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畜宰后獸醫檢驗點的設置與同步檢驗
根據我國現有的工藝設備與技術條件,以及對獸醫技術檢驗的要求,在屠宰加工企業中,宰后檢驗點的設置如下。
1.1豬的宰后檢驗點。①頭部檢驗點。《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規定,該檢驗點設在放血之后,入燙池之前檢驗頜下淋巴結,以檢驗局限性咽炭疽和淋巴結結核病變。但現在根據專家們的意見和實踐的要求,有的企業已將此點設在放血和脫毛之后,這樣既可減少污染,又能提高肉品的衛生質量。另外,在脫毛后還要剖檢咬肌,以檢查豬囊尾蚴。②皮膚檢驗點設在脫毛之后、開膛之前,檢查皮膚的健康狀況。③“白下水”檢驗點設在開膛取出腹腔臟器之后,主要檢驗胃、腸、脾、胰(屠宰行業稱之為“白下水”)及相應的淋巴結,檢驗的方式分離體和不離體檢驗兩種。④“紅下水”檢驗點在開膛摘出心、肝、肺(屠宰行業稱之為“紅下水”)之后,檢驗心、肝、肺及相應的淋巴結。⑤旋毛蟲檢驗點開膛之后,設橫膈膜肌腳采樣點,并將樣品編上與胴體相同的號碼,送旋毛蟲檢驗室檢驗。⑥胴體檢驗點設在劈半之前,主要剖檢腹股溝淺、髂內和頸淺背側淋巴結,以及剖檢腰肌、股內側肌群,檢查豬囊尾蚴,最后檢查腎臟。⑦終末檢驗點也稱“復檢點”,上述各檢驗點發現的可疑病變或遇到疑難問題,送至這里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必要時輔以實驗室檢驗。此外,終末點還對胴體進行復檢,以防出現漏檢,同時還負有監督胴體質量評定與蓋檢印的責任。上述這些檢驗點可根據不同情況做調整。
1.2牛、羊的宰后檢驗點。①頭部檢驗點檢驗頜下淋巴結、咽后內側淋巴結,以及舌根肌肉和內外咬肌(檢査牛羊囊尾蚴)。②“白下水”檢驗點檢查胃、腸、脾、胰等臟器及淋巴結。③“紅下水”檢驗點檢査心、肝、肺等臟器及淋巴結。④胴體檢驗點檢驗頸淺淋巴結、髂下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深腰肌和膈肌。⑤終末檢驗點檢驗任務與豬的相同。
在宰后檢驗中,由于流水作業的生產工藝和現行的各種編號方法不夠完善,常有胴體與內臟難以對號的現象發生。特別是在分點檢驗時,各檢驗點只能觀察到各器官、組織各自的局部病變,難以綜合分析,容易誤判,造成漏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外已采用了同步檢驗方法,國內一些肉聯廠也已采用或開始采用。這種同步檢驗方法,除豬的頭部炭疽檢驗點仍在燙毛前或燙毛后進行外,都是將胴體和各種臟器的檢驗控制在同一個生產進度上實施,便于衛檢人員發現問題后能及時交換意見,進行綜合判定處理。實行同步檢驗法的工藝設備有兩種:一種是在載運胴體的傳送帶近旁設一條與之同步運行的傳送帶,裝設許多長方形的金屬盤,用以裝運相應胴體的各種臟器;另一種是一條帶有懸掛式臟器輸送盤的自動傳送線,其優點是內臟檢驗與胴體檢驗同在一個操作臺上進行,便于綜合判定處理。
459000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賈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