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上半年,在委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分管主任的帶領下,按照農業部和省農委的工作部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1.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按照年初確定的全年工作要點,組織縣級農業部門,以縣域為單位,以行政村(屯)或產業發展區域為基本單元,將鄉(鎮)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均設由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或村協管員擔任的質量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負責日常監管,形成基層監管無死角的網格化監管體系。
2.落實了監管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我處進一步落實監管責任,開展省、市、縣、鄉四級農業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直接與各市(州)農委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市(州)農委的工作職責,細化了工作目標,并且把監管工作責任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3.落實了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我處起草并引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并由縣級農業部門負責,組織和督促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與生產經營主體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確保安全生產,從源頭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
4.落實了責任追究制度。根據《吉林省農業委員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和《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通報和問題約談辦法(修訂)》的要求,在各級各類監測中共下發了15份通報單,同時市場部分的通報單轉發給食安辦一份,形成共同問責制度。
1.組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進行創建工作總結。按照農業部的統一部署,敦化、榆樹、公主嶺市三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即將進入創建考核驗收階段。目前,已經組織這三個市對創建工作進行了總結,形成總結報告報送農業部。同時,組織三個市分管領導和農業局長參加5月份農業部在杭州舉辦的創建縣培訓。
2.組織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經過與省水利廳、省畜牧業管理局協商,共同制定下發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方案。按照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總體要求,重點選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內九臺、德惠、梅河口、洮南、前郭、永吉、撫松以及工作基礎較好的洮北、舒蘭、輝南、伊通等11個縣(市、區)開展創建活動。
3.研究起草了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方案。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省編辦、省法制辦、省食藥監局部門的修改意見,起草了《全省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工作方案(試行)》,開始征求市縣的意見。
1.開展省級監測。根據《2016年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總體計劃》,目前,共組織開展了2次例行監測、2次專項監測,啟動了 3項風險評估,分別制定下發文件進行了部署。分別 于1月、4月開展了2次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測范圍包括9個市(州)、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和琿春市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監測主要農產品為蔬菜、水果和食用菌 3大類 44個品種,共抽取1080個樣品,檢測甲胺磷等60種農藥殘留量。從監測情況看,我省上半年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9%、100%、100%。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種類主要為菜豆、白蘿卜、蒜薹、油麥菜、韭菜、辣椒、生菜、黃瓜、結球甘藍、西葫蘆;超標的農藥主要為限用農藥甲拌磷、克百威,常規農藥多菌靈、咪鮮胺、阿維菌素、嘧霉胺、烯酰嗎啉。監測結果表明,我省上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保持在較高水平,能夠確保消費安全。專項監測和風險評估工作正在進行中。
2.配合農業部完成了國家例行監測。分別于1月、5月配合完成了我省第一次和第二次例行監測。我省監測對象為長春、四平、遼源三個市。第一次例行監測蔬菜(含食用菌)和水果合格率分別為 98.6%和 90.0%。其中長春市蔬菜為98.2%,水果為100%;四平市蔬菜為100%,水果為100%;遼源市蔬菜為97.7%、水果為70%。芹菜、茄子、柑橘、草莓為主要超標種類。克百威、烯酰嗎啉、水胺硫磷、丙溴磷為主要超標農藥。第二次例行監測蔬菜(含食用菌)和水果合格率分別為99.3%和100%。其中長春市蔬菜為 98.2%,水果為100%;四平市蔬菜為 100%,水果為100%;遼源市蔬菜為100%、水果為100%。芹菜為主要超標種類。甲拌磷和克百威為主要超標農藥。
3.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根據《2016年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總體計劃》,分別下發蔬菜、食用菌和農產品包裝物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案,開展全年的風險評估工作,共計樣品250個。
1.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全國農產品市場流通中出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時督導,整改落實。采取檢打聯動機制,對國家抽檢和省級監測過程中不合格產品生產下達問題通報單15份,督促整改。
2.根據《農業部關于加強201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工作的通知》(農質發〔2016〕2號)要求,農業總站組織開展了禁限用農藥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行動。制定了《2016年全省農藥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組成 3個督導組,采取市場抽查、明查暗訪等形式,在全省開展了農藥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對9個市州、3個省管縣和18個縣(市、區)進行重點檢查。在行動中,共檢查生產經營業戶4532家次,出動執法人員 2875人次,責令整改相關企業和經營業戶23起,媒體宣傳47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68091份,指導培訓76場次,指導員7505人次。檢查中發現,農藥生產經營中依然存在農藥過期、標簽不合格、捆綁銷售等一些需要重視的問題。
1.組織開展地方標準制修訂及審定。一是按照省質監局《關于下達2016年度吉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的通知》(吉質監標函〔2016〕12號)要求,組織開展 2016年吉林省地方標準農業項目的制修訂和審查工作。對36項地方標準送審稿,進行了行業初審。二是配合省質監局,組織召開標準審查會議,完成對 2016年吉林省地方標準《綠色食品鮮食葡萄設施生產技術規程》等2項的審查。
2.開展“三品一標”工作。一是確定培育重點。在已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品牌、基地中,選擇了20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個初具規模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和 10個品牌影響力較好的“三品一標”產品作為今年的培育重點。二是落實責任,分解任務。省綠辦將確定的培育重點,分解到7個業務科室,將任務落實到人頭,深入基層企業,幫助咨詢聯系,提供直接服務。三是舉辦培訓班。省綠辦將全省分成7個區,每個科室負責一個區,對有“三品一標”申報意向的企業、合作社、協會,擬申報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縣級主管單位相關人員等進行培訓。目前已經在四平、松原、吉林舉辦3期培訓班。各地的認證、基地創建積極性非常高。四是協助各地制定政策。在四平制定出臺“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獎勵政策之后,今年,省綠辦又協助長春、松原就“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制定了相應獎勵政策,有望今年出臺。五是協助建設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今年,省質監局在全省建設20個省級第六批農業綜合標準化生示范區,建設期3年。其中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被確定為示范區之一,由我委協助開展建設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示范區建設的論證和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的培訓工作。
1.組織農業質檢機構開展計量認證與機構考核“二合一”認證。組織專家對舒蘭、蛟河、磐石、集安、通化、靖宇等縣級農產品質檢站開展實驗室資質認定和機構考核“二合一”認證工作的現場督導,組織做好認證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配合委計劃處與省發改委聯合向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報送安圖、圖們縣檢測中心的項目申報和申請下達投資計劃。
3.對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由我處帶隊,派出專家組,對其進行現場考核,并順利通過資質認定與機構考核“二合一”認證。
4.組織下發全省通過驗證的質檢機構進行能力驗證和檢測技術大比武,兩個方案現已下發,下面正在報名,學習理論知識。
開展農業部績效延伸兩類考核工作。一是圓滿完成了2015年度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投資項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兩類績效考核工作,分別向農業部監管局和計劃司提交了兩類考核自評報告。二是完成了2015年吉林省農業委員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延伸績效管理專項評估工作。
1.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按照農業部等部委和省食安委等部門的統一部署,我處組織開展了全省農業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下發了《吉林省農業委員會關于開展 201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的通知》,對各地開展宣傳活動進行了明確要求。同時,在我委吉林農網上、《吉林農業》雜志上,開辟了宣傳專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安全知識進行廣泛宣傳。并于6月13日參加了省食安委舉行的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半年共刊發6期24篇專欄文章,5萬字。在《吉林農網》上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2條。開設12582信息平臺發送手機信息3條,覆蓋720萬人(次)。
2.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工作。舉辦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暨安全縣創建工作培訓班,培訓人次約150人左右,就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和任務進行分析,邀請農業部監管局金發忠局長進行講話,同時各市(州)農委、長白山管委會環資局進行工作交流。
1.完成了平臺系統軟件開發、硬件設備招標和機房環境施工、驗收。軟件正在上網測試。
2.完成了各地農業部門信息人員培訓。去年末今年初,與省世行項目辦共同在長春理工大學舉辦5期培訓班,共培訓各項目市、縣農業部門、企業等工作人員 800人,初步掌握了平臺應用技術。
3.探討平臺對接事宜。4月份,我處與省食藥監局科標處以及雙方軟件公司技術人員在省食藥監局召開了碰頭會,就兩家追溯平臺對接事宜進行了詳細探討,就數據對接、接口預留以及對接方案制定形成了一致意見。明確了下一步雙方技術人員進一步接觸交流事宜。
1.完成了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十三五”專項規劃。
2.配合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了春季食品藥品重點任務暨農產品、食品藥品大檢查活動。
3.為迎接省人大常委會關于《食品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活動和省政協調研活動,向吉林省人民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4.為各處提供相關材料。為發展計劃處提供了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任務分工細化表和相關進度材料,為農業處提供春耕生產有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為綜合處提供了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相關材料。
1.繼續強化監管體系建設。一是重點推進市(州)開展監管處(室)設立掛牌工作。二是督促未建立監管機構的縣(市、區)完善監管體系,及時與當地編辦溝通,設立機構、配備編制及人員,力爭年底前各縣(市、區)完成掛牌工作。三是補充完善各地監管目錄,確保監管有目標、有重點。
2.繼續推進質檢體系建設。加強能力建設。重點推進縣級質檢站資質認定與機構考核“二合一”認證工作。力爭按計劃通過5個縣(市、區)檢驗檢測機構“二合一”認證工作。
3.開展全省通過“二合一”認證的質檢機構進行能力驗證,和全省檢測人員技術大比武。
4.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按照總體工作計劃,開展三、四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秋季蔬菜、水果、食用菌與人參、糧食五類專項監測及風險評估工作,擬組織開展1次監督抽查,根據需要開展應急監測工作。
5.繼續開展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對創建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
6.繼續組織開展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及審定工作,預計下半年審定標準34項。
(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