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剛
山西旅游業還處在一個比較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
哪些問題制約了山西旅游業發展?這些問題又該如何破解
2015年10月16日,山西召開旅游發展大會,省長李小鵬說,2015年前三季度,在全省經濟增速回落的情況下,旅游總收入達到2587.4億元,同比增長21%,是山西經濟的亮點之一。同時,李小鵬也坦陳:山西旅游業還處在一個比較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究竟哪些問題制約了山西旅游業發展?又該如何破解?
近年來山西的旅游業一直徘徊于尷尬之境,“煤價高時顧不上,煤價低時沒錢搞。”
“在山西,旅游景區建設主要依賴能源企業,煤市好的時候,能源企業把一部分閑錢投給旅游,當成副業來做,”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寵說,“隨著煤、焦、鋼等價格的持續走低,能源企業自顧不暇,很多建設中的景區就被擱置了。”
李永寵所指的景區建設“非正常擱置”現象,在山西并不少見。據本刊記者調查,一度興旺的龐泉溝果老峰水上樂園、大同烏龍峽景區,均出現因資金缺乏景區項目停建或緩建的情況。
山西隆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蔚明告訴本刊記者,融資渠道不暢,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成為景區建設和發展的一大障礙。
蔚明說,果老峰水上樂園項目全部為自籌資金,隨著項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資金嚴重不足,導致項目后期維護、拓展市場及景區后期運營困難重重。大同烏龍峽景區的情況亦如此。
“失敗案例讓手握重金本想進入旅游業的投資人望而卻步。”山西旅游系統一位官員說。
山西高層意識到資金缺乏對旅游業的制約,并開始了積極應對。
2015年10月16日,山西召開旅游發展大會之際,山西省旅游局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簽署《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然而,旅游景區想獲得銀行支持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大同烏龍峽景區負責人馮學光、山西隆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蔚明、山西寶山雙鷹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牛巍巍均稱:“從銀行貸不出款”。“雖然山西官方對旅游業出臺了很多方向性的支持政策,但在實際落實中,很多政策缺乏細化和可操作性。”蔚明說。
對于旅游景區融資難問題,李永寵曾作過相關研究,他認為,“可以考慮請權威評估機構對旅游景區的資產、資源、品牌進行評估,然后憑評估報告向銀行貸款。”另一種辦法是“吸收國內的大型旅游企業入局,他們有能力抵押貸款。”
多數受訪專家和官員都提到,山西旅游業呈現出明顯的 “門票依賴”特點。
山西現有的543處景區,其中大部分以觀光為主,旅游業還未和相關產業進行廣泛融合。“門票收入占據了旅游收入的絕大部分,旅游購物、旅游娛樂、旅游餐飲等彈性消費比重較低,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不完整,”山西旅游局一位官員說。
“每每提及發展旅游,很多地方領導想到的是‘建景點,賣門票,很少考慮,除了門票,旅游業還能有什么產出。”李永寵認為,旅游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是由“吃、住、行、游、娛、購”幾個要素形成的產業集群,當“景區門票”異軍突起,就會發生產業鏈結構變異,導致其他旅游相關行業的萎縮。
“景區景點門票價格總體偏高、旅游要素不健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落后,制約了旅游經濟的整體發展。”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對山西旅游業的軟肋并不諱言。
為擺脫對門票經濟的嚴重依賴,山西連續出臺了多項政策。
2013年5月,《關于推動“美麗山西休閑游”若干措施》出臺,“山西五臺山、平遙古城等49家國有及國有控股A級景區景點頭道門票優惠打折。”;2015年6月,山西官方又出臺《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山西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A級景區景點門票由原來的打折優惠改為統一降價15%,并保持3年穩定不變。”
持續出臺的“降價政策”對山西旅游業產生了明顯的刺激作用,山西省旅游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3447.5億元,同比增長21.11%。
然而,多數專家和官員認為,山西旅游業要想徹底擺脫“門票依賴癥”困擾,僅靠“景區打折優惠”遠遠不夠,還需要把旅游產業鏈做長,優化游客情景體驗,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從中獲取更大的整體效益,促進山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通過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服務,延伸產業鏈,”李永寵告訴本刊記者,“在相關的服務性產業上下功夫,轉變經營方式,豐富產品項目,使景區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山西旅游局行業管理處處長陳少卿說:“山西旅游要擺脫門票經濟,必須按照現代企業之路來運轉,同時引進國內外的先進管理和經營模式,山西人的腦子需要轉個彎。”
2011年11月,在山西交城龐泉溝,煤老板蔚明投資5.3億元建起果老峰水上樂園。果老峰水上樂園備受山西官方重視——2012年,被定為山西省級重點項目;2014年,被列為山西省重大綜改試驗項目。在交城當地,果老峰水上樂園更被視為轉型跨越的標桿項目。
2014年7月,果老峰水上樂園開業,“來了好多游客,龐泉溝里住不下那么多人,周邊幾個縣的賓館也都住滿了來玩水的游人。”交城縣文物旅游局副局長張端生回憶。
然而,在2015年,果老峰水上樂園遇冷,“來的人少了一半。”蔚明說。為何果老峰水上樂園僅過一年就出現“滑坡”?交城文物旅游局局長李衛兵說,主要原因是“大量模仿者出現。”
果老峰水上樂園的快速升溫讓周邊市縣看到商機。2014年之后,不到一年時間里,太原、忻州、榆次、介休、孝義等地相繼復制出四五個水上樂園,“為了趕在7~8月開業,這些水上樂園項目都在趕工,配套設施根本不完善,”知情人告訴本刊,“2015年7月,晉中一家著急營業的水上樂園在開業當天發生滑坡事故,死亡一人。”
這種倉促復制出的旅游產品令李永寵很憂心,“重復建設導致惡性競爭,最終誰都賺不到錢,”李永寵說,“到最后,剩下一堆無用的建筑垃圾,對旅游資源是一種破壞和浪費。”

山西澤州縣大陽占鎮有2000多年歷止,當地政府已經和北京兒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對古鎮進行旅游開發
李永寵認為,各縣之所以出現旅游產品重復建設現象是因為“急功近利”。他說,一些基層干部把能產生效益的項目當成香餑餑,“只關心旅游項目能產出多少錢,”李永寵說,“只要能產生經濟效益,這個項目就能建。”
然而,景點景區重復建設的惡果在山西早已有之:山西自北而南有一條地熱資源帶,在愈演愈烈的溫泉大戰中,出現一長串旅游度假村,數十幢高檔賓館形成“我虧損你也甭想發財”的惡性競爭。明清晉商大院文化是山西中部地區一大旅游特色,但全省許多市縣都競相開發出一批古宅院,并且大多雷同,大院文化趨于庸俗……
李永寵建議:政府部門在審批新建、改建、擴建的旅游景區景點項目和旅游設施時,應當充分論證,注意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