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蘭
(仙游縣園莊鎮經管站,福建莆田351255)
?
加強農村“三資”監管 保障農村集體利益
楊育蘭
(仙游縣園莊鎮經管站,福建莆田351255)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三資”活動的內容、形式都發生了變化,監管工作面臨新的考驗。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監管工作必須從會計基礎抓起,從機構隊伍、管理制度入手,嚴格審核把關,強化檢查監督,直到責任追究,這樣才能做好新時期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都比較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監管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做好新時期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本文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1.1管理方面
目前,各地對農村“三資”的管理,主要有“村自管”和“鄉代管”兩種,“村自管”是一種傳統的管理模式,符合村民自治的管理原則,但在我國農村特別是邊遠鄉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小孩,他們對村級事務的參與意識和民主監督意識不強,加上農村專業管理人員缺乏,鄉鎮及上級主管部門監督職能受限,農村“三資”的支配和管理基本不完善。個別地方村級實行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后,只配備代理會計,沒有在鄉鎮設立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或設立村財委托代理服務辦公室,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機構不健全,代理會計配備不足;農經人員兼任工作隊或其他系統工作,無法保證從事本專業工作時間,指導監督缺失。
個別村只重視社會管理事務和保證完成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對集體經濟發展和財務管理方面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沒有資產資源和承包管理制度,沒有評估和招投標制度,以及財務審批、票據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
1.2資產、資金管理方面
各地普遍未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有關部門常規審計范圍,也未實行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只有在一些專項檢查中才會被涉及,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很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期未進行審計檢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揭示和糾正。
個別村沒有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和招投標制度,集體資產資源出租拍賣等處置、集體事業建設項目、大宗采購沒有公開招投標。
一些村財務公開不及時、不規范,超過審批權限的支出沒有經研究和會議討論就通過;投資或舉債沒有履行既定程序,少數人說了算;票據未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財務收支情況沒有向代表報告或接受評議和質詢。
未建立完整的資產管理臺賬,特別是對集體投資建設的公益用房、倒閉后集體企業資產、社會捐贈資產等,未納入賬務核算和臺賬登記管理;對國家政策性補助形成的公益性資產,未進行權屬劃分,造成權屬虛置。
個別村長期沒有清產核資,建設、購置、報廢固定資產沒有及時結轉或沖銷,盤盈盤虧資產沒有處置,賬實不符;債權債務沒有清理、追討和制定償還計劃;資產資源發包、出讓、出租沒有合同或合同條款不完善或合同丟失。對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資源,未進行完整詳細的登記管理,經過多輪對外承包后,有的改變了性質,有的資源價值縮水,有的長期被私人占用,損害了集體利益。
2.1做好會計基礎工作
嚴格按《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建賬、做賬,執行和落實《農業部財政部民政部審計署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完善監督平臺,健全農村“三資”監管機構,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完善財務核算流程,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章辦事。
2.2健全管理隊伍
出臺農經干部管理辦法,對不在崗和不履行農經工作職責的干部不予提拔重用、不予申報職稱、不予批準浮動工資,對個別長期脫崗者予以調離。統一村級代理會計聘用工作,確保持證上崗。出臺代理會計工資報酬、績效補貼和養老保險等規定,調動工作積極性,為“三資”監管水平提升打好基礎。
2.3形成監管合力
落實“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查糾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的違紀問題、落實責任追究;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積極參與,將其納入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來落實,切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提高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能力;民政部門應負責監督村級組織履行民主議事程序,落實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工作;農業(農經)部門應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工作力度;財政部門應將農村“三資”管理監督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國土資源部門應會同農業(農經)部門加強對農村集體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管理;其他有關部門也要按照分工切實履行各自職責”的規定,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局面。
2.4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財務核算流程,落實財務人員和監管干部工作職責;二是統一村干部工資和補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標準,規定報酬待遇和獎懲措施;三是制定會議費、旅差費和報刊征訂費限額標準;四是嚴格財務審批權限,明確財務負責人直接審批和經村組織書記協商同意后審批、經村黨組織委員會和村委員會集體研究后審批、經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后審批的標準;五是制定工程建設、物資采購和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公開投招標條件和程序辦法;六是制定投資、放貸和舉債報批程序和條件;七是規范涉農收費和捐資、贊助、慰問審核申報辦法;八是制定違反“三資”管理規定的責任追究辦法。
2.5提高財會人員和監管干部素質
通過集中培訓、召開現場會、以會代訓和下到鄉鎮、村現場培訓等,提高基層干部對農村“三資”監管工作重要性認識,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促進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財經制度和政策規定,嚴格把關,杜絕亂開亂支,防止亂發獎金和補貼,預前防止腐敗現象發生。
2.6規范日常管理
要求做到:一是年初編制財務收支計劃,做好收支預算,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公布執行;二是統一賬務憑證和手續程序,按時過賬,及時將賬務錄入電腦,實行網絡監管;所有支出有合法的原始憑證,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人簽名和民主理財務小組審核章,物資采購和工程建設等支出必須使用正規票據,集體收入使用統一的“專用收款票據”;三是設置理財登記簿,村務監督委員會定期理財和簽章,真實記錄理財事項、存在問題和整改結果;四是規范使用和管理現金,不坐支現金、白條抵庫和私設“小金庫”;五是規范設立銀行戶頭,不出租、出借銀行戶頭,不公款私存;六是開展清產核資,建立債權債務、資產資源、承包合同管理臺賬,實行動態管理,適時監控;七是投招標項目入賬時必須附相關的會議記錄、中標書、合同、驗收、決算、審計等材料,否則不予過賬;八是做好財務公開工作,接受社會監督,讓農民放心滿意,減少群眾的不信任感。
2.7強化檢查和監督
一是建立考評制度,實行農經干部和代理會計掛鉤包村工作責任制,每次檢查或考評,對發現的問題,都要開具《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同時,將檢查考評結果作為績效工資發放和評先評優依據;二是實施重點審計,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村、集體財務管理混亂的村及時進行審計,審出有犯罪和違法亂紀嫌疑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對能夠整改的問題,堅決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充分發揮“三資”監管先進示范作用,發現和評選先進典型,通過經驗介紹,組織現場參觀觀摩,取長補短,促進“三資”管理水平共同提高。
2.8嚴格把關和責任追究
認真審核收支票據,對不規范、不合格、超標準和不能入賬的票據立即退還;材料不全的,待補全材料后予以過賬。對違反“三資”管理規定和不履行職責者,按相關規定堅決予以責任追究。
參考文獻
[1]李忠漢.分析農村“三資”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3,(14).
[2]郝志臣.實施“三資”代理與推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J].經營管理者,2013,(03).
[3]封立忠,宋亮.關于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隊伍的思考[J].杭州農業與科技,2009,(03).
[4]李清樂.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對策建議——以永春縣為例[J].福建農業科技,2010,(04).
[5]彭澤兵,嚴漢平,鄒新華.南通市農資監管的現狀與對策[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9,(10).
[6]楊善訓.發現新問題 采取新舉措 進一步做好糧食監管工作[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08,(03).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3.027
作者簡介:楊育蘭,大專學歷,仙游縣園莊鎮經管站,農業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