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三項制度解讀
問: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等三項制度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答: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群眾新期待,有效解決長期外出工作、學習、生活的群眾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換領、丟失或損壞,換領、補領回戶籍所在地辦理不方便,丟失居民身份證掛失缺乏渠道,居民身份證丟失、被盜存在被冒用的安全隱患,切實解決居民身份證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2015年11月11日,公安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簡稱“三項制度”)。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三項制度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創新人口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有效解決當前公眾普遍關注居民身份證管理的突出問題,推動便民利民措施落實的新舉措。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多,長期外出工作、學習、生活的群眾回戶籍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要承擔往來的費用,也給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我省離開戶籍地長期在外省市學習、就業、居住流出人口約200萬人,每年需要異地辦證人員預計8~10萬人。外省在我省長期學習、就業、居住的流入人口約45萬人,每年需要在我省辦證人員約3~4萬人。為了有效解決當前公眾普遍關注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的突出問題,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便利,省公安廳在年初推出了省內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后,已經為20270名群眾辦理了異地身份證.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省公安廳為進一步滿足我省群眾在外省市和外省市在我省工作、學習、生活的群眾辦證的需求,決定全省各縣(市、區)公安機關戶政大廳和公安派出所全面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工作。
問:從何時啟動跨省市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都是什么范圍?
答:2016年7月1日起,推行跨省市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業務。也就是說無論是我省居民到外省市還是外省市群眾到吉林工作、學習和生活,居民身份證到期需要換領、丟失、損壞補領,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即可就近到公安機關辦理居民身份證,不必來回往返原籍辦理。
從2016年7月1日起,全省開展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及部分省份異地證受理工作。省外異地居民身份證試點工作先行在天津、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重慶、湖北、湖南、四川、河北、遼寧、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海南、陜西等18個省市進行。試點工作結束后,將繼續擴大異地辦證受理省份。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證件需加載少數民族文字的,因雙語翻譯等技術原因暫不受理。
問:哪些情形可以辦理?哪些不予異地辦理?
答:由于異地受理改變了現行辦理流程,不需要回到戶籍地辦理,為有效防止冒領、騙領居民身份證問題的發生,確保居民身份證信息準確、安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本著異地受理,戶籍地審核簽發,異地制證發放,最大限度方便群眾的原則,外省市在吉林省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的群眾,可以憑有效證明在我省居住地縣(市、區)公安局戶政大廳或公安派出所辦理居民身份證,省內968個戶籍派出所和60個縣(市、區)戶政大廳均能受理異地居民身份證業務。吉林省居民到外省市取得合法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的,可以在居住地受理點辦理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換領、損壞換領和丟失補領業務。
不予異地辦理申請的情形:一是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的。二是因相貌特征發生較大變化,且居民身份證未登記指紋信息難以確認身份的;三是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包括偽造、變造、買賣、冒領、騙領、冒用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護照、駕駛證和買賣、使用假證的人員。四是國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送的不良信用記錄人員。
問: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需要什么手續和流程?
答:為了方便群眾辦證,不允許對受理條件作過多限制。在吉林省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的群眾持居民戶口簿或本人居民身份證、吉林省居住證、護照、機動車駕駛證、學生證、工作證等能夠證明自己真實身份的帶彩色照片的原件之一及復印件,到所在地公安機關戶政大廳或公安派出所出示證明,即可申請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現場采集照片、指紋,填寫《異地辦理身份證登記表》,申請人確認登記無誤,交納工本費,在受理地領取。
問: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需要多長時間?
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的規定,公安機關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發放居民身份證。為了保證群眾能夠及時領到居民身份證,我省進一步縮短審核時間和制證周期,群眾領取居民身份證時限由法定的60天,縮短為20個工作日。為出國、考試、招生、招工、社保等急需用證群眾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居民身份證直通車服務,群眾提出申請理由后,省廳制證中心2個工作日內制出證件。不能因為辦理異地居民身份證而延長領證時間。群眾可通過郵政速遞方式領取,也可到省公安廳居民身份證制證中心直接領取。也可以隨時登陸吉林省公安“互聯網+公安”綜合服務平臺查詢中心查詢居民身份證辦理進度。
問:在異地辦理身份證是否需要多交費?
答: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不增加任何收費項目,收費標準不變。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居民身份證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03〕2322號),異地受理公安機關嚴格執行收費標準。有效期滿換領居民身份證收取工本費20元,損壞換領、丟失補領居民身份證每證40元,并開具吉林省財政廳統一印制的居民身份證補換領收費票據,公安機關不得額外收取其他費用。收費方面我們將嚴格執行國家的規定,對違反紀律的將依法嚴厲查處,同時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問:群眾居民身份證丟失后如何到公安機關掛失申報?
答:建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制度就是群眾在丟失居民身份證的情況下可以到公安機關戶政大廳和派出所辦理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全省公安機關戶政大廳和派出所作為公民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受理單位。公民居民身份證丟失、被盜的,可持居民戶口簿到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申報掛失并辦理補領手續;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可到就近的任一戶政大廳或者派出所申報掛失。符合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條件的,可在異地受理點辦理補領手續。
問: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程序是什么?
答: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由本人提出申請,填寫《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登記表》。公安機關核驗公民的身份信息,核實的應當當場受理。申報掛失的居民身份證已登記指紋信息的,應當現場比對指紋信息。提供掛失信息核查服務。我省公安機關將加強數據維護和信息更新,并通過公安部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和全國人口信息社會應用平臺,為社會各用證部門和單位提供居民身份證掛失信息核查服務。
問:建立居民身份證丟失招領制度有什么規定?
答:在全省公安機關戶政大廳和公安派出所設立居民身份證丟失招領窗口,負責接收群眾撿拾到的丟失居民身份證,統一錄入全國撿拾居民身份證信息庫,為丟失居民身份證的群眾提供查詢服務。
問:丟失招領需要什么程序?
答:公安機關要積極引導群眾主動上交撿拾到的居民身份證。對收到群眾撿拾的丟失居民身份證,經核實已補領新證的,按規定銷毀撿拾證件并做好登記。對未辦理丟失補領手續的,應當向丟失招領系統輸入信息,有聯系條件的要通知本人領取丟失證件。發還丟失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應當核驗領證人身份信息,拍照留存相關圖像信息。
問:對群眾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是怎么收費的?
答:除了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按照國家規定收取工本費外,對群眾到公安機關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都是免費的,不收取任何費用,公安機關提供免費服務。
問:公安機關還有什么便民利民措施?
答:全省公安機關將不斷推出創新便民服務新舉措,對急需用證,繼續開辟“綠色通道”,上門服務、壓縮辦證時間,簡化審批手續。對照片不滿意的要照到群眾滿意為止;對因學習緊張或者身體健康原因無法到公安機關采集信息的,我們將提供預約上門服務和延時服務;對自愿辦理郵政速遞業務的,申領人只需在受理表中詳細填寫郵寄地址及聯系電話,受理地公安機關或者省廳制證中心通過郵政速遞方式將居民身份證投遞至申領人填寫指定地址,保證群眾能夠及時領取到居民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