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冬小麥雜草秋治技術
冬小麥是華北地區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小麥的穩產、豐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實施的“渤海糧倉”建設工程中,小麥同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麥雜草為害是制約其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農民重病蟲防治,輕雜草防治,近幾年麥田雜草種類不斷增多,發生范圍不斷擴大,為害有所加重,使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嚴重影響了小麥生產。據有關文獻報道,雜草為害一般能減產10%左右,重度地塊能達到20%以上。
小麥的越冬前雜草與小麥的共生期長,且為害嚴重,主要為播娘蒿、薺菜等十字花科及節節麥、野燕麥等禾本科惡性雜草。由于現在多采用聯合收割機和淺旋耕等收獲耕作方式,使得雜草易于傳播和出苗。第二年春天用藥防治,由于草齡偏大,加上春季多風,農藥易飄逸到周圍農田中,十分容易造成藥害。而冬前小麥雜草出土率高、苗小、根淺、葉嫩、對藥物敏感,此時用藥進行除草節省農藥且效果明顯優于春季,同時由于間隔期長不影響周圍農田其它農作物。
麥田雜草秋治適期短、技術要求高,防治過早雜草小麥可能會出苗不全,過晚氣溫低,達不到防治效果,還易引起藥害。
1.1 防治適期。一般在11月上中旬,選擇晴天、無風或微風,日最平均氣溫10℃以上且3 d內無霜凍和陰雨天氣時施用,以上午10:00后下午3:00前為宜。此時為小麥4~5葉期、禾本科雜草2~4葉期,噴藥時間。小麥播種在10月25日以后的建議來年早春小麥返青至起身期,溫度適宜,雜草長出進行藥劑防治,越早越好。
1.2 嚴格控制用藥量和加水量。以豬殃殃等惡性闊葉型雜草為主的田塊,畝用75%闊葉散干懸浮劑2.7~3.1 g,加水30~45 kg全田均勻噴霧;以薺菜、播娘蒿等雜草為主的田塊,畝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15 g,加水30~45 kg噴霧;以雀麥、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畝選用6.9%驃馬水乳劑40 ml或3.6%闊世瑪水分散粒劑20~25 ml加專用助劑80~100ml,加水30~45kg噴霧。
2.1 選用性能好的噴霧器,避免噴霧器“跑、冒、滴、漏”現象,選擇扇形霧噴頭、霧化好的噴霧器,均勻噴施,不能漏噴、重噴。噴施除草劑的噴霧器,要盡量做到專用。對剩余藥液,不要嫌浪費,絕對不能再重復噴施到已噴過藥的麥田中。
2.2 需采取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先把藥劑放入到瓶子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輕輕攪動,使藥劑完全化開,配成母液;然后在噴霧器里加入部分水,按每桶實際的用藥量加入配好的母液,再加滿水,攪拌均勻后噴施。
2.3 不能隨意與其他藥劑混用。如防治禾本科雜草的世瑪可與苯磺隆混合使用,但必須現配現用;不能與2,4-D及含有乙羧氟草醚成分的除草劑混用,以防發生藥害。
2.4 小麥品種的選擇。有些小麥品種(如師灤02-1 等)對防治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比較敏感,不宜噴施,或使用前先進行小范圍安全性試驗,確定安全無害后再大面積施用。
2.5 根據苗情使用。世瑪適宜在生長健壯的“一、二類麥田”使用,“三類麥田”以及遭受凍害、病害、漬澇和營養不良的弱苗麥田,不宜使用。
2.6 施藥時應做好防護工作,戴手套、口罩等。同時要注意風向,防止藥液飄移造成附近田塊的果樹、蔬菜等作物產生藥害。
050051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趙存鵬 王凱輝 郭寶生 劉素恩 王兆曉 耿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