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兵,夏美茹,李云玲,李亞珍(河套學院農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
草莓生產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及解決策略
朱效兵,夏美茹,李云玲,*李亞珍
(河套學院農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
摘要:草莓是消費者喜愛的水果之一。近年來,市場對草莓需求量逐漸增大,但在草莓生產中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危害到消費者的健康。通過分析草莓生產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草莓;食品安全問題;危害;解決策略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食物種類日趨繁多,而食物品質的優劣及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食品污染事件及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引起了我國政府及社會的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關注。
草莓是薔薇科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柔軟多汁、色澤鮮艷、芳香濃郁、酸甜適口,深受消費者喜愛[1],成為餐桌上常見的一種水果。因此,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大,種植面積和地域也不斷擴大,生產中存在的食品衛生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極大地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更嚴重者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
我國草莓種植面積每年以667~1 000 hm2的速度逐步增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以河北、山東、遼寧、江蘇、安徽等5省的種植面積最大,占全國總種植面積的60%以上。草莓種植環境多種多樣,有露天種植、拱棚種植、溫室種植等。我國種植的草莓品種較多,有紅顏、豐香、全明星、哈尼等品種[2]。2012年,有“草莓界的奧運會”之稱的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在北京市昌平區隆重召開,其中包括五大洲的135個品種在此展示,200個國內外企業參展,參會人數達數萬人,積極地推動了我國草莓產業的發展。2014年世界草莓產量超過500×104t,亞歐地區的產量占全世界草莓生產總量的60%以上。中國是世界草莓第一生產大國,其產量占世界總產量35.7%[3]。我國草莓以國內消費為主,出口規模較小,草莓鮮食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95%左右,加工比例較小且多為初級加工。因此,我國草莓的安全問題主要出現在鮮食方面,與種植、生產、銷售等環節有密切關系。
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的不斷增大,在草莓的生產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腐敗變質、細菌超標等問題。草莓多數品種的成熟期都在每年的12月份至第2年6月份,在這段時間內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較多。為了生產出優質的草莓,保證食品安全,解決草莓的食品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1.1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的污染
草莓表皮組織嬌嫩,又通常貼地栽培,易受微生物侵染。污染草莓的微生物主要有腸道致病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等;其來源主要有2個方面,一方面是種植生產中的灌溉用水、施肥和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另一方面是采收后流通過程中侵入的腐生微生物。如果在生長中施用有機肥和使用生活廢水進行灌溉,其寄生蟲污染也較為嚴重。草莓上污染的微生物可造成草莓腐敗變質,草莓品質迅速下降,同時有一些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可以引起人體腸道疾?。?]。
1.2 農藥、化肥污染
我國草莓生產中常通過使用農藥和化肥提高產量,但化肥和化學農藥對草莓安全質量有較大影響,使成熟后的草莓表面存在農藥殘留,鮮食安全性下降,而且草莓的色澤、氣味、外形等品質也有所下降,影響生產加工過程和市場銷售,使加工產品和銷售企業被認可度下降,部分產品不受消費者歡迎,影響消費者、生產者、種植者三者的利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生產者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以增加草莓產量,往往造成農藥、化肥的超標使用及殘留量的超標,對空氣、水、土地、動植物以及環境均可以造成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農藥使用不當導致高殘留會造成消費者某些疾病的發生,如食物中毒、慢性危害、誘發癌癥等。例如,氮肥的施用會使產品中硝酸鹽含量增加,通過飲食攝入硝酸鹽后,在胃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具有致癌作用[5]。
1.3工業廢水污染
我國草莓種植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交通便利,有利于草莓的運輸。然而工業較為發達,如果對工業污染物處理不當,在這些地區種植和生產草莓,容易造成草莓的工業污染,特別是工業廢水的污染,會降低草莓的安全質量。
工業廢水中的有毒化學物,如酚、氰化物、重金屬、有機農藥等,可以直接或者間接污染草莓果實,毒物可通過鮮食進入人體,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同時還對人體的骨骼、皮膚及智力造成一定的損害[6]。
1.4保藏劑的殘留
常用草莓保鮮方法有冷激、化學保鮮劑、低溫殼聚糖涂膜等,其中化學保鮮劑方法應用比較廣泛,常用的保鮮劑有乳酸鈣、植酸、氯化鈣、過氧乙酸等,也可以使用低溫殼聚糖涂膜方法來保鮮,但在保鮮劑的使用中,如果不嚴格按照規定劑量進行操作,就會造成保鮮劑的殘留超標,同時有的產品還在使用含硫類保鮮劑,危害更大[7]。
1.5易損與腐敗變質
草莓果皮極薄,富含果汁,十分嬌嫩,極易受損傷而腐爛。草莓在貯藏中易受灰霉、根霉、腐敗菌危害,采用化學或物理處理可以減少霉爛。室溫下新鮮草莓失水快,每天可失水2.17%~2.65%,3~4 d后即失去商品價值,食用后不僅沒有營養功效,還會因為微生物和自身腐敗產生的毒素對人體造成危害。
2.1草莓種植生產者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落后
目前,我國許多草莓種植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還比較落后,生產中“重產量、輕品質”的問題較為普遍,生產過程中濫用化肥、農藥,使用催熟劑、膨大劑,以及噴灑、貯藏農藥的設施和容器的不恰當處理等原因造成草莓存在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種植草莓過程中常通過使用農藥、化肥、有機肥來防止病蟲害和提高產量,三者比較,有機肥要比化肥和農藥對草莓的影響較小,化肥和農藥在草莓的成熟階段用的次數比有機肥的次數要多,在草莓成熟后草莓的表面與草莓的果肉中存在農藥和化肥殘留,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同時,我國草莓以個體種植為主,相應技術、資金、人員投入較少,農民得不到相關的技術指導,只有在種植中不斷探索,以自身探索的經驗來種植和生產草莓,因此出現的安全問題也較高,這是造成我國草莓生產中存在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2.2種植環境存在污染
我國草莓種植較為分散,生產技術較為落后,農業設施與相關技術不匹配;而且種植區常分布在城市周邊地區,空氣、水、土地常受到工業污染。這種被工業廢氣廢水污染生產的草莓金屬離子含量過高,致使草莓的外觀、色澤、氣味等品質發生改變,降低商品價值。被消費者長時間食用,還有可能形成慢性中毒,甚至造成慢性危害威脅生命。
2.3草莓采后處理不當
草莓沒有果皮保護的特點,使果肉容易直接接觸污染物,污染后不宜清洗,同時草莓不易保存,采收后的草莓往往在短期內直接食用或作為加工原料。在草莓采收及采后處理過程中設施、設備使用不合理,也是造成草莓安全問題的原因。
2.4食品監管部門監管困難
我國草莓種植面積大、品種多、分布范圍廣,存在管理不完善、地方產量不穩定、相關技術人才儲備和資金投入少、種植方式不合理等問題,為草莓質量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同時由于企業誠信和自身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個別企業故意違法生產的風險依然存在,質監部門如不能及時監督到位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因而,監管不嚴和監管困難都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這些問題日積月累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3.1加強質量安全管理
國家、企業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檢測機構,不斷完善和提高草莓的質量標準,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使草莓的產品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和企業制定的各項標準,使消費者食用草莓更安全、放心。建立從種植源頭到市場銷售的完整管理體系,使國家機構和企業機構對農民的種植過程與市場銷售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同時消費者也要行使自己的權利,對草莓生產銷售等過程進行監督。鼓勵企業建立草莓的追溯體系,使草莓產品全程可追溯,逐步形成企業、消費者、國家管理機構互相監督,使草莓在生產中減少安全問題的出現,同時在出現安全問題后能及時處理和改進。這就要求消費者、國家管理機構和企業監測機構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地反饋回企業,使企業生產得到改進,使食品安全問題逐步減少。只有三者的共同努力,使安全問題出現的幾率減少,才能保證對人的危害減少。建議生產者選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在草莓的生產過程中使用良好農業規范(GAP)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質量管理體系,對草莓生產過程主要危害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出生產地環境、種苗繁育、投入品使用、采后處理等環節為關鍵控制點(CCP),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產地環境的建立以GB/T 18407.2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NY 5104—2002無公害食品草莓產地環境條件等標準為主要依據確定關鍵限值;種苗繁育以NY 5105—2002無公害食品草莓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為依據確定關鍵限制;農藥化肥的使用依據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準則確定;檢驗標準以NY 5103—2002無公害食品草莓標準而定[8]。這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嚴格的管理措施有助于規范食品行業秩序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質量[9]。
3.2加強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保證產品安全質量
在草莓生產過程中,針對安全隱患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改變種植模式,告別單一種植,加大資金和相應技術的投入,建立和改善相關農業設施,因地制宜,改善種植環境,對草莓苗木加大研發力度,培育品質好的草莓苗木等這些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是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具體包括選擇潔凈的土壤,建立遠離工業污染的種植區,采用安全的種植形式(如無土栽培等);在種植過程中選用抗病蟲的優良品種,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或生物農藥,多使用不帶病菌蟲卵的有機肥來減少化肥的使用;在采后處理過程中控制化學制劑的使用,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質[10]。只有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才能更好地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保障消費者健康。
3.3發展綠色草莓產業
綠色食品是以環保、安全、健康為目標的可持續食品,代表著食品發展的方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安全、環保、健康的食品就成了一種持續需要。綠色產業與發展經濟、保護環境、增進人民健康緊密相連,是提升產業層次、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效益農業轉變的捷徑,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綠色產品推行“兩端監測、過程控制、質量認證、標志管理”的技術制度,采取質量認證與證明商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從種植環境的選擇到產品的市場銷售都嚴格采用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使用或限量使用限定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人工合成物[11]。通過嚴格執行檢測標準、加強綠色標志管理、政府有力監測相結合,來保證草莓產品質量安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水資源豐富,特別適合種植業的發展。本地區工業相對較少,工業“三廢”污染程度較輕,大部分農業原料生產地周圍無工業污染源,絕大多數地區保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生產優質農產品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在巴彥淖爾地區種植綠色草莓具備污染少、自然環境好、成本低等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同時種植綠色草莓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和食品工業可持續發展,從而將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增進人們健康緊密結合起來,促成環境、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12]。
參考文獻:
[1]許勇.陜西草莓生產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張雯麗.中國草莓生產發展現狀與前景思考[J].農業展望,2012(2):30-31.
[3]王忠和.世界草莓產業發展概況以及我國發展對策[J].科學種養,2012(6):5-6.
[4]史賢明.食品安全與衛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283-285
[5]于艷麗,殷如意.草莓生產過程中HACCP原理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10):5 717-5 719.
[6]何計國,甄潤英.食品衛生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137-138.
[7]王紀中,張紹鈴,周青,等.幾種常見保鮮劑對草莓保鮮效果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發展,2012(1):179-181.
[8]孫立榮,劉賢金.草莓質量安全HACCP體系的建立與應
用[J].江蘇農業科學,2006(6):402-404.
[9]董秀金,王小驪,童英富,等.草莓良好生產規范(GMP)生產關鍵控制點[J].農業科技通訊,2008(10):79-81.
[10]孟凡娟,關法春,王超,等.草莓主要土傳病害的發生及防治[J].北方園藝,2011(1):161-163.
[11]王運浩.中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與發展戰略[J].中國農業資源分區劃,2011(6):8-10.
[12]李英.巴彥淖爾市開發綠色食品問題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04.◇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Strawberry Production
ZHU Xiaobing,XIA Meiru,LI Yunling,*LI Yazhen
(Departmint of Agronomy,College of Hetao,Bayannaoe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
Abstract:Strawberry is one of the consumer favorite fruits.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market demand for strawberry gradually increased,some food safety problems emerged in the strawberry production,which even been harmful to consumers' health. In this study,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strawberry production is analyzed,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strawberry;food safety problems;harm;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66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693/j.cnki.1671- 9646(X).2016.04.047
文章編號:1671- 9646(2016)04b- 0056- 03
收稿日期:2016- 03- 22
基金項目:巴彥淖爾市科技計劃項目(Y201305)。
作者簡介:朱效兵(1981—),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農產品加工與安全。
*通訊作者:李亞珍(1962—),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作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