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市場須“合轍”而行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完成了幾項值得稱贊的功業:統一貨幣、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在我國戰國時期,車以兩輪居多,而古語:“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其中,轍為車輪碾壓的印記也就是軌。就是說當時的車輪是在車轍里前行的。
由此,造車也被分為了兩部分:其一,要有足夠的技藝可以造出車。其二就是要知道外面對車的要求是什么,所造的車必須符合當下的規范。原本,各國之間的軌不同寬,而統一六國后,秦始皇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據考,秦時修建三十六馳道,如果你是一個造車的人,面對全國眾多條土路上縱橫交錯的車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己造出來的車要能合轍,能順暢地沿轍而行。到了現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依然體現出“車同軌”的痕跡。以至我們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也是無奈地攤手感嘆:“沒轍了”。
及至產權市場,我們建立的平臺,組織的交易規則,搭建的系統,本質上可以理解為車,而可以使車快速前進的兩條軌道則分別是政策和市場。對于產權業內而言,對政策的學習和把握是及時且積極的,這從在太原舉辦的“32號令培訓班”火爆的程度就可見一斑。但政策往往是從國家層面上,交給產權行業的一項任務和工作,實際上屬于特許經營。而產權交易機構要走市場化的道路就必須加強對市場的觀察和理解。本期刊載的《服務新經濟 創新產權市場功能 讓產權市場更加市場化》一文,就一針見血指出:“沒有特許,產權市場將失去生存的基礎。如果不改革,三到五年之后,產權市場的前途不容樂觀。而在全國統一的動作下,各產權市場將由特許經營的同質化形態,轉型到面向特色資源交易的差異化市場形態,這樣,更有利于產權做大縱深與大規模交換”。
那么如何面向特色資源交易的差異化市場呢?《地方特色稀缺資源品納入產權市場交易問題研究》一文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利用產權市場的功能優勢,合理、有效開發地方特色稀缺資源品,從而避免出現‘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負外部性以及市場失靈下泡沫風險的產生,實現從‘小眾受益’到‘民眾普惠’的良性互動”。可以說,市場是對產權交易機構而言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車轍”。如果忽略,其結果很可能就是舉步維艱。
《產權導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