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哲
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分析
●侯文哲
目的:探究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臨床意義。方法:采取隨機選擇法,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醫務人員填寫抗菌類西藥調查表,全面分析阿莫西林特性與臨床不合理使用情況。結果:發生不良反應者共計10例,占總數的15%。不良反應主要類型為頭部不適,過敏,嗜睡,乏力等等。結論:不合理使用抗菌類西藥,不但會發生相當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康復不利。使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使用抗菌類西藥,對于降低菌株耐藥性,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具有顯著臨床意義,因此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抗菌類西藥;藥理藥性;合理使用;實際意義
在臨床上,對于多種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通常使用抗菌性西藥。該門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但值得說明的是,當前我國濫用西藥抗生素的現象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機體內耐藥菌株數量有所增加。進而引發了不良反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由此能夠看出,利用何種有效方式,科學合理應用抗菌類西藥,已經成為了當前臨床治療工作的首要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面探究臨床常見藥物-阿莫西林的藥理藥性,同時對患者使用后不良反應進行全面觀察,得出心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選擇法,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在治療期間使用阿司匹林。經臨床診斷與病理實驗檢查,患者符合衛生部最新頒布的相關標準。本實驗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患者知曉實驗過程,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執勤同意書。在此其中男性患者共計47例,女患者33例。年齡區間為23.5-76.9歲,平均年齡為(52.4±2.8)歲。患者符合實驗標準,排出對象:不耐受治療者,不同意參加實驗調查者,血液病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心腦血管疾病者,哺乳期孕期女性,精神分裂癥者,過敏性紫癜癥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要求相關人員對我院西藥使用情況調查表進行填寫,其中包含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住院時長,家族病史,過敏史,藥物使用名稱,疾病診斷情況等等。
2.1 阿莫西林藥理特性
該藥物屬于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種,從化學結構上來看,阿莫西林在腺嘌呤核糖核酸側鏈苯環中多了一COOH。其特性和AMP相似。內部的β一內酰胺環可以起到抗菌效果,這種結構和細菌內膜中靶位點可進行選擇結合,進而全面抑制細胞壁黏肽類物質合成,進而對細胞壁合成造成影響,最終導致細菌無法增殖。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超強,藥物有效成分能夠在短時間內穿透細胞壁,在患者使用后,內酰胺基會水解為肽鍵,其在短時間內和細菌中的轉肽酶相互結合,降低
細菌活性程度,令菌體轉變為球體,在持續性滲透的作用下,細胞體積變大,最終破裂。阿莫西林藥物作用短,可迅速被機體吸收。
和氨芐西林相比,在相同劑量下,阿莫西林的有效藥物濃度為其2.5倍,肌注和口服濃度接近,半衰期為1h,患者在使用藥物6h之后,可被排出體外。
另外也能在相關組織內分布均勻,經胃腸吸收之后,可遍布于患者的肝臟,腎臟,肌肉等組織與器官中。利用完畢后,藥物經汗液與唾液排出。即便患者進食,也不會對藥物吸收率造成顯著影響。阿莫西林不僅可單獨使用,和多種藥物聯合使用也不會造成顯著影響。對于一些疑難性病癥,聯合使用阿莫西林可取得顯著效果。從藥代動力學角度上來講,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保證藥物在機體內順利吸收,抑菌效果更為明顯。
2.2 不良反應情況
在本次實驗中,發生不良反應者共計10例,占總數的15%。不良反應主要類型為頭部不適,過敏,嗜睡,乏力等等。
最近幾年,我國的抗菌類藥物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濫用藥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耐藥菌株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阿奠西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和醫學臨床上都十分常見的抗生素類藥物,它對很多種病菌都有非常好
的治療效果。阿莫西林也被人們叫做羥氨芐青霉素,所以它和氨芐西林實際上是同一種類型的物質。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和氨芐西林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其滅菌的作用要明顯強于氨芐青霉素,所以其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和以往相比,當前我國臨床治療中抗菌類西藥使用率顯著提升,因此藥物不合理現象也日益嚴重,在此方面,主要體現為:醫護人員或者患者將抗菌類西藥誤以為治療疾病的“安慰藥”“保險劑”。聯合使用藥物種類過多,導致菌株耐藥性增加,體現出嚴重不良反應。所以說,使用有效方式,規范抗菌類西藥的臨床使用,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存在。
在本次實驗的相關調查結果中能夠看出,從不良反應發生率來看,共計10例出現不良反應,占總數的15%。不良反應主要類型為頭部不適,過敏,嗜睡,乏力等等。這種情況在根本上提示,阿莫西林當前在我院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院方領導應加強重視,提升既往藥物管理力度,依照衛生部最新標準,對患者給藥,以達到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之效果。降低菌株耐藥程度。阿莫西林有著藥物耐受性好,效果穩定等特征,因此備受患者親睞,本案例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后患者出現一些不良癥狀,均為典型反應。除了加強管理力度之外,醫生在對患者使用該藥物時,應加強了解,進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于具有遺傳病或者青霉素藥物過敏者,不建議使用阿莫西林,哺乳期女性和孕婦也不適合使用該藥物。
綜上所述,不合理使用抗菌類西藥,不但會發生相當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康復不利。使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使用抗菌類西藥,對于降低菌株耐藥性,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具有顯著臨床意義,因此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1]張玲.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分析[J]. 醫藥, 2015(8):254-254.
[2]陳榮慶.抗菌類中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J].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2, 10(10):277-278.
[3]韋榮博.淺談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73).
[4]于小五.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探討[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