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龍,崔祥斌,劉海志(.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七管理區;.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六管理區;.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三管理區,黑龍江佳木斯5646)
?
黑龍江水稻種植綜合技術
孫運龍1,崔祥斌2,劉海志3
(1.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七管理區;2.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六管理區;3.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三管理區,黑龍江佳木斯156426)
摘要: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廣,其在糧食作物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黑龍江省依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優勢,再加上水稻的種植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產量,使得黑龍江省水稻種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針對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技術進行相關的研究,從而對水稻種植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黑龍江;管理
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雖然黑龍江省由于緯度高而導致熱量少,但是夏季的時候熱量足夠水稻生長,同時黑龍江省其他的自然條件彌補了熱量不足的缺陷,其有利于水稻種植的優勢條件具體表現為:土壤肥沃、沃野千里的優勢給水稻的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為水稻產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水源豐富,近年來政府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更加突顯了這一優勢,水利設施保證了農田的灌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升;水稻種植技術先進,這對水稻產量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農田的機械化程度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生產的效率[1]。
1.1提高水稻育種的標準
在對稻種進行保管的時候一定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水稻種子在保管的過程中注意的事項較多,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保管:一是對于水稻種子要精挑細選,同時在入庫保管之前需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二是水稻種子需要有晾曬的過程,選擇3個晴天對水稻種子進行晾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三是對水稻種子進行浸種消毒,這個過程不僅僅需要對種子進行包衣的操作,而且還需要用溫水對種子進行浸泡;四是對于水稻種子需要進行催芽,一般采用的是蒸汽催芽的方法來對種子進行催芽。
1.2加強育苗過程的管理
在對水稻進行育苗時,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來操作,例如對秧苗的長短分析、不同時間下的苗高以及重量要求、莖葉的結構、葉子的長短、葉耳間距的長度以及水稻地下部根數都要符合相關的標準規定。
1.3重視育秧的過程和選擇科學的方法
育秧在水稻種子的所有環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高度重視和科學把握。一是加強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運用先進科學的育秧技術,例如苗床增溫技術、酵素有機肥堆制技術以及采取科學的水稻熟制,在實行酵素有機肥堆制的時候應該集中于夏季氣溫較高的時候;二是加強對苗床的培肥以及對土壤的管理,當水稻移栽后,土壤應該重新耕作施肥,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各種肥料的有機組合,以保證水稻能夠獲得不同的營養物質[2]。
2.1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輪耕體系
耕作的質量和科學程度對于水稻的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輪耕體系應該受到高度重視。建立科學的輪耕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糧食產量,輪耕制度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耕作時要嚴格保證土壤耕層的深度,通常必須保證在20厘米左右,這樣有利于水稻的生長;二是土地耕作后需要進行整地,既要將土地整平,這樣可以保證灌溉的效率和排水的及時有效。
2.2選擇科學的插秧方法,提高插秧質量
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插秧環節有著嚴格的標準,在進行插秧的過程中必須嚴格的遵守相關標準,例如采用機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的標準就存在差異。插秧規格中對于每平方米內的穴數、每個穴中的秧苗數、每平方米的秧苗數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同時插秧還必須保持淺、直、勻、齊以及在插秧之后還需要進行及時的灌溉。
2.3堅持科學的水稻施肥技術
施肥可以保證水稻獲得其生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施肥是否到位對于水稻產量的多少具有很大的影響。水稻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多種肥料進行組合,以及不同肥料施肥量的大小都有嚴格的規定,同時施肥應該保證有機肥和化肥結合起來使用,這樣可以提高施肥的效果;二是水稻的施肥不應該局限于土壤和表層,更應該加強對葉面和土壤深層進行適當的施肥;三是對于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應該選擇不同的品種特性和施肥數量來進行施肥;四是土壤施肥應該根據天氣狀況以及秧苗的長勢情況來具體決定施何種肥料以及施肥量[3]。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近年來水稻種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僅僅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的種植結構,而且充分的挖掘了糧食增產的潛力,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我們必須在種植技術上下功夫,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的選擇種植技術,才能更好地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悅書.基于黑龍江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視界,2012(11):192-193.
[2]陳靜.黑龍江省水稻種植信息遙感技術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1).
[3]劉國財.黑龍江省水稻育苗大棚種植果蔬二次利用技術[J].北京農業,2015(25):38-39.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3.014
作者簡介:孫運龍,大專學歷,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七管理區,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種植技術;崔祥斌,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六管理區,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種植技術;劉海志,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勤得利農場第三管理區,技術員,研究方向:水稻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