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基層農村經管工作骨干培訓班暨吉林省農經骨干培訓班在長春舉辦
6月13日~17日,全國基層農村經管工作骨干培訓班暨吉林省農經骨干培訓班在長春舉辦。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縣(市、區)經管局(科、站、股)和若干地級市農經處(站、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吉林省農業委員會機關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共計140多人參加了此次培訓班。吉林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國強同志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同志作了專題報告。
李國強同志在開班致辭中指出,全國基層農村經管工作骨干培訓班和吉林省基層農村經管工作骨干培訓班在吉林省聯合舉辦,統一模式,統一管理,統一授課,這是對吉林省的信任和厚愛,是農業部經管司站在農經體系建設培訓上的一次創新,更是對吉林省農經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吉林省的農經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農業部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農業部經管司站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在穩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加大農村改革創新力度、加強農經體系建設和強化農經基礎業務等6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果。
李國強同志要求,省內各地的學員和委機關及直屬單位的負責人,要把這次學習培訓作為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的重要內容,擺上認識日程,認真聽取張紅宇司長的專題報告和各位老師的講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改革的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吉林省的實際,抓好農村改革發展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加快推動吉林省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我省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張紅宇同志以“十三五”開局農村改革發展為題,從舉辦培訓班的重要性、“十三五”時期面臨改革發展的形勢、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和深化農村改革等四個方面給參加培訓的學員作了專題報告。
張紅宇同志在主題報告中指出,全國基層農村經管工作骨干培訓班暨吉林省農經骨干培訓班在長春舉辦,是農業部經管司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方面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任務,對農村改革工作做出了細致的布局。特別是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組織召開農村深化改革座談會,又對當前及下一步農村改革的方方面面做出了進一步明確,尤其是對農村改革有關于若干重大問題的布局,實踐針對性非常明確。農村改革的執行者素質高低和對工作的努力程度直接關系到黨、國家和農民的關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落實;特別是改革政策落實,直接關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的保證;另一個方面是吉林省作為國家的農業大省,這些年在中央的總體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無論從農業發展方面還是農村改革方面,在土地制度改革、新型經營主體培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等四大方面工作都可圈可點。
張紅宇同志回顧了“十二五”時期全國農經工作取得的成績,結合全國的經濟形勢,分析了“十三五”時期面臨改革發展的形勢。要求各位學員理解和把握中央對經濟發展一個時期或者一個階段布局的掌控。首先,理解和把握中央對改革發展的判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高度,分9個方面對新常態的基本特點、科學內涵作了精辟闡釋,對新常態怎么看、新常態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要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需求這個短期目標,而應該從長期可持續的要求出發,著眼于勞動力的職等、制度、技術和農民的土地等多方面因素,用組合方式來解決我們長期發展問題。其次,總結和發現農村經濟改革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是糧食生產。全國連續12年保持只增不減的態勢,去年中國的糧食總量6.2億噸,人均450公斤,而世界糧食總產量一直保持在24~25億噸,人均350公斤;肉類總產量8620萬噸,人均占有肉類加禽類大約是65斤,而世界人均占有肉類是40~45斤;水產品總量6690萬噸,人均47公斤,而世界人均水平是20~25公斤,全部大大超出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國用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貢獻了全世界25%的糧食產量;第二大亮點是農民收入。全國連續12年的增加7%以上,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2015年可支配性農民收入11242元,農民收入連續6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比差距縮小到1∶2.73,第三亮點是農村改革。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標準,農村各方面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一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到2018年要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實際外測的面積達到8億畝,確權面積達到5.6億畝,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比例全國達到33.3%;二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的家庭農場達到87.7萬家,各種農業合作社達到150.3萬家,產業化的經濟組織35.6萬家,其中龍頭企業12萬家,國家級的產業化經營組織1245家,農民參加合作社和新型經營主體給農民純收入貢獻了10%~20%的增長,骨干型的新型經營主體和骨干型的示范社合作社更是達到30%以上;三是全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著眼于資源型產權制度改革,著眼于經營性產權制度改革,著眼于非經營權產權制度改革,更要著眼于農村三資管理,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之下做大做強。最后,總結和歸納了農村經濟改革面臨的挑戰。一是國內挑戰。在新形態下,國內的挑戰主要分三個方面。第一,整個國民經濟走低,財政收入放緩。GDP增速降低了,所有的工業價值走低了,農業農產品價格同樣走。第二,價格在走低,成本在上升。要清醒的看到租地成本在上漲,勞動力成本在上漲,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已經達到了整個農業生產成本的60%以上;第三,農產品滯銷,結構調整難。工業生產存在不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同樣存在,農業可持續型發展,路途任重道遠。二是國際挑戰。這些方面說明我們國內面臨的挑戰是實實在在的,如果著眼于全球,農業生產真正是挑戰遠遠大于機遇。第一,非農產業貿易是順差,農村貿易逆差越來越大;第二,全部依賴進口。從大豆到谷物,從種植業到畜牧業,對國外進口依賴越來越高。
張紅宇同志指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明確提出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給我們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找準定位。第一個定位,要將農業致力于四化的雄厚背景之下,中國農業與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作為農業大國,在全國一體化的背景下,農業依然是四個現代化的短板,中國農業要與工業化和城鎮化獲得同樣重視的地位,在國民經濟四個現代化中同步發展;第二個定位,要將農業放在世界同步軌道上考慮問題。在我國一直認為農業是弱勢行業,而美國、丹麥的農業則是有競爭的產業,要將農業打造成強勢產業、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二是明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繼續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三是三大任務。作為強國的基礎,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解決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問題。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就是糧食安全,總書記一直強調無論結構怎么調,糧食安全必須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充分證明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第二重要任務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事關重大,要改善管理體系,使農民收入不斷增長并且可持續,實實在在的提高收入;第三個重要任務是轉方式可持續。要控制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控制化肥的投入使用,動物糞便的合理回收利用,促進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張紅宇同志強調,“十三五”時期,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在準確理解中央一系列精神部署的基礎上,立足實際,謀劃長遠,不斷厚植改革優勢。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是實現現代農業的根本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的問題突出為“三農”問題,而“三農”問題的突出為土地問題。要把握三權分置的要義,推動經營權有序流轉和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著力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實現服務的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和產業化水平;二是深化農業經營制度創新。要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符合國情的以農戶集體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式信貸農業經營體系;三是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開展資源性產權制度改革,經營性型產權制度改革,非經營性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公有資產,確權到戶,股權管理最好動態管理,把產權制度改革做大做強,做成集體經濟,體現出制度的內涵,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四是構建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要提高農業支持保護效能,完善農業生產激勵機制,加快形成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
本次培訓班采取政策解讀、制度講解、以案說法、現場答疑、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有關專家圍繞貫徹執行黨的“三農”方針政策,解讀“十三五”時期農村改革發展重大部署和政策,著重就農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農民負擔監管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以及領導能力建設進行專題講授。此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參訓學員的一致好評。
(省農村土地確權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