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張錦華,范三紅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李 晨,張錦華,*范三紅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在本科生大規模擴招形勢下,就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探索。從課程內容、師資隊伍、資源配制、創新項目、實訓基地等方面進行改進,加強高校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現代食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探索
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和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食品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對食品領域相關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家制定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了人才強國的重大實施舉措[1]。隨著近年來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食品專業畢業生數量大大增加,然而擴招后高等教學的質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更注重于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考察,看重學生的實踐經驗,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的培養要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現代的教學體系普遍以教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教學體系效率不高,采取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為中心且實現個性化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2個重要趨勢[2]。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更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行業、崗位的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在本科生大規模擴招形勢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本文以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進行論述。
長期以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中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的合理化、系統化、一體化問題普遍存在。實驗項目要么過于簡單,要么與其他實驗課程之間存在重復,導致許多高校,特別是工科類高校出現實踐教學總課時挺多、教學效果一般、學生反映不佳的現象,因此優化實驗課程內容勢在必行。
近年來,圍繞模塊化教學進行的改革引起高校廣泛關注。模塊化是指一個專業內單一的教學活動組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即模塊)。模塊化教學不但克服了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一直普遍存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自成體系的現象,同時模塊化教學圍繞同一主題,將課堂教學、項目研討、實驗過程有機結合,較好地解決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3]。以“糧油食品加工技術”模塊為例,該模塊由“糧油食品加工技術”“糧油食品市場調研”“糧油食品加工技術實驗”3個部分組成,融合課堂教學、調研、實驗3種形式。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糧油食品加工技術實驗開設項目有蛋糕、內酯豆腐、蛋黃醬、紅葡萄酒、面包、腐竹、葡萄酥餅干、花生酥條、芝麻球等的制作。3個模塊均由同一教師承擔所有教學任務,教師可以根據理論課進度合理安排實驗項目,能做到各模塊內容上緊密銜接、層層遞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目前,高校專技人員編制普遍設教師系列和教輔系列,并規定只有教師系列人員才能承擔教學任務。較理論課而言,實驗課課時多、耗時長。本科生大規模擴招后,教師尤其是承擔實驗課的教師教學任務加重,同時隨著各大高校對科研的日益重視,教師的科研壓力加大。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數量明顯下降。在此情況下,許多高校選修實驗數量和質量均有所下降,有些學校甚至只開設必修實驗,因此教師隊伍力量有待加強。
實驗崗教師屬于教輔系列,主要負責實驗室安全、儀器管理及實驗課輔助等工作。當前,許多高校在招聘教輔人員時要求具備博士學歷,教輔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以前大大提高。以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目前具有博士學歷的實驗崗教師占教輔人員的50%。另外,實驗崗教師一般要求坐班制,科研任務也較輕。因此,有些實驗崗教師專業基礎扎實,有較高的科研能力,且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踐教學。在高校實驗教學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建議打破傳統體制,鼓勵部分有能力的實驗崗教師參與指導教學,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實驗室是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4]。開放實驗室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核心目的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5]。開放實驗室能夠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自由,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主學習、自主設計實驗項目的寬松環境,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專業合理利用“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一省一校”等投資,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室,同時進行資源共享,能夠滿足開設大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要求。由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驗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任務、儀器的使用頻率及管理等因素,全院成立了3個開放實驗室,即食品工藝實驗室、食品化學與營養實驗室和食品品控與農產品檢驗實驗室。通過開放實驗室,并進行資源共享與優化,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儀器設備。同時,學生學習時間更靈活方便,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進入21世紀以來,創新能力已成為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創新活動在培養創新人才過程中起著至關作用[6]。通過參與創新項目,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細節觀察能力、思維嚴謹性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得以提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型思維和跨越思維定勢[7]。然而,調查發現我國本科生參與科研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經費管理和觀念體制不完善、教師指導不足等[8-9]。食品科學與工程以實驗為基礎,富有創新性。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認識到大學生創新項目作為一個很好的鍛煉平臺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課題。在創新課題有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針對目前高校在實施學生創新項目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教師做出了一些改進。例如,對學生進行綜合考量,遴選基礎扎實、學習態度端正、上進心強的學生參與項目或課題;加強對項目選題的審核,論證學生完成的可能性,根據學生特點安排任務,因材選題,加強學生個性培養;加強項目考核,將本科生參與科研制度化、規范化;建立獎懲機制,調動師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推進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基礎工程和基本保障,實踐基地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10]。食品工廠綜合實訓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環節,通常以學生進入食品工廠實習、研發食品新產品等方式進行,要求學生通過實地學習食品工廠設計、產品結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產品的檢驗與開發、企業管理模式與營銷戰略等,鞏固和豐富課本知識,了解專業及行業特點,鍛煉其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把企業納入人才培養的要素體系,形成高校、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格局。傳統的理論教學側重學科體系,校企培養模式則將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踐進行有機結合[12]。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積極開展“產學研”結合的專業建設模式作為辦學特色,已成立“山西大學-汾酒集團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吉祥齋-山西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開發中心”等多個實訓基地,教學效果良好。與校外晉利糖果廠、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個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在多家企業建立了實習點,為學生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提供了必要條件。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力地推動和引領了學科專業建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素質,建立了“開放式”綜合性實踐教學課程模式,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找到一條新路子。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永遠都是朝陽產業。隨著人們對健康及食品安全等的日益重視,新時期下食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在高校普遍擴招形勢下,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應注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現代食品行業輸送更多的強實踐、新型人才。
[1]綦良群,周艷山.基于行動學習的經管類專業實訓實踐平臺及教學體系設計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164-165.
[2]丁念金.對現代主流教學體系兩個根本特征的反思 [J].教育科學研究,2012(12):48-51.
[3]徐理勤,趙東福,顧建民.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模塊化教學改革看學生能力的培養 [J].高教探索,2008(3):70-72.
[4]劉美英,金永昌,左合君,等.建設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2):241-244.
[5]沈陽.關于開放實驗室條件下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分析 [J].高教學刊,2016(6):151-152.
[6]戴錫玲,曹建國,王全喜.大學生創新項目是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指導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項目心得體會 [J].高教論壇,2016(5):20-22.
[7]劉麗莉,楊葉琪,嚴明理.“大學生創新項目”對生物類本科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166-168.
[8]吳春鳳.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參與科研的路徑選擇[J].教育教學論壇,2014(48):236-237.
[9]劉威,張嘉煒.本科生參與科研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J].高教學刊,2016(15):83-84.
[10]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11]馬儷珍,梁鵬,黃宗海.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工廠綜合實訓體系設計 [J].科教導刊,2014(4):76-78.
[12]楊文斌,何漢武.工科院校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學體系及運行的視角 [J].江蘇高教,2013(2):65-67.◇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Practical Teaching
LI Chen,ZHANG Jinhua,*FAN San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Shanxi 030006,China)
With the expanding enroll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quality declin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settle the problem as far a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cerned.A series of innovations on course content,laboratory teams,facilities resources,innovation program and students'training bases are taken,to strength practical teaching,improve the operat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Thus students can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food industry and ser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ette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exploration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12.052
1671-9646(2016)12b-0077-03
2016-10-18
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J2016003)。
李 晨(1981—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蛋白質工程。
*通訊作者:范三紅(1963— ),男,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農產品貯藏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