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激趣方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這樣才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才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才會使學生真正地有所學,真正地學有所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趣
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如果學生對某個科目或知識點感興趣的話,那么他就會學得非常快,而且掌握的也很牢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的原因所在。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因勢利導地講解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并且接受的速度很快。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采取哪些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小學不同于幼兒園,這個階段已經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但教師不能太急于求成,尤其是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給他們一個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但這個過渡期的火候要把掌握好,如果一開始教師就嚴格要求,急于完成教學目標的話,效果就會適得其反。這時需要教師運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例如可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這個計劃最好是循序漸進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考慮內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教課方式的新穎性。例如教學生朗讀拼音時,要讓學生注意觀察發音口型和書寫步驟,還可以通過模仿相應動物的叫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學生就會感覺到語文學習原來也可以在“玩”中學,從而就會對語文學科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自信可以增加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勇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開始。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他還不能理解自信的真正含義,但是他們喜歡老師對自己的賞識和肯定,因為他知道那是老師喜歡自己,于是他就會變得敢于發言,敢于表現自己。所以教師應該抓住學生這一心理,要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體驗到表揚和肯定的快樂。尤其是當眾表揚,更能點燃學生成功和自信的火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鼓勵、賞識和表揚要適度,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另外對待差生,教師更要努力發現他們的長處,對他們多關心、多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鼓勵他們迎頭趕上。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新奇感,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因“趣”利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 《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一幅圖,讓大家猜,待大家猜出是壁虎圖之后,就慢慢刪掉壁虎的尾巴,向學生提問“小壁虎的尾巴沒了,它該怎么辦呢”,然后在進行識字、朗讀之后,讓學生分別扮演小壁虎、燕子、小魚和老牛,來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快就掌握了文意,同時了解了燕子、小魚和老牛尾巴的功用和壁虎尾巴有再生的功能。這種童話表演,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能提高學生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聰明的教師會利用課堂作業這一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兼具學習性和娛樂性,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作業本身就充滿趣味,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枯燥,相反會把作業當作有趣的事來做。如學生在背誦古詩時,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和理解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詩意,這時筆者便鼓勵學生在古詩旁邊畫上和詩文有關的圖畫,利用這種方法來背誦、理解詩意,學生對這一作業形式感到新鮮,覺得有趣,很快就能背誦、理解古詩了。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讓學生有過多的束縛,要讓作業充滿趣味性,學生才會喜歡語文,樂于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張杰英.培養學習興趣的幾點做法 [J].新課程學習 (學術教育),2009(2):81.
[2]王現麗.淺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5):104.
050800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西北街小學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