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秦皇島技師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0
?
關于《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實訓教學的思考
劉楠楠 秦皇島技師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0
【文章摘要】
在《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實訓中,以“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為教學基礎來提升學生興趣,只有在實訓課程開始前,培養學生安全用電的常識思維,并在小組配置上將學生間的協作能力發揮大最大值,才能真正提高《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課程的實訓效果。
【關鍵詞】
照明線路;實訓教學;教學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在其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假使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就是實際活動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也就是利用教學可能激發出的學生潛能)兩者之間存在差距的話,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學生就會提高學習興趣,并在掌握學習內容時具有很強的成就感。我在自己的實訓課程中,就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教學基礎,進行了這樣的嘗試性教學。舉例來說,在《書房一控一燈電路的安裝》實訓課程中,我給學生提出了把本課程的內容與并聯電路的知識進行串聯的教學要求,在其中一條支路上的開關控制實訓板上的黃燈,在利用另一條支路上的開關來進行紅燈的控制,并用第三條支路上的開關來控制綠燈,在確保三者之間不形成干擾作用的前提下,實現獨立控制的實訓安裝要求。當該實訓課程完成后,學生普遍反映:不但深刻理解并掌握了一控一燈照明電路的工作原理,同時也在并聯電路的連接操作中對其電路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用電安全,可以說是電工類專業學生進行日常實訓教學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每個學生都應嚴格按照實訓室的安全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一旦有學生違規擅自上電,或在實訓室內嬉戲打鬧的話,就會增加觸電或電氣事故發生的可能。所以,每一個任課教師都有責任,在實訓課前就清楚明白地將實訓課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注意事項,并將實訓過程中發生意外情況的處理辦法向學生交代清楚,特別是火災情況和觸電急救方法(包括施救步驟和人工呼吸方法)等內容必須做到人人牢記并掌握運用。同時,任課教師和實訓室的有關管理人員,還應對實訓室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設備檢修和維護保養,力求做到零事故,將安全隱患消滅于實訓課程前。此外,教師還讓學生做到:在電路連接完畢后,必須經過教師的檢查許可再進行上電操作,熔斷器損壞的必須將受損件交由教師,并由老師來發放新的熔斷器。這里需要特別提醒教師的是,在實訓課程中,一旦發現有學生損壞實訓器材,必須由相關責任人進行按價賠償處理,這樣能消除學生在安全問題上的僥幸心理,同樣為日后的工作安全奠定基礎。
教師實訓課程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組成員的配置合理于否而決定的,小組配置應在實訓課程進行前,就由任課教師以實訓設備的機臺數來進行劃分,對已經確定好的小組分配,不得在實訓現場隨意改動。
在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培養目標中,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小組實訓正是這兩項基本技能實現的基本途徑。教師在進行小組成員劃分時,應以學生的成績和男女比例作為劃分依據,進行合理配置,堅決杜絕優等生和次等生分列兩組的現象發生。一旦在實訓小組中出現了小組成員在課程實踐活動中互相推諉的情況,就表明小組成員配置是不合理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中發現了某組成員的集體“不作為”,應及時發現客觀分析,盡早處理。
在教師組織學生做實訓的過程中,除了提前做好合理的小組成員分配外,還應明確進行人員分工,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一般會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小組中的小組長、畫圖員、電爐安裝接線員、電路檢測員等不同角色,在角色選定中應充分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優勢而定,如,小組長必須具有合理分工、統籌協調和超強的溝通能力,這樣就能及時化解小組中個別成員不配合、實訓積極性不高、實訓活動氛圍不融洽等問題,并在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心的學習,爭前恐后的學習的同時,達到提升個人技能和提升班級成員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此外,小組長還要具有自我檢討的精神,當發現自己的小組內的成員不充分發揮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的工作內容時,就必須先從自己身上找毛病,并積極配合老師共同尋找問題的根源。而如果實訓教師在課前就對學生小組內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使其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話,一般不會出現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合理的人員定位和角色分工,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訓的動手動腦能力。反之,則實訓活動不樂觀,如果監督不到位或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的話,則會出現實訓課程難以為繼的情況,則實訓效果不理想。
在理論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可以采取提問、測試、作業練習等不同方式的穿插來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實訓教學中,并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提升其動手實踐的能力。此過程中我們應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是不同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參差不齊,加之不同學生悟性的差異,完成實訓項目的速度和質量也會有所不同。教師應在實訓課程中,抓住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的針對性教學,并將提高高能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另一項教學內容,為使他們在實訓課程中有符合其自身水準的能力,可為其布置難度較大一些的實訓題,對高難度的實訓細節也可講解給這部分學生聽,并通過加分的方式來激勵其主動學習;而對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降低實訓內容難度的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強帶弱的精神,進而達到幫助教師協同管理實訓課堂的目的,并增強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實訓評價評分標準是實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綜合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參考依據。學生在實訓課堂中表現出的實習實訓的具體態度、實訓活動中的實際能力和水平的展現,實訓任務的完成度,及對細節內容的掌握和把控程度等都是教師對其進行評價的衡量標準,當然,學生在實訓中的遵紀守法情況也將一并被計入實訓評分結果中。除了上述內容外,實習實訓報告的質量也關系到學生最后的綜合評分。
通常情況下,實訓評分標準由等級制和扣分制兩種不同類型。在過去,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實訓環節的綜合評價時,多會將評分結果劃分為五個檔次(即優秀、優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顯然這一評分標準并不符合技能大賽中客觀分的評價標準。因此,為提升課堂學習效果,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對日常的實訓課程測試進行評分標準的改革,一律采用真實技能比賽模式的扣分制進行評價,在確保評分標準公正客觀的基礎上,堅持公開原則,即明確規定各測試條目的內容和具體的增減分評價標準,這樣一方面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在接線中對細節實訓內容的重視,讓學生對評價結果心服口服,同時也能讓參與評價的教師能有據可依。筆者在實訓課程中就進行了這樣的嘗試,發現學生在電源線顏色的安裝、接線的露頭標準(不準超出3mm)、安裝美觀度等細節的處理中都非常符合標準。我堅信,學生只有提高了對細節的足夠關注才能完成培養合格專業人才的教學目標。
總之,實訓作為中等職業類學生將自己所學理論進行實踐應用的一種有效途徑,可謂是課程體系改革的關鍵環節。在21世紀,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的不斷演變,實訓教學模式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但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除了學生和教師的努力外,同樣離不開國家、學校、社會和企業等的多方支持和共同協作。只有強化教學環節中各部分的銜接,才能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授課中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敏.關于《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實訓教學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2).
[2]黃立君.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學材的開發與教學實踐——以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檢修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育教學.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