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一味追著成功者學成功
我們看書看報看雜志,看人家的成功學看人家的處世之道看人家的人生感悟。是的,我們需要借鑒,將別人不錯的經驗用很小的代價借鑒過來。誠然,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我們都需要少走彎路,與其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碰得鼻青臉腫倒不如借鑒人家的方法,但人家補藥的配方對你的體質不一定有效,人家的經驗也并非全盤復制到你的身上就能獲得同樣的成功。
很多成功學都會告訴你,一個優秀靠譜的人才對你多么重要,尤其在創業和你合伙的時候。然而,成就了阿里巴巴的馬云卻曾玩笑說,“在阿里巴巴創業的時候,街上的人只要會走路,不是太殘疾都會招回來”。但就是這些不算“最優秀”的人讓阿里巴巴獲得了不可想象的成功。
曾經認識一個朋友,很喜歡把別人的經驗“拿來”,當身邊的人質疑是否合適時,他就會理直氣壯地反駁,人家某某某就是這樣干的,現在已經如何如何了。似乎之前一直沒有成功就是沒有用上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好的方法是借鑒,是學習后的思考,是挫折后的反思,僅僅簡單的“ctrl+A”、“ctrl+C”、“ctrl+V”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些皮毛。
一些喜歡看心靈書籍的人更會關注與其當時心態相稱的文章,以達到“共鳴”的效果,學習和借鑒卻恰恰不能如此,如果別人的成功你只看到了哪些是有意思的,哪些對你來說是容易做的,哪些是你想做的,只從自己的立場分揀,卻沒注意到那些你容易看到并且容易學到的東西并不一定適合你,這些經驗只能讓人“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會成為前進道路上的“毒藥”。
看了書上的心靈雞湯如果只是被文字感動“於我心有戚戚焉”還不如自己到廚房熬一鍋小米粥來得更有益處。徘徊于各個成功人士的經驗總結然后燃起熊熊斗志,還不如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總結一下自己失敗的原因,更避免重復的失敗。如果中國共產黨走的不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如果沒有“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許就很難獲得今天的發展與成功。別人的成功只是別人的成功,不要一味追著成功者學了,成功需要探索,需要創新,成功不是在成功者后面亦步亦趨。
《產權導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