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元
(安慶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安徽安慶 246001)
?
中國鋼琴曲中戲曲元素的運用及教學研究
趙 元
(安慶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安徽安慶 2460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文化發(fā)展已經步入了多元化的歷史階段,以往較為單一的題材和內容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多元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無法從單一的題材內容中得到滿足。在此背景下,中國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不得不朝著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推進,并不斷探索新的題材和新的內容。開展中國鋼琴曲中戲曲元素的運用及教學研究,在鋼琴曲創(chuàng)作中充分運用戲曲元素,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蘊含戲曲元素的鋼琴曲,不僅能夠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文化,還有助于創(chuàng)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鋼琴曲作品。
鋼琴曲;戲曲元素;研究
鋼琴文化在百年前開始傳入中國,并在近年不斷受到關注,由此誕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鋼琴曲創(chuàng)作者。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中國特色是不能忽視的因素。在鋼琴文化本土化的過程中,民間藝術不斷得到鋼琴作曲者的借鑒,尤其將戲曲題材、結構、音調等元素廣泛應用于中國鋼琴曲。經過長期研究和積累,越來越多的戲曲元素被應用在中國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中,一大批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優(yōu)秀鋼琴曲作品脫穎而出,為中國音樂的發(fā)展開辟了新路。
1.1 戲曲音調的運用
我國戲曲種類不同,音調也會有差異。戲曲種類繁多,音調豐富,各式經典音調在鋼琴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下面以京劇和昆曲為例展開討論。
1.1.1 京劇音調的運用
京劇在我國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戲曲中,具有曲調豐富多樣、表現(xiàn)力極強的特點。京劇別具一格的風格深受鋼琴作曲者的欣賞,他們在音調運用上做出來諸多嘗試,且成果頗豐。例如,在江文也的鋼琴曲作品《柳絮》中,對京劇音調的運用極為典型。曲目描繪出柳絮漂浮的景象,讓聽者萌生飄渺的美感。曲中京劇音調濃郁,高亢悠揚且極具流暢性,尤其是曲中多次多連音和倚音,與京劇緊拉慢唱的曲調非常類似。
1.1.2 昆曲音調的運用
昆曲是百戲之祖,對我國戲曲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在中國鋼琴曲創(chuàng)作中運用昆曲音調,不但能夠傳承昆曲文化,而且對中國鋼琴曲的多元化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在丁善德的《序曲三首》中,其第三首結合了宮調式的相關特點,并融入了昆曲《琴桃》中的音調。這首鋼琴曲具有十分鮮明的調性色彩,充分運用了復合和弦以及附加音和弦,使得樂句更顯難度,旋律被拉長,使得聽眾感受到意味深長的韻味。該曲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思念及其內心的惆悵。
1.2 戲曲曲體結構的運用
我國戲曲的曲體結構通常有板式變奏體和曲牌聯(lián)綴體兩種,對中國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產生極大影響。
1.2.1 板式變奏體
板式變奏體在我國音樂文化中運用范圍頗廣,其律動結構的代表形態(tài)是板式律動,而形態(tài)結構主要是音樂和發(fā)展手法的變奏性。板式變奏體通常以單一曲牌作為基礎,運用“借字”和“叫散”等各式手法來伴奏,從而形成板別,再運用相關規(guī)律和順序來排列板別,從而構成音樂唱腔。例如,在儲望華的《春江舟影》一曲中,就運用了板式變奏體,樂曲簡潔大方,從結構上能夠明顯感受到戲曲的相關特點。
1.2.2 曲牌聯(lián)綴體
在曲牌聯(lián)綴體中,通常選用具有明顯特征的曲調,多運用雜言句作為唱詞,在每一曲調前固定加上曲牌作名。曲牌體通常循環(huán)使用一兩支曲牌,而宏大曲目會依據實際需求采用若干曲牌,進而達到曲目所追求的藝術效果。例如,在陳培勛的《思春》中,作者把《寄生草》和《玉女思春》作為素材來進行創(chuàng)作改編,使得該曲極具新意,營造出豐富的藝術形象。
1.3 戲曲板式節(jié)奏的運用
1.3.1 戲曲板式的運用
戲曲的板式主要分為“有板無眼”和“板內有眼”這兩種寫法。在陳銘志的鋼琴曲《序曲與賦格》中層運用這兩種寫法,使得作品的節(jié)拍變得更為豐富且復雜。搖板則是另一種鋼琴曲常用的板式節(jié)奏,以胡琴和鼓板為伴奏,屬于散板。在陳鋼的《梁祝》中,演奏鋼琴搖板深切地表現(xiàn)了祝英臺的情緒變化,而慢唱的樂章瞬間下調,使得整個曲目情緒進入高潮,完整迸發(fā)出曲目情感。
1.3.2 戲曲節(jié)奏的運用
花鼓戲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劇種,分布頗廣,其名依據湖南花鼓戲的音調創(chuàng)作的《湖南花鼓》就是以花鼓節(jié)奏作為曲目主線,展現(xiàn)了積極樂觀的氣息。此外,曹光平所創(chuàng)的《賦格音試》就運用了由慢到快、層次明顯的板鼓節(jié)奏風格,而劉莊創(chuàng)作的《變奏曲》則運用鑼鼓,風趣而中厚有利的鑼鼓讓整個曲目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1.4 音色的運用
中國鋼琴曲在運用戲曲元素的過程中,注重對戲曲伴奏樂器音色的運用,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風格。例如,在郭祖榮的《小奏鳴曲——“五月歌”》中就有對于豫劇中墜胡滑音的模仿,而在鋼琴曲《紅燈記》中也有對琵琶“滾”奏音效的模仿。此外,京胡的音色效果深受中國鋼琴曲創(chuàng)作者的喜愛,其模仿讓聽眾感覺韻味無窮。
2.1 總結歸類有代表性的鋼琴曲,優(yōu)化教學過程
教育講求循序漸進,要依據課程難易程度優(yōu)化教學過程,以便于學生掌握各種難度的知識。鋼琴教學更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中國鋼琴曲運用戲曲元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總結歸類那些運用戲曲元素的中國鋼琴曲,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實踐中有步驟地開展應用教學。
通過資料整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中國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充分汲取了京劇、花鼓戲、川劇、秧歌等各式戲種的音調、曲式等元素,并以此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作品,涵蓋了鋼琴曲的多個類別。在不同的鋼琴作品中,戲曲元素的運用也不盡相同。教師應當對此做出相應歸類,有步驟地開展相關教學。一方面,要對鋼琴曲進行難度評級,先易后難地開展教學;另一方面,要依據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計劃,在進行鋼琴曲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戲曲常識。例如,在講授張朝鋼琴曲《皮黃》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其創(chuàng)意、文化底蘊展開教學,還要對曲中所蘊含的京劇元素進行深入的剖析,包括唱腔、伴奏音色模仿以及板式結構的變奏。
2.2 開設音樂鑒賞,感受戲曲文化底蘊
音樂欣賞是最直觀的審美感受。開展蘊含戲曲元素的鋼琴曲的鑒賞活動,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戲曲的文化底蘊。在鑒賞課程中,教師可以從鋼琴曲、運用戲曲元素的鋼琴曲、普通戲曲等方面依次開展設置,豐富戲曲元素鋼琴曲的教學內容,通過綜合比較,追本溯源,總結三者間的異同,進而讓學生體會到運用戲曲元素鋼琴曲的魅力。例如,在講授作品《皮黃》時,教師安排經典京劇選段欣賞,能夠使學生感受京劇氛圍,體會京腔的北京味,發(fā)現(xiàn)戲曲背后的地域文化內涵,加深對蘊含戲曲元素的鋼琴曲的認識。
2.3 充分注重體驗教學,讓課堂氛圍回歸理性
所謂體驗教學,是讓學生在課堂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來收獲知識感受。教師要在課堂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帶領學生認識感受過程中的偏差并及時指正,點破學習疑惑,并引導學生積累經驗,形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在演奏者感受鋼琴曲背后的隱藏情感,并塑造自己的演奏特色。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鋼琴演奏教學與戲曲作品相結合。指導學生多看戲曲作品,對比鋼琴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戲曲知識,與鋼琴演奏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思與談”的綜合素質。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是汲取戲曲元素、了解戲曲文化之后的再利用,讓學生在模仿戲曲聲樂和鋼琴演奏相結合的過程中,發(fā)展鋼琴曲創(chuàng)作運用戲曲元素的能力,為日后的鋼琴藝術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鋼琴曲創(chuàng)作者把中國傳統(tǒng)戲曲元素融入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中,有利于作曲者創(chuàng)作出更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鋼琴曲作品。在未來的鋼琴藝術發(fā)展過程中,應當積極汲取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元素精華,為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中國鋼琴曲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促進我國鋼琴藝術的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1]林嘉旋.論戲曲音樂與鋼琴藝術的“交響化”[J].四川戲劇,2014(3):120-122.
[2]楊飛.中國鋼琴藝術的古典化芻議——以戲曲音樂元素的討論為中心[J].黃河之聲,2015(3):85-86.
[3]王朋.如何掌握鋼琴音樂中的戲曲音樂元素[J].戲劇之家,2015(12):63.
[4]張佳.鋼琴和中國民族戲曲的互相汲取與交融探析[J].四川戲劇,2011(5):114-115.
2016-05-07
趙 元(1979- ),女,講師,碩士,從事鋼琴演奏及音樂史學研究。
G642
A
2085-7602(2016)10-01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