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更精致讓農村更宜居
——遼寧省盤錦市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一體化
村村有路燈,戶戶通油路,家家用上天然氣、自來水,全域垃圾實現一體化處理……“什么叫小康?城里人有的,我們都有;城里人沒有的,我們也有,這就是小康!”果樹蔭下,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大荒鄉得勝村農民說。近年來,盤錦市突破城鄉界限,堅定而扎實地將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09年12月,盤錦成為遼寧省首個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該市從城鄉規劃建設改革、城鄉公共服務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城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5個方面,確定了到2017年城鄉一體化改革規劃、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
城鄉一體化除了規劃與產業發展要城鄉一體外,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上也要一體化。盤錦堅持規劃先行、產業驅動、民生為本的工作重點,統籌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運行,全面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帶動公共服務業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的一體化,促進精致城市和宜居鄉村同發展共繁榮。
“咱村的保潔員,吃的是市、區財政飯。村里的垃圾,是由為長安街保潔的北京公司處理的!”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村民說。
去年6月,盤錦市與北京環衛集團合作的全市305個行政村“戶集、村收、合資公司統一收運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正式啟動,構建覆蓋盤錦全域的一體化大環衛體系,打造全國首個城鄉固廢一體化、無害化處理地級示范市。
在盤錦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有人人知曉的“五個一”工程——公立衛生所、標準化超市、燃氣站、大眾浴池和文體廣場。盤錦市建成公立衛生所310個,農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新建和改造標準大眾浴池171個;建設金社裕農連鎖超市331個,在全市農村建立了現代化零售體系。盤錦還要在每個建制鎮建快捷酒店、農貿市場,給每個村建一個文化廣場。
5 年來,盤錦市財政用于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務的支出累計已達到697.1億元,同時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力量,使得該市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了升級換代。
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比如教育、衛生、交通、文化場所建設和維護等,均為政府財政出資;商業服務設施,把市場讓給社會。僅在燃氣一項上,各大燃氣公司目前已投入15億元,政府沒有花一分錢;能夠形成個人固定資產的,由百姓投資。
在大洼區新立鎮楊家村,有6000多畝地被北京、沈陽和盤錦的市民認養,成為城里人的“快樂農場”。認養人在手機上下載個軟件,就可以實時監控自己認養的田地里發生的一切情況。
公共服務設施的健全,讓村民們的固定資產陡然增值。楊家村村民張洪安的稻田被認養后每畝增收近400元,菜園被認養后每畝增收近萬元。騰出身子進城打工后年收入又多了3萬多元。
北京和沈陽的幾個公司,在大洼區大洼鎮石廟子村、盤山縣甜水鎮二創村,一次性就租用了幾十戶百姓閑置的房子,裝修高標準的田園賓館。據介紹,一批希望在盤錦定期休閑、居住、養老的城里人,已經提前預訂了這些尚未裝修完畢的房屋。
認養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都市型農業已成盤錦農民增收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