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唐濤 龐貝
?
“生物酵素”技術取得新突破
本刊記者/唐濤龐貝

論證會專家與參會部分領導、嘉賓合影
現代社會發展,為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化肥、農藥、抗生素等新材料得到普遍性應用,農牧業的生產數量得以快速增長。但受生產方式以及利益驅動等因素影響,農業投入品得不到科學使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問題。因此,開發新技術、應用新材料,改變既有生產方式,開發健康產品、供應安全食品,已經成為解決現實社會健康發展亟待破解的新課題。2月28日,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應用論證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論證會上,經與會專家充分討論認為,京福龍依托“生物酵素”技術,將動物酵素、植物酵素和環保酵素系統性應用在農牧業生產中,形成了“生態鏈”,成為實現“綠色發展”、“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等國家戰略目標有效的技術路徑,“社會屬性”鮮明。此次論證會進一步確定了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及其產品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此次論證會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主辦,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承辦,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秘書長劉維漢主持了論證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為、趙玉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馬建章、侯立安,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章力建,科技部原發展計劃司研究員申茂向,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虎林,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作為評審專家出席會議。黑龍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長王國良,黑龍江省畜牧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榮,吉林省松原市政府副市長王浩等領導及行業專家60余人參加了論證會。
京福龍雖然成立于2011年,但是據京福龍“生物酵素”項目負責人、董事長孫文彬介紹,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原發明人連玉武教授及研發團隊早在2001年就開始研究“生物酵素”,經過多年研究發展,目前“生物酵素”技術在微生物優化組合技術、復合微生物共生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分級發酵技術、生命活性物質優化篩選技術、生態系統性應用技術、產品分類技術等七大方面技術上實現了突破,在多菌種共生、活性菌液常溫保存和微生物長期保持存活等方面均實現了重大創新,該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生物領域的空白。并且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全面深化了生物酵素在種植、養殖、環保、健康等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傳統農業作業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還能充分保證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據悉,目前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在各領域內的具體應用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水稻種植為例,在哈爾濱市五常市遠景村,植物酵素產品使試驗地塊實現了連續三年增產40%以上,稻瘟病、稻曲病指數降低6%至8.6%,防治效果已達75%至80%。
在環保酵素產品應用方面,2015年在湖南長沙進行的水稻降鎘對比試驗中可以看出明顯效果,在鎘低背景值的情況下降低了63.08%,在鎘高背景值的情況下降低了47.54%。
此外,該公司的動物酵素產品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福建、廣東等多個省區數百個養殖基地進行了生產試驗實證,實現了完全替代抗生素,同時還體現出多產仔、少掉頭、快出欄、不用藥、環境好、品質高等六大特點。2012年以來,京福龍編制了國內第一份《無抗養殖操作規程》,在規程指導下,2013年末突破性地實現了無抗養殖。養殖出來的生豬屠宰后肉品經國內第三方機構“譜尼測試”檢測后,13項抗生素均顯示“未檢出”。
作為京福龍“生物酵素”產品部分應用在種植、養殖項目的見證者,黑龍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長王國良、黑龍江省畜牧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榮多次深入種植和養殖現場,查閱相關資料,并對“生物酵素”產品使用前后的效果進行實驗對比,得出了一系列驕人的數據,在這些數據背后是京福龍董事長孫文彬大膽創新的果敢,是連玉武教授及研發團隊的不斷堅守。
在此次論證會上,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仔細閱讀了項目單位提供的各項資料,進行了2個小時的充分討論,認為該項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希望該項技術盡快在全國實施示范推廣并積極走出國門,努力讓中國好技術在世界好技術中占有一席之地。
面對京福龍“植物酵素”的發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表示,該項目通過生物對土壤的修復,開辟了重金屬鈍化和鹽堿地修復的重要方向,也開辟了合成生物學的一個新領域。
“現有的農牧業生產方式,化肥、農藥大量使用對環境影響大,從而也影響到了自然界的物種多樣性。”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建章以熊貓、朱鹮等動物為例指出,作為我國僅有的野生動物,它們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離不開水,這些都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關。“該項技術對保護野生動物很有前途”。
針對“生物酵素”技術今后如何更快更穩發展,專家們也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建議,生物酵素對環境的改善作用,應更明確與國內外同類應用案例相比等等。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章力建也建議,如果該項目產業化應用沒有問題,下一步要考慮打造品牌、構建平臺、分級實施、推廣示范,用新時代生物技術為民生工程作貢獻。
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虎林表示,他于2015年10月2~3日與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副主任、《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社社長宋文芳一行對京福龍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哈爾濱五常市遇到農業專家組對水稻試驗情況進行測產,通過試驗田的對比,他看到了“生物酵素”技術讓農業增產增值增效,同時嘗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他認為,項目走的路子是對的,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要按照科學的態度深入研究,遵循自然科學規律去做。
作為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的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對京福龍的“生物酵素”項目充滿殷切希望,他表示,京福龍“生物酵素”項目成績很大,京福龍研究團隊做出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表示祝賀。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的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為也認為,在形成四種酵素研發、生產、推廣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為提高效率和應用的可操作方法進行項目實施總體設計,力求在酵素產業形成國際化的示范企業。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對京福龍“生物酵素”項目情有獨鐘,她認為該技術貼近民生,市場前景廣闊,中國應該有這樣的好品牌,希望這個項目能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打出來,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物酵素”產品帶來的健康、養生益處。同時她還表示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希望為更多的科技企業提供服務,希望更多的院士專家能夠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
作為此次論證會的特邀嘉賓,松原副市長王浩在會議上表示,這一項目將對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環境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得到很好的推廣,必將惠及290萬松原人民;其次,項目基地“酵之谷”將建在松原,他代表松原市政府對項目表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