瘤,例如縱隔囊腫、胸腺瘤、畸胎瘤等;肺部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囊腫、肺良性腫瘤、肺癌、肺大泡、自發性氣胸、彌漫性肺疾等[5,6]。本研究選取了62例胸外科疾病患者,對其施行了胸腔鏡手術,并與傳統的常規開胸術比較,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胸管留置時間、臥床時間及其住院時間都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經過胸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恢復的相對更快一些;實驗組患者的引流量、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哌替啶的藥物用量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相較于常規開腹術胸腔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更小、手術后引流量較少、疼痛也較輕;另外,本研究還顯示實驗組患者的FEV1、PEF明顯比對照組高,這表明胸腔鏡手術對肺功能的影響要更小一些,且手術后肺功能的恢復情況也更好。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在心胸外科疾病治療中具有手術切口小,疼痛感輕、出血量少等優點,該種微創手術療法值得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涿州市醫院)
[1]史永康.電視胸腔鏡手術在胸外科疾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01:115.
[2]黃朝榮.電視胸腔鏡手術在胸外科疾病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21:3519.
[3]陳偉堅,李慶祿.電視胸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在肺部疾病治療的臨床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3,3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