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經濟林樹種選擇及造林密度
摘要:本文從分布區域、經營目的、造林地條件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正確選擇造林樹種。同時,還應根據樹種、產品、栽培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來確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關鍵詞: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密度
選擇經濟林樹種必須滿足經濟要求,并且符合適地適樹的基本原則。經濟林也有一定的生態效益,在滿足上述要求和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實施合理的經營技術措施及合理的造林密度,盡可能地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
1.1根據分布區域選擇樹種。樹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某一樹種在某一地區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下,形成了一定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并遺傳給下一代。所以,在選擇經濟林樹種時,要考慮分布區域的情況。一般應選擇鄉土樹種,鄉土樹種抗逆性較強,人們所需要的某種經濟性狀也比較穩定。樹種的自然分布區域有大有小,在中心區與邊緣區,其習性和生長情況常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選擇樹種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每一樹種均有其一定的適生范圍。在選擇樹種時,尤其要注意合理利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是長期生長在某個地域內、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樹種,這部分樹種在經歷不同的外界環境下仍能很好生存,具有很好的適應性,選擇此類樹種造林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但在造林時因這部分樹種并不是最有經濟價值及社會效益的樹種,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并不在考慮選擇樹種之列,但對于一些偏遠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可供選擇的樹種又極少的情況下,鄉土樹種可以作為造林的首選樹種。
1.2根據經營目的選擇樹種。在眾多的適生樹種中,要根據經營目的選擇具體的樹種和品種。例如,以生產果實和種子為目的,就要選擇結實能力強、豐產和穩產的品種。在食用油料核桃、文冠果,扁桃、花椒等,工業用油料油桐、烏桕等樹種中都有優良的品種。要盡可能地采用優良品種。以生產果品為目的時,要從果品的品質、產量及加工、貯存性能指標上進行細致地選擇。總之,對經濟林來說,樹種選擇必須強調經濟目的,盡量做到生產名優產品。
1.3根據造林地條件選擇樹種。對于經濟林木,要特別強調與立地條件之間的關系。即使在同一區域中,經濟林木的生長發育和產品的經濟性狀,也會因局部條件的變化而有很大的差異。在山區,陽坡與陰坡,上坡、中坡與山谷,具體的條件相差很大。在平原,土質、土壤含水量、肥力也不盡相同。要根據造林地的立地條件選好造林樹種。當然,為了發展經濟林,在適地適樹的大原則下,還要發揮栽培技術的作用,創造和改善立地條件。不能被動地受立地條件的限制。總之,樹種選擇要盡可能做到經濟目的和環境條件的統一,從而達到發展經濟林和取得最好經濟效益的目的。
林木密度大小要由樹種生物學特性、環境條件和培育目的等多種因素確定,它關系到林分的群體結構,對土地和光能的利用決定著產量和質量。對于經濟林來說,造林密度大小主要受培育目的和栽培技術所制約。一般的情況是,造林密度要與經營強度相一致。幼齡階段,為充分利用土地,可以進行間作。但對以生產條材、纖維等產品為目的的經濟林,可以初植密度大些,通過撫育逐步調整。
經濟林木的密度因樹種、產品、立地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不同而各異。適合的密度指標,是經過長期的經營實踐摸索出來的。所以,不能簡單地套用一個模式。有些經濟林在不同齡期要有不同的密度,所以初植密度多少,什么時期調整到多少,都必須因林因地制宜。然而,對于某種樹種和某種栽培目的來說,在一個地區有一個大體的參考密度,可以供營造經濟林參考。例如,油桐為600~900 株/hm2,千年桐為225~375株/hm2,烏桕為300 ~600株/hm2,大棗為300~600株/hm2,柿子為195~375株/hm2,核桃為120~210株/hm2,漆樹為600~750株/hm2。
在種植點配置上,一般有正方形、正三角形、長方形以及窄株寬行形等,可以根據具體條件和水肥管理措施來確定。對某些雌雄異株的經濟林木,在種植點配置上要服從于雌雄比配置,使之有利于授粉。有些混交栽培的經濟林,既要按混交樹種,又要按混交方式,對造林密度和種植點配置進行具體分析,更不能盲目地決定。
參考文獻
[1]中國林學會科普部.現代林業知識[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王靜茹.談談選擇造林樹種的竅門[J].沈陽林業科技,2010(11):23.
[3]吳建華,鄒啟文.平常造林樹苗選擇的規則[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1(3):42.
476400河南省夏邑縣林業局楊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