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在尼日利亞,有時候政府解決不了的事兒酋長出面卻會更容易些
酋長這個帶有非洲古老、神秘色彩的頭銜,如今和中國人有了越來越多的聯系。
近十年里,已經有4位中國人,身披酋長傳統服飾、被當地土王(土王:酋長的一種,屬于酋長中的較高級)授予象征權力的證書、項鏈、蒲扇或權杖,加冕為尼日利亞的酋長。
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商務參贊趙林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4位中國企業的代表被授予酋長頭銜,反映出尼日利亞當地社會對中資企業和企業家作出貢獻的肯定、對中資企業的認可和信任。
至今,房一波仍然對9年前的酋長加冕儀式記憶猶新。
加冕儀式過程莊嚴而復雜。在室內禱告之后,還需要巫師洗禮,拿一片樹葉沾上清水在頭頂灑落,帶有濃厚的宗教意味。
莊嚴的儀式感反映了酋長在尼日利亞的地位。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近1.8億人口由250多個民族組成,酋長作為部族的傳統領袖,至今仍然在人民中享有較高威望,也受到歷任政府的尊重,一般民眾謁見酋長都需要頂禮膜拜,政府在對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前都要聽取酋長意見。
“見到酋長時雖然作為外國人不需要和當地民眾一樣見面時90度彎腰,跪地行大禮,但也要衣著得體,舉止端莊,表示對酋長的尊重。其次,為了處理好和酋長的關系,還要送上象征友誼的傳統禮物。”趙林祥說。
尼日利亞酋長制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尼北方出現的城邦國家和邦寨國家是最早的酋長國,酋長制有獨特的行政體系,組織也比較嚴密。酋長有自己的管轄地,土地和王權由其家族承襲,酋長按其勢力范圍和影響分為一、二、三級。
1978年尼日利亞軍政府頒布《土地使用法》,明確廢除了封建土王和酋長的土地所有權和分配權。雖然酋長的權力被弱化,但酋長與政府之間建立起了相互合作的新關系。
1995年12月29日,尼日利亞阿巴查政府成立了“尼日利亞全國傳統領袖和思想領袖聯合委員會”的成員就包括各州的30名大酋長。該委員會具有向地方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并通過酋長下屬的各級地方行政官傳達政府的政策、法令、處理民事糾紛等職權。
據商務部發布的2015年版尼日利亞《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由于尼日利亞地方政府以下不設行政機構,加之尼日利亞政府歷來無權直接指揮地方行政長官,酋長制實際上已經成為尼日利亞地方政府行政體制的必要補充,起著聯系政府和群眾的紐帶作用。
在尼日利亞,酋長一般多為世襲傳承,外國人成為酋長的數量并不多。
2007年6月,山東電建三公司的項目經理房一波被阿卡姆土王封為領地里的26位酋長(其中有4位外國酋長)之一,也是尼日利亞唯一的中國酋長。
房一波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阿卡姆土王授予他酋長頭銜之前是需要經過領地里其他二十多位酋長一致通過的。
2004年9月,山東電建三公司總承包了尼日利亞帕帕蘭多8×42MW燃機電站。2007年6月,房一波擔任電站的項目經理,不到三年項目建成竣工,順利啟動,解決了當地的用電難問題。
房一波對本刊記者回憶:“阿卡姆土王(酋長中級別高的一種)授予他的酋長稱號為‘拜阿姆里,就是‘光明使者的意思。當地人認為,是他的企業修建的電站給他們帶來了光明。”

山東電建三公司項日經理房一波(后排中)2007年6月被阿卡姆十壬封為領地里的26位酋長(其中4位外國酋長)之一。圖為他與地部分酋長合影
在尼日利亞,外國人只有為當地的經濟或社會發展、民眾生活改善等作出突出貢獻才能被授予酋長頭銜。除了房一波之外,其他三位中國酋長也有不同的酋長稱號,這些稱號本身就顯示了這些中國人為當地作出的貢獻。
比如,2015年8月,在拉各斯州伊柯洛杜市加冕成為當地酋長的李慶勇,獲得的酋長稱號是“博巴索納”,在當地約魯巴語中意為“皇家筑路匠”。
李慶勇是中鐵建中土尼日利亞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為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的拉各斯州的伊柯洛杜市修筑了一條現代化的公路,便利了當地居民出行。
2012年,中土集團副總經理兼中土尼日利亞公司總經理曹保剛被十字河州伊科姆地區酋長委員會授予“基礎設施發展與進步”酋長頭銜。
2015年11月, 中國四達時代集團尼日利亞首席執行官劉金泉在阿比亞州烏土魯地區被土王授予酋長頭銜“恩庫努祖”,該詞語為伊博語,意為“擁有先進技術的酋長”。
這是因為近年來尼日利亞的電視播出市場一直被壟斷,很多人根本買不起機頂盒,無法看電視。隨著四達時代的數字基站在尼南部阿比亞州建立,當地觀眾的收視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不過,在房一波看來,除了為當地帶來光明之外,他所在的企業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條件,跟當地民眾建立了融洽的關系,這也是被授予酋長頭銜的重要原因。
為了融入當地,房一波沒少花心思。在尼日利亞,足球是最受老百姓喜歡的體育項目,尼日利亞也是足球世界杯決賽圈的常客,“超級雄鷹”是他們對自己國家隊的愛稱。
“針對尼日利亞民眾熱愛足球的特點,項目部職工成立了足球隊,經常與村民、學生進行足球比賽,進一步拉近了距離,溝通了感情。”房一波說。
趙林祥說,隨著在尼經營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多,中國企業對當地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行動意識不斷加強。這些企業逐漸意識到,企業要做強做大,必須融入當地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結成命運共同體。
而中國人不斷被授予酋長稱號,正是這種意識覺醒的結果。
趙林祥告訴本刊記者:“中資企業代表獲得的尼日利亞的酋長頭銜是榮譽性質的,對于當地的軍隊和土地并沒所有權,不會參與當地部落的日常事務處理。”
房一波告訴本刊記者,作為酋長,他有協助土王管理自己領地民眾的職責,但因為自己是外國人,跟當地民眾的交流、對本地土著文化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都有很大欠缺,自己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本職工作上。
不過,被授予酋長稱號明顯拉近了房一波和當地民眾之間的距離。無論走到哪里,這位中國酋長都會受到歡迎和擁護。有時,村民還會跑來給房一波送幾把香蕉或者幾個果子。
而且,酋長頭銜,也更有利于項目的執行。
在項目建設初期,有當地人對中國人并不是很友好。“曾經有當地村民為了要活兒干,組織人來現場阻撓施工。”房一波說。
面對巨大的文化和環境差異,擔任項目經理的房一波初到尼日利亞,甚至還面臨過一次暴力執法事件,最終還多虧了當地的土王解圍。
根據合同,尼日利亞帕帕蘭多項目在當地施工是免稅的。但是,地方政府為了保證地方的稅收利益,要求必須先在地方上交稅,然后再憑借免稅證明去中央政府申請退稅。這會對項目的現金流產生影響,進而可能會影響到項目執行。
“為了迫使我們就范,稅務局的人直接來把我們的辦公用車開走,最后我們通過土王和州政府的高官出面協調才得以解決。”房一波說。
目前,尼日利亞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一大承包工程市場,很多大型承包工程一般都會涉及拆遷、補償安置等問題,如何避免拆遷糾紛,不時需要酋長們的幫助協調。
趙林祥說,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土尼日利亞公司有一個7.5公里的公路項目需要拆遷,有的村莊對于拆遷有不同的看法,中方就請當地酋長從中協調,最終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尼日利亞,有時候政府解決不了的事兒酋長出面卻會更容易些。”趙林祥說。“酋長在尼日利亞是所在區域人民的精神領袖,德高望重,社會地位比較高,中國企業和當地做生意就需要和酋長搞好關系。”
(特約撰稿張傳瑋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