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秋
(洮南市國土資源局,吉林洮南137100)
合理開發利用后備土地資源 緩解土地供需矛盾
陳長秋
(洮南市國土資源局,吉林洮南137100)
在我國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土地資源開發資金不足從而影響開發進度與開發質量,開發利用秩序混亂沒有統一的規劃性,隨意開墾現象嚴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建議,以期對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有所幫助。
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問題探討
后備土地資源是指還沒有被人類所利用的,但是在未來可以被利用的或利用科技可以實現土地利用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包含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人類生產以及勞動的對象。
2013年,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表示,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性的土地調查,其結果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遠低于世界人均耕地,而且耕地質量不高,后備土地儲備不足現象仍然沒有發生改變。
第二次調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采用統一的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準,首次采用政府統一組織、地方實地調查、國家掌控質量的組織模式,首次采用覆蓋全國遙感影像的調查底圖,實現了圖、數、實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實、準確。 這次調查全面查清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掌握了各類土地資源底數。根據調查,截至 2009年12月 31日,全國耕地 13538.5萬公頃,園地 1481.2萬公頃、林地 25395.0萬公頃、草地 28731.4萬公頃。
通過對現有耕地數量、質地質量、人口增長速度、城鄉發展用地需求以及后備土地資源可用率等因素的考察,我國的耕地形勢是不容樂觀的,耕地的逐漸減少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產生威脅。當前形勢下,一定要堅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認真履行并堅守我國耕地的保護制度,堅決執行我國耕地不低于18億畝的紅線,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保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所需求的土地日益增加,現有的城市用地已經難以滿足建設的需求,因此城市用地開始向周邊擴張,這種跡象雖然與當代經濟發展相適應,但是在土地利用率以及利用方式上還是存在不足,因此必須要堅持嚴格的節約土地制度。
二次調查數據顯示,與第一次調查相比,建設用地從2918.0萬公頃增加到3500.0萬公頃,增加了581.9萬公頃。國家實施建設用地增量計劃投放與鼓勵存量盤活并重的調控措施,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與此同時,二次調查數據也反映出,建設用地增速較快,許多地方存在建設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問題,建設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控制投放增量土地,加大盤活存量土地,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和結構,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1 土地資源開發資金不足影響開發進度與質量
從我國現在后備土地資源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屬于開發利用難度較大的沼澤地、鹽堿地等,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資金投入等才能夠進行開發利用。目前,我國有關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投資渠道還是靠國家資金支持,但是投入有限,而且資金的支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導致土地開發利用率低,減弱了后備土地開發利用的積極性。
3.2 開發利用秩序混亂沒有統一的規劃性
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性,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目標,盲目進行開墾,開發利用完全不符合科學性,忽略生態環境安全性,急功近利思想嚴重,管理秩序混亂,個別地方開發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
3.3 存在隨意開墾現象
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對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增大。在一些地方隨意開墾現象愈加嚴重,亂墾亂伐現象愈演愈烈,屢禁不止,并且開發耕地后權屬出現問題,無法得以最終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難度。
4.1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后備土地的開發利用存在各種問題和障礙,尤其是一些低洼地、鹽堿地的開發利用。一些低洼地要注重防洪除澇,搞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開發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增強生態農業建設,采取灌溉、排水、治澇等綜合措施。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防止水土流失,保證生態環境的安全。對于大于15度的坡地嚴謹開墾,對于坡度較大的地區進行林地、果木等經濟林建設。對于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可采用封山育草,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達到涵養水分,保持水土作用的發揮。
4.2 合理開發宜農荒地
合理開發宜農荒地,首先要建立不同的土地開發模式,保持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我國的糧食安全。擴大宜農耕地面積,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同時要抓好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重點。總而言之,我國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以保證生態環境為重點,減少土地流失,治理鹽堿地增加耕地面積。
F301.24
A
10.14025/j.cnki.jlny.2016.23.080
陳長秋,洮南市國土資源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