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實施素質教育從理念到實踐的思考
目前,在教學領域內,有兩個概念最受大家追捧,一個是“素質教育”,一個是“創新”,而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根據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現狀,筆者認為:創新作為一種科學體系,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必須有一個從理念到實踐的過程,它既是一次理念的飛躍,更是一次實踐的飛躍,創新必須貫穿教學全過程。對于這個過程,必須有充足的認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既要堅定信念,又要努力實踐。沒有汗水和智慧,缺乏理念和實踐,就談不上素質教育的成功。
1.1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創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走進了教學管理者和教師的大腦。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阻力需要我們一一擊破。比如,應試教育的觀念和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不是容易摒棄的;以分數視成敗的思想和行為在學校管理中仍在占據著一定的位置;對學生高密度的時間安排,在某些學校尚未得到徹底改變;“平時考試要‘嚴’,升學考試要‘寬’”所起的負面效應仍扭曲和困擾著個別教師的心理。
1.2“三中心”教學,仍在部分教師的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素質教育缺乏與之適應的載體,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尚未提到日程上來。教師獨角戲,學生登臺難;難以逾越教材知識的束縛,只增加做題數量,新知識進不來;課堂教學缺乏機制,缺乏創造條件,缺乏環境和氛圍。
1.3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個別教師身上頑固地不愿離去,使素質教育缺乏先進科學的運作機制,創新失去了力行操作的保證。主要體現在三方面:①“灌”字根除難度較大;②“改”字改進幅度不大;③“僵”字扭轉的決心有待加強。
由以上可知,個別學校存在著應試教育的管理模式,個別教師存在著應試教育的心理障礙,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致使“減負”不是減不下來,就是放任不管,“提質”不是提不上去,就是根本不提,固守著應試教育的思維慣力左右搖擺。
2.1認識上沒有達到高度
2.1.1以創新作為靈魂與動力的素質教育,是實施21世紀大教育觀的一種更新和變革,是關系到民族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大事,是重新審視辦學理念、育人方向、人才標準的在提高。創新,必須作為教學主過程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支點。認識上有沒有達到這種高度,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成敗。
2.1.2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從理念、知識到實踐的完整體系。掌握這個工程,把握這個體系,需要一個非常自覺而又艱難的過程。認識不到這個過程的必然性,就會造成行動上的盲目性。
2.2實踐中缺乏思路。“沒有思路,就是死路”。這是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經驗結晶。
2.2.1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總體思路的指導思想,否則,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才,就失去了理論基礎。
2.2.2創新,作為一種體系,從創新理念的更新、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品質的養成、創新機制管理模式的構筑、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到一個完整體系的形成,每個環節都必須經過艱苦的實踐努力和頑強的實踐探索,才能形成規范的和有可操作性的運行態勢,否則,所謂的兩個飛躍都會落空。
2.2.3素質教育的思路,應把握住幾個主要要素:①創新從理念到實踐都必須成為靈魂;②立世德為首,德育建設必須成為核心;③問題、懸念、課題必須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并貫穿于全過程;④師生均成為教改的主人,實現“雙武裝,一提高”,即用科學理論武裝師生,用高新科技知識武裝師生;提高以道德建設為中心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品德修養。
2.3操作上缺乏力度。素質教育,對每一位師生來說,對每一個學校來說,都是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探索。缺乏力度、缺乏載體、缺乏決心,都會使素質教育成為空談,也很難跳出“穿新鞋、戴新帽,中間還是老一套”的應試教育的畸形態勢。我們所說的缺乏力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①理念把握和改后驗收,尚未成熟和銜接,缺乏一致性;②轉變觀念到品質養成,尚未鍥而不舍,形成制度,缺乏堅韌性;③載體與方法,仍處于認識階段,尚未真正啟動,缺乏實用性;④排除干擾及創設氛圍,措施尚未到位,缺乏堅定性。
作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標準,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素質教育的實施對每一位學校領導和每一位教師,均提出來更新更高的要求,故此,我們應以創新的境界,不辱使命,努力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過渡,使素質教育工作不斷推出新的成果。
3.1校長是素質教育的管理和運作的謀劃者和傳承者,是素質教育能否實現從理念到實踐過渡成功的關鍵。作為素質教育的領路人,校長首先要從應試教育的圈子里跳出來,提高到新境界,形成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其次,要從分數管理的應試教育的狹窄路子中跳出來,樹立德育為首、以人為本的新思路,確立科學先進的管理模式及機制,更新考評機制的素質教育內涵;再次,要從高密度的高壓教育和陳舊的規章制度中跳出來,創設寬松的育人環境,建立和制定“人人能成才、人人能成功”的激勵措施;最后,要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增大素質教育中的科技含量,使教學運行載體成為教學創新的陣地。
3.2提高教師素質,不斷增強教師的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一線教師的技能訓練,培養一支具有創新境界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實施深層次素質教育的根本。要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做到科學理論、高科技知識“雙武裝”,占領知識和技能的前沿;堅持敬業精神的自我塑造,做到師德和師能的“雙提高”,占領教改和創新的前沿;堅持師德建設的先導地位,做到教書與育人的“雙兼備”,當為教育事業成就卓著的排頭兵;堅持扎實學風和交鋒建設的自我培養,做到運籌能力和操作能力“雙具備”,不斷把自己推向新的高度。
3.3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這是形成素質教育良性運行的保證。用應試教育的管理模式去操作素質教育,無疑是管理上的失誤或障礙,它的實質是“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問題。不相適應了,就要改變。
3.4確立課題,設置懸念,明確差異,尋找彌合,應成為教學領域內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及基本標志。①師生必須共同成為素質教育的主人,一個主導、一個主體,缺一不可,這是一個新課題,要有一個過渡期;②沒有創新就沒有素質教育。使知識、能力、技能發展為綜合素質,這是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的一個長期過程,要有過渡期;③工具性學科與專業性學科產生了密切交融與吻合,轉化成一種新學科,這是時代和高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新科目。要掌握這些新科目,必然要有過渡期。
050200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勞動技工學校
姬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