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鳴文
2015年是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面臨機遇和挑戰的一年。兩國在各自重大利益問題上的戰略協作愈加默契,在戰略互信、軍事、高科技、金融、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都有了新進展。雖然兩國保持著較快的發展勢頭,但其中仍面臨一些挑戰。
2015年,中俄兩國都程度不同地繼續面臨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巨大壓力。中國的戰略安全狀況雖緩猶緊,經濟增速放慢,產業結構升級換代進入攻堅克難階段。俄羅斯受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最嚴重戰略擠壓和油價持續走低的沉重打擊,其金融經濟形勢日趨惡化。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和經濟形勢,中俄抱團取暖需求上升,兩國全面戰略協作越趨緊密,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
中俄都面臨戰略安全
和經濟下行巨大壓力
中俄兩國仍被美國視為其推行全球戰略的主要障礙和挑戰。中國在應對美國支持某些國家制造反華事端的同時,一直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速放緩壓力。俄羅斯在反制歐美制裁過程中也始終面臨能否盡快擺脫外交困境和經濟衰退的考驗。
一、美國沒有放松對中俄的戰略擠壓
2015年2月,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斯圖爾特公開表示,俄羅斯和中國仍是關乎美國生存的最大潛在威脅。白宮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宣稱,美國要一直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和影響。3月,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新版對中亞國家關系發展戰略繼續推銷“新絲綢之路”計劃,以恢復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存在,進而干擾中俄“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戰略的實施。7月,五角大樓發布的新版《國家軍事戰略》更是加大了對所謂來自中俄威脅的渲染,妄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加劇了亞太地區緊張氣氛,指責俄羅斯好用武力手段實現國家目的。10月和12月,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和兩架B-52戰略轟炸機先后闖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臨近海域和空域炫耀武力,蓄意加劇南海地區復雜局勢。同時,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出席中亞五國外長會議期間正式啟動中亞“5+1”新機制,徐圖進一步“削弱中俄在中亞的影響力”。[1]北約也積極回應東歐和巴爾干國家請求,在該地區重新排兵布陣,以應對所謂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二、中俄都面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
受內需不振和房地產下滑等諸多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GDP增速為6.9%,較上年下滑0.4個百分點。在歐美制裁、油價持續走低等疊加因素效應下,俄羅斯金融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包括俄羅斯外貿銀行等在內的27家銀行不得不申請國家救助。1—2月,惠譽、標普和穆迪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接連將俄羅斯長期主權信用等級降至“BBB-”和“BB+”垃圾級,展望為負面。2015年俄羅斯消費需求和投資雙雙下滑,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萎縮3.7%。為應對金融經濟危機,俄羅斯聯邦政府先前計劃對“超前發展區”投入的890億盧布已削減至420億,數量從14個減少到5—6個。為解決民生問題,普京總統還簽署命令,將包括總統在內的所有公職人員月薪削減10%。
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
伙伴關系取得新的進展
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中俄互為依托,相扶相持,在關乎各自重大利益問題上的戰略協作愈加默契。雙方不失時機地共同發表“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推動兩國關系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一、俄羅斯主流社會繼續加深對發展對華關系的認識
“中國風”能吹起俄羅斯“經濟帆”成為俄羅斯主流社會共識,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不僅在規模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在冶金、機械、微電子、運輸和能源機器制造業領域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俄羅斯完全可利用這些設備和工藝發展現代化建設。俄羅斯官方一再強調中國不僅不是俄羅斯的威脅,反倒是其“可靠的伙伴”。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強調,迅速發展起來的中國并不是俄羅斯的威脅,“我已感受到他們的合作意愿”。[2]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認為,“那些喜歡撥弄是非的人說俄中合作互補只是俄羅斯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的鼓噪完全是居心叵測的陰謀”。[3]俄羅斯聯邦移民局局長羅莫達諾夫斯基稱,有關對中國在向俄羅斯人口擴張的傳言是胡說、捏造和完全錯誤的,俄羅斯不存在中國移民擴張問題,俄羅斯聯邦境內的中國移民數量僅比德國移民多1萬至2萬人。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表示,俄羅斯對外貝加爾邊疆區可能出租耕地給中國公司一事并不擔心。“沒有任何理由懷疑中方有覬覦俄羅斯聯邦領土的計劃和意圖”。而“只有那些不了解事情本質或是不想厘清真相、另有圖謀的人才會發表什么中國會奪取土地之類的言論”,對這些鼓噪“無須理會”。[4]俄羅斯精英對加快深化對華各領域合作的緊迫感普遍上升,稱“基于思維惰性、無知和唯歐洲是從論等主觀因素,導致俄羅斯錯失20年良機,未能從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第一波騰飛浪潮中分得一杯羹”。[5]如今,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海灣國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成為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競爭對手,俄羅斯不再是中國唯一重要伙伴。而且,俄羅斯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及聯合研發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項目的“合作窗口也是有限的”。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在“上述領域的合作需求也會逐年下降”。[6]為此,“將‘西伯利亞車廂掛到不斷提速的中國快車上”已是俄羅斯在本世紀的當務之急。[7]
二、戰略互信和戰略協作水平不斷提升
2015年,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在雙邊和多邊場合正式會晤五次,雙方就國際和地區熱點及中俄關系現狀不斷交換意見、協調立場。4月,兩國在首次舉行的東北亞安全磋商期間一致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彼此對話與溝通,增進相互協調與合作,共同維護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5月,在中俄第十一輪戰略安全磋商期間,雙方突出強調兩國都反對外部勢力在別國進行政權更迭,反對依據個別國家國內法律標準實施單邊制裁;呼吁摒棄冷戰思維,共同倡導國際社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雙方成功舉行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其紀委監察部與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建立合作機制,加強反腐合作與黨際交流。兩國簽署《國際信息安全保障領域政府間合作協議》,相互承諾不向對方發起網絡攻擊,加強國際信息安全方面的合作及有關潛在風險和威脅數據的交換,共同應對網絡威脅。
中國在俄羅斯關心的馬航MH170客機在烏克蘭墜毀事件上一直呼吁安理會成員保持團結,相向而行,兼顧各方關切,避免政治對抗,并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此事件成立相關國際刑事法庭決議草案表決時投棄權票,盡其所能呼應俄方重大關切。在西方普遍唱衰俄羅斯及其企業發展前景之際,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給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本、外幣信用等級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信用等級“AAA”、“A-”的評級和穩定評級展望。同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新加坡媒體采訪時堅稱,俄羅斯主張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爭端都“應在沒有外部勢力干預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滿意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認為將這些爭端國際化是有益之舉”。[8]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還宣布常駐圖瓦共和國的達賴駐俄羅斯代表洛桑格勒及其助理洛桑次仁為“不受歡迎的人”,限期離境并永遠不準重回俄羅斯。普京強調,“達賴喇嘛不僅被視為宗教領袖,還被視為政治活動家。俄羅斯反對將宗教問題與政治牽扯在一起”。在西方普遍不參加俄羅斯舉辦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和中國舉辦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背景下,兩國最高領導人攜三軍儀仗隊分別出席對方慶典活動,并重申堅決反對世界某些勢力企圖否認歷史、篡改二戰勝利成果、歪曲紐倫堡、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結果的言行,彰顯兩國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不容踐踏的堅定決心。中俄還不失時機地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戰略對接聯合聲明,重申俄方支持中方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方繼續支持俄方推進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一體化進程。梅德韋杰夫總理在訪華并出席中俄總理第二十次定期會晤前夕表示,目前是中俄關系有史以來最好時期,兩國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合作,“不分長幼、不分主從”。[9]梅德韋杰夫在兩國總理會晤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繼續強調,中俄總理的會晤結果表明,“兩國間的關系發展的確達到了特殊的級別”。[10]
三、軍事和高科技合作不斷擴大
2015年年初,雙方就為中國建造12322型“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達成協議。10月,俄方重申按期對華提供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中國成為俄羅斯允許出口這一最新式武器的首個國家。11月,雙方正式簽署對華出售24架蘇-35多功能戰機合同,中國又成為首個海外訂購該款戰機的買家。俄方還同意再向中國提供100臺用于FC-1/JF-17“雷電”戰機的克里莫夫RD-93渦扇發動機。與此同時,兩國海軍還在地中海海域和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沿岸及日本海空域先后舉行代號“海上聯合—2015(Ⅰ)”和“海上聯合—2015(Ⅱ)”實兵聯合演習,著重演練了在陸海空方面有效防空、反艦、反潛、反破壞的協同行動能力,雙方首次實現火控雷達和聲吶等“核心數據共享”,凸顯中俄戰略互信的高水平。
雙方高科技領域合作不斷深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與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UAC)達成寬體客機的初步設計方案。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決定建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框架下的衛星導航合作機制,以利協調和促進中俄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與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簽署聯合生產先進的重型直升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陜西省政府和俄中投資基金及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公司簽署成立協助俄方向中國和東南亞推廣和銷售100架蘇霍伊SSJ-100客機協議。中俄雙方還就在中國境內組裝生產20架俄羅斯卡—32A11BC消防用直升機達成協議。中國國家發改委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羅斯交通部、俄羅斯鐵路公司簽署莫斯科—喀山高鐵建設合作備忘錄。中俄聯合研制的“格洛納斯”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項目也取得積極進展。
四、金融、能源、基礎設施、農業和人文合作取得新成果
金融合作不斷擴大,俄方首次向資本金低于50億盧布的中資銀行開放投資其戰略公司大門。2015年5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和俄羅斯對外貿易銀行先后簽署巨額貸款協議。6月,俄羅斯銀行開設人民幣貸款業務。8月,盧布現鈔在綏芬河市流通試點正式實施。9月,中俄邊境貿易首個跨境B2C電子商務支付平臺也正式開通。能源合作穩步推進,6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正式開工建設。9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諾瓦泰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分別簽署再從俄方購進亞瑪爾液化氣項目近10%的股權協議和俄方經“東線”管道對華輸氣項目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共同開發魯斯科耶油氣田和尤魯勃切諾—托霍姆油氣田合作框架協議》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收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30%股份協議。跨境江橋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雙方在正式簽署磋商已久的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大橋及跨江索道項目建設和運營協議同時,兩國的同江—下列寧斯闊耶跨江鐵路大橋項目中方段主體工程完工。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與俄羅斯聯邦公路署還就在雅庫茨克市附近建設跨勒拿河大橋項目簽署合作備忘錄。農業合作突飛猛進。雙方在兩國政府首腦第二十次會晤框架內簽署有關對華出口小麥條件議定書,長達十年不允許從俄羅斯進口小麥的禁令被解除,截至7月,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額上升33%。中國浙江華俄興邦投資有限公司與外貝加爾邊疆區政府簽署總額為240億盧布開發一處約11.5萬公頃荒地的意向協議,用來種植糧食、牧草、養豬和發展農業設施建設等項目,租期49年。梅德韋杰夫總理在訪華期間表示,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俄羅斯是國土面積最大國家,如果將這些潛力結合起來,將會開創全新的局面。
兩國民眾對對方的歷史和文化興趣日益濃厚。中國的三亞和北戴河已成為俄羅斯公民境外旅游度假的青睞目的地,中國赴俄羅斯的觀光人數也不斷增加。2015年上半年,中國前往俄羅斯的游客人數已超過20萬,占赴俄羅斯外國游客的16%,同比增長51%,首次成為唯一赴俄羅斯游客數量增長的國家。7月,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兩河流域”青年論壇在四川舉行。8月,俄羅斯首部全畫幅大型動畫電影《冰雪女王》在華上映大獲成功。中方拍攝的多集微電影《你好,中國》之《中國創客》一集在俄羅斯也受到廣泛好評。12月,兩國總理共同出席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閉幕式暨中俄媒體交流年開幕式,并勉勵兩國青年和媒體朋友繼續深入了解彼此的國情和文化,當好文化交流、民心溝通的橋梁。
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
伙伴關系面臨的挑戰
雖然中俄各領域合作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但兩國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過程中仍伴隨著一些干擾因素。
一、俄羅斯國內反對深化對華合作的聲音并未銷聲匿跡
俄羅斯仍有媒體和對華持偏見的人認為,俄中競爭與俄美競爭一樣,都是其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11]尤其是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政府與中國公司剛一簽署租賃耕地意向性協議,即引起俄羅斯輿論界軒然大波。俄羅斯自民黨甚至將此作為“地緣政治問題”向國家杜馬提交議案,要求撤銷這一決定。而且,認為當下中國是在俄羅斯處于歐美制裁不利的地緣政治環境下賺取好處的也大有人在,正是這些人主張暫緩“向東轉”,以避免“使俄羅斯在對華關系中處于絕對被動地位”。[12]在此背景下,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的孔子學院一度被當地檢察機關指控為西方式的“外國代理人”。
二、俄羅斯投資環境欠佳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給相互投資帶來負面影響
盧布暴跌使在俄羅斯的華商蒙受巨大損失,難以徹底抹去心中余悸。142家在俄羅斯的中企接受當地媒體調查顯示,只有21%的公司打算2016年繼續在俄羅斯投資,40%的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留下來發展。[13]俄羅斯商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需求下降的憂慮加深,尤其是對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能否繼續有能力協助俄羅斯擺脫困境信心不足。由于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情況,可能使2020年的天然氣需求幾乎減少到相當于俄羅斯通往東西兩條線路的計劃供應量。這使得中國還是“無法替代歐洲低迷的能源消費市場,俄羅斯每年超過1500億立方米的過剩天然氣產量依舊賣不出去”。[14]為此,俄羅斯已經有人提出不要與中國經濟捆綁得過于緊密。
三、兩國未能實現既定貿易額目標和如期簽署西線對華供氣最終合同
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外部因素和中俄各自經濟增長下滑影響,中俄貿易額大幅下跌,未能實現兩國領導人制定的100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全年中俄貿易額總值為4227.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8%。其中中國對俄羅斯出口216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4.4%,俄羅斯對華出口2064.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1%。[15]由于市場需求不振拖累,原定在年內簽署的經“西線”管道對華供氣的最終合同一拖再拖,直到年底仍未能正式簽署,其對華供氣日期也由2019年5月推遲到2021年5月。
結 語
2015年是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面臨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的一年。展望未來幾年,中俄兩國的地緣政治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彼此的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未減,盡快提高雙邊貿易額的任務仍十分艱巨。然而,面對國內外不利的政治環境和經濟形勢,中俄領導人都堅定地表示,將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陸續啟動幾個大型合作項目,促進兩國貿易穩步增長,使其走向可持續發展軌道,努力在2020年實現2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目標。為進一步落實兩國元首關于深化雙邊合作達成的重要共識,中國商務部與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已簽署《關于促進雙邊貿易的諒解備忘錄》,雙方達成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增長的15項舉措。可以相信, 隨著兩國投資、新貿易方式和宏觀環境的不斷改善,中俄貿易增量提質將迎來新機遇。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