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學好高中物理課
物理課經常被學生們認為是難學的一門課,這在初高中是公認的。其實這里面有一個教學效果和學習方法的問題。物理知識是前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總結,是經過反復的實驗得出的結論。現在學生們的學習是對現成的經驗和結論進行再學習,在很多的情況下學習的過程只是簡單的記規律、定理和定義等,并沒參與知識的發現和發生的過程,因此,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和概念認識不到位,抓不住問題的本質,尤其是高中物理研究的對象更是比較復雜,要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推理和論證。學生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有些欠缺,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也是很自然的。教師只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探索知識的發生和發現的過程,教學的效果就會提高。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筆者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比如光學知識學得又快又好,可電學知識學起來就感覺很吃力。經過詳細的詢問發現這個學生在初中學習物理時,光學知識和電學知識不是一個老師教的,在學習光學知識的時候這個學生很受老師的器重,初中時光學實驗也做的多,這個學生就學得好;而在學習電學時換了老師,這個學生在初中電學知識沒學扎實,因此,到了高中在知識的銜接上也就出現問題,導致電學學起來很是吃力。筆者認為初中物理的基礎如果打好了,在高中學習時就會省力很多。雖然初中物理知識是簡單的、定性的,但是這些知識是為高中物理服務的,為學生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排除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因此,扎實的初中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利的。
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讓學生明白高中物理知識是初中物理知識的延續和拓寬,在初中形成的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是學好高中物理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必要的。
針對物理知識抽象難學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勢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要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借助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當學生有了想學的欲望后,學習就會變得自然和簡單了。教師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來打開學生的學習欲望之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就會突顯效果。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習具有推動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最好能走進學生的心理,教師與學生之間既師又友的關系使學生們愿意接近老師,信任和尊敬教師,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那教學的活動一定會順利,教學效率也會提高的。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那種教師的所謂的師道尊嚴,或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的姿態,如果那樣學生只會離你越來越遠,將嚴重影響物理教學效果。
興趣是學生能學好這門課的根本,物理又名悟理,實際上是對自然界一些現象和規律的總結的一門科學,但這些本質的概念和規律又經常被一些表象所掩蓋,必需要進行深入的學習的挖掘,這些光靠學生自己的學肯定是不行,還要靠教師的教,學生的悟。那么悟的根源來源于興趣,只有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才能自然而然的去學。
教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都喜歡親自動手去解決問題,而實驗就是最好的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方法,并且實驗課在物理的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塊知識,也符合新課程標準對提高學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以物理實驗為契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驗內容和現象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在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總的說來,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這其中有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潛心研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的作用;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也制約著學習的過程。因此,在現代教育的理念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的過程中關鍵的問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會”和“會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讓學生們不能簡單的停留在“學會”的概念上,讓他們“會學”,那么好的習慣將伴隨學生們的終生。
051430石家莊市欒城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張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