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動手操作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唯有通過動手操作,小學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充分展示出來。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要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培養他們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動手操作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內容時,為了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筆者這樣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授課前,讓學生在一張紙板上任意畫出一個梯形剪下來,然后在剪下來的梯形上畫一條高,并沿著這條高線剪開,然后提問“裁剪后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條高線與梯形的上下底相互垂直”,從而發現和認識直角梯形。
同樣,在學習“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這一知識時,讓學生在紙片上畫一個等腰梯形,沿邊線剪下來后將梯形對折,再沿對折線剪開,并告訴學生剪開的這條線就叫等腰梯形的對稱軸。接下來,告訴學生“將一個梯形對折,只要在上下底之間,任意剪出來的梯形展開后都是等腰梯形”,再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驗證結論。這樣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不但開動了腦筋,活躍了思維,還鍛煉了動手能力,拓展了思考空間,思維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課余時間,讓學生自發的組成數學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提升數學學習效果。需注意的是,應當給學生提供一些材料易得、安全性高、富有知識性的實踐操作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收集食品包裝盒,進行正方體和長方體以及圓柱體側面積的研究;向其中加入適量的細沙來研究它們容積的計算辦法,比較容積的大小等。這樣簡單易行的實踐活動,安全性較高,操作方便。以生活中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越常見越能帶給學生和平時對此材料認知“不一樣”的感受,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需要指出的是,動手操作雖然可以向學生展現較為少見、新奇的現象,但絕非是魔術表演,不能單純以趣味性作為目的,而是要以神奇的現象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講授《平移和旋轉》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驗:在黑板上方拴一條鐵絲,鐵絲要拉得越直越好,鐵絲上事先掛個小鐵夾子,用手撥弄鐵夾子,分別使它左右運動和圍繞鐵絲轉動然后向學生提問:想一想哪個是平移現象,哪個是旋轉現象?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輕松的認識了什么是平移和旋轉。接下來是練習鞏固階段,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拓展思維:有的學生用厚紙片做成小風車,用嘴一吹,讓小風車轉動起來,演示旋轉的現象;有的學生用挪動身體的動作演示著平移的現象;還有的學生在課桌上平推著文具盒做平移運動;有的學生順手掏出帶鏈的鑰匙轉起來演示旋轉的現象……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操作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展思維。
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將動手操作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夠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并產生對相關問題的濃厚興趣,進而自主進行探究和學習,最終獲得成功,這對學生而言是極有成就感的,對其未來學習興趣的增長也極為有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以符合學生思維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應當構建一個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主動和學生進行有效、平等、和諧的互動,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和動手操作情況,從而不斷地優化教學的方式方法,最終實現三維化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增強動手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優化課堂氣氛,延伸學習時空,科學設計問題,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師生互動,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進行數學探究,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061100河北省黃驊市南排河鎮歧口完全小學李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