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嶺縣突出“三抓”多種途徑調結構
長嶺縣位于吉林省西部、科爾沁草原東端,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耕地面積498.9萬畝,傳統種植玉米和雜糧雜豆、花生、葵花、西瓜等大田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油料生產重點縣。近年來,受種植比較效益影響,玉米種植面積快速增長,2015年占到全縣耕地面積的82%,成為全縣第一大作物。
今年以來,該縣圍繞“調減優勢傳統區、鞏固初具規模區、創建新型產業區”的思路,在穩定糧食產量、鞏固產糧大縣地位的基礎上,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為目標,積極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著力構建產業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農作物產業帶,形成了多業并舉、提質增效、互促共進、良性發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該縣春播基本結束,籽粒玉米播種面積386.4萬畝,同比降低5.5%;青貯玉米、燕麥、苜蓿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2.2萬畝,同比增加61%;谷子、高粱、雜豆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萬畝,同比增長36.3%;花生、葵花、西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6萬畝,同比增長26.3%,全縣種植結構呈現出糧食作物與飼料作物、雜糧雜豆、油料作物合理輪作比重上升的局面。長嶺縣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主動作為,采取了抓基地、抓龍頭、抓結合等主要措施。
一是抓基地,促進結構優化。該縣把綠色農業基地建設作為引導農業結構調整的“示范田”,立足當地種植傳統,順應城鄉居民營養健康膳食需求,積極推進優質谷子經濟區建設,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推進領導小組,在縣農業局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責任落實、方案細化、機制完善、監督檢查等工作;組建谷子經濟區種植新技術、農機新產品、加工新工藝等3個研發服務中心,打造全方位技術支撐服務體系;統籌協調,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繁育、農業機械化推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農業信息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把國家、省、市、縣各項惠農、支農政策捆綁使用,突出支持谷子經濟區建設。據調研了解,該縣已建成有機食品、綠色肉牛、無公害農產品等5個綠色農業基地,初步形成雜糧雜豆、特色高效作物、優質玉米、瓜菜和食用菌、馬鈴薯等5大產業帶。
二是抓龍頭,促進產業升級?;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該縣始終把規模經營主體引領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牛鼻子”。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規模以上企業151家,省、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2戶、34戶,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296家,這些規模經營主體正在成為農業產業調優調高調精的“生力軍”。調研中,松原興源種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張造力告訴我們,通過帶動太平川鎮新風村馬場屯的農戶加入合作社,改良鹽堿地,種植香谷和食葵等特色糧油作物,基本形成了以品種培育、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品牌建設、市場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入社農戶收入三年實現了翻一番,從一個人均收入不足4800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產業勢頭良好、村屯設施完備、鄰里關系和諧的富裕村。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兩次到該屯視察調研。
三是抓結合,促進提質增效。該縣緊緊抓住開展“糧改飼”試點工作契機,將其作為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變糧、經二元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結構的重要抓手,通過發展“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和“養殖企業+自有種植基地”等多種模式,積極擴大青貯飼用玉米、紫花苜蓿、甜高粱等作物種植面積,切實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實現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提質增效雙贏。2015年,全縣牧業產值實現7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近50%,本地肉牛存欄14萬頭、肉羊存欄78萬頭、生豬存欄58萬頭、家禽380萬只。牧業小區發展到683個,規?;B殖比重達到47%。據了解,自去年8月以來,全縣青貯飼料產量8萬多噸,發放糧改飼補貼資金496萬元。據參與試點的長嶺科爾沁牛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向榮反映,與傳統飼喂方式相比,玉米全株青貯飼喂方式可使一頭肉牛飼料成本降低900元;與籽粒玉米種植方式相比,當地種植青貯玉米畝產4噸左右,畝收入在1600元,成本400多元,凈收入1000元左右;種籽粒玉米畝產800斤左右,畝收入650~800元,扣除成本純收入300~400元,種植青貯玉米生產效益要高2~3倍。
調研期間,圍繞調什么、怎么調,基層干部、種養大戶、普通農戶、企業代表集中反映:
一要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光明鄉團結村種糧大戶何彥維說,村里的地適合種植玉米,常年產量在每公頃在2.5萬斤以上,今年承包40公頃土地,租金近20萬元,在聽到國家調整玉米政策后,對到底種啥不托底,但還是只能種玉米,即使今年玉米掉價還是有賬算??h財政局副局長李俊和對此表示,雖然長嶺縣是國家“糧改飼”試點縣,但東南部鄉鎮玉米產量與優勢產區相當,這部分地區是否也應享受優勢產區的糧食補貼政策呢?建議進一步明確玉米價補統籌實施細則,讓優勢區域農民種糧不吃虧,讓基層落實政策有準繩。
二要擴大補貼品種??h鑫伊利生態農場負責人李鐵表示,目前縣里補貼資金全部用在了青貯飼草料收貯環節,品種只限于苜蓿、飼料玉米、甜高粱等品種,從長嶺實際看,禾谷類秸稈也是較好的畜牧飼草,建議適時把菌草、高蛋白桑等其他品種納入糧改飼試點補助范圍,加快推動以青貯飼料為主,苜蓿、菌草、甜高粱等為補充的多元化現代飼草料供應體系,讓糧改飼地區農民改種青貯飼料收益不減少。
三要加大糧改飼資金補貼力度。縣農業局蘇景禮局長認為,種植青貯飼料目的就是為了發展規?;?、綠色化養殖,提高養殖業的質量效益,但受限于當地養殖業標準化、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目前青貯飼料的收、儲、運相關環節及技術體系尚未建立,運營成本偏高,目前長嶺縣糧改飼補貼對象僅限于為數不多的大型養殖企業,既不利于糧改飼工作推進,也不利于全縣養殖業規?;l展。建議進一步加大對青貯飼料品種選育、青貯窖和飼草棚建設、青貯收獲機械、加工設備等補貼力度,同時研究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與種植大戶補貼聯動機制,讓普通農戶也在糧改飼結構調整中能受益、有收入,增加各類主體調結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種養業規?;教嵘I糧改飼工作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