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樹市積極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
榆樹大地,綠意盎然。5月10日,榆樹市金土地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學習室座無虛席,鄉村農民們正接受“e時代”下的現代農業知識普及。八號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劉占文說:“‘農場云’服務平臺十分好,我們北溝村農民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聽你們課,大力支持推廣使用。”
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應用信息技術發展農業,利用互聯網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的農業模式。榆樹市積極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規范了安全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細則、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和“農場云”服務平臺,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多層次、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模式。
基于環境破壞、農業污染、農產品質量惡化和農民收入來源少等諸多不利因素,榆樹市積極發揮互聯網優勢,開發建設了“農場云”服務平臺系統,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的信息化服務,提供政府監管平臺。
在基地農業試驗室里,循著技術人員鼠標移動,記者看到,“農場云”服務平臺涵蓋了農場資源規劃、智能排產、生長監控、農事管理四大模塊,每個模塊又細分了功能子模塊,詳細介紹功能使用。
金土地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領導介紹,農場示范基地通過建設物聯網基礎設備,即可無縫接入云系統平臺,使用農場云平臺對自己的農場進行管理,對于同屬下的農場可不分區域限制,為同一個管理者提供統一的管理,形成“一平臺多用、多農場共用、多區域整合”的集中管理式的發展格局。
農場資源規劃是現代農業發展第一步,尤為重要。點擊農場資源規劃模塊,一張三維地理圖映入眼簾,技術人員嫻熟地在地圖上定位數字農場、描畫農場邊界、描畫分區、添加區域等操作,不到一小時,用戶的數字化農場資源規劃就完成了。
“高科技,太神奇了!”進步村農民閆萬民眼睛里閃耀著驚訝的目光,“今天好像在看一部動漫大片,這類新生事物,對于我們農民來講,好比新媳婦上花轎,頭一次,不管多難,我要把這套系統學好用好。”
把生產計劃工作變成一個數據化的過程,既可以根據經驗安排生產,也可以根據訂單進行自動排產,幫助農場向“以需定產”模式轉變。智能化排產系統可以根據管理人員的經驗預測產量,也可以根據農作物生長模型給出一個未來時間段中各個地塊的產量估計,并根據智能化生產環境管理系統中記錄的環境狀況修正對產量的估計。
在金土地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東南角一電桿上安裝了氣象監測子系統。農場主介紹,“這套設備可以對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溫度、土壤水分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通過GPRS無線傳輸到“農場云”監控平臺,使農場基地管理者、遠程專家等可實時查看、掌握園區實時的氣候參數,對農田種植進行精確、及時的調控建議。同時可輔助大棚環境自動控制系統,為大棚自動控制提供對比環境數據,避免由于不了解大棚外氣象情況而導致錯誤的大棚調控所造成的損失。
走進大棚里,蔬菜綠意盎然,長勢喜人。每棟溫室大棚內都裝有探測儀器。一旁的技術人員介紹,這是農業環境智能采集主機,可對大棚內環境參數空氣溫濕度、土壤溫度、光照強度等4個環境因子進行實時監測,并通過無線通訊方式上傳至農場云監控平臺,對數據進行實時展示,并做數據統計與分析,通過遠程專家指導以及模型匹配等,對種植作物的病蟲害、成熟度進行預警,并給出農業種植的及時性、科學性建議和指導。
近年來,榆樹市農業局投資200萬元,建立了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該平臺包括6個子系統,即農產品產地安全明證明制,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示范,規范化農場追溯試點制,產前產中后可追溯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產品。
同時,建立了地理環境安全、土壤檢測數據、投入品準制、農場綠色資質、產品安全認證等安全產品基本信息資源庫。對作物生長環境、控肥控藥控添加劑、綠色防控病蟲害、農業記錄、種植標準、農殘檢測,監督抽查等安全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進行了規范,確保了農業部門在各個方面發揮作用提供較好的服務平臺。
打開手機APP客戶端首頁,注冊成功,獲得權限,登錄界面,點擊金福藝農場,產品播種時間、施肥時間、收獲時間和農殘檢驗報告一目了然。這是現代化農業真實的縮影。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和關心。榆樹市把食品安全問題作為政府形象工程,讓消費者追溯質量安全。他們建立了安全農產品管理系統平臺,監管平臺采用二維碼和溯源兩種碼捆綁使用,進而實現手機、網站互通互聯。
這套系統直接將數據通過手機或手持終端發送給農戶、技術員、農業專家等,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詳細實時的一手數據。同時,系統通過對數據的運算和分析,可以對農作物生產和病害的發生等發出告警和專家指導,方便農戶提前采取措施,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和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
“掌上農場”是農業轉型的“加速器”,農民足不出戶,隨時隨地查看農作物生產情況;消費者手持“掌上寶”,通過手機APP隨時獲悉農場實時情況,可對消費者自己認養的大棚或農田進行實時監控和查看,形成掌上農場、透明農場的概念。
榆樹市農業局邵副局長說:“‘農場云’確實好,要讓領導、群眾都認可,關鍵是發揮作用,咱們共同努力把這高科技設備用起來,讓農場實現節能增效、節本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