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海 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 河北灤縣 063700
?
互聯網+環境下運用數字技術創新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劉大海 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 河北灤縣 063700
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專項課題“運用數字技術創新美術基礎教學研究”(編號1250245)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摘要】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數字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有機融合,利用數字技術彌補傳統美術教學的不足,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互聯網+;數字技術;傳統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談到“互聯網+”,我們都會想到各大門戶網站、電子商務、云計算、網絡支付、大數據、網絡安全、物聯網、云存儲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數字化行業。但是在“互聯網+”模式下在未來能給教育帶來什么?我們如何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學?讓互聯網數字技術更好的服務于教育。下面以互聯網+時代美術教育創新策略研究為切入點研究互聯網+時代為教育開創了哪些新途徑。
“互聯網+”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互聯網+”簡單點說就是需要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促進各行各業產業發展。是一種疊加,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是創新,這是必然的,互聯網和技術上的進步,改變了傳統的管理與經營模式,帶給傳統行業更高的效率;是其在互聯網數字技術下避不開的必然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化的趨勢。
傳統美術教學為應試教育下的產物,最常見的教學方法有一下幾種:
1.講授法,課堂上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優點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
2.演示法,通過教師現場繪畫演示作品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繪畫的方法步驟。其優點是直觀明了,容易接受,但其缺點為老師不是永動機,不能反反復復的去演示,造成部分學生不能全部掌握技巧要點。
3.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能加深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熟練每一個細節動作,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占用多半時間,是學習美術必不可少的方法,且無捷徑可走,但也存在相應的缺點,需要耗費大量的紙張顏料等資源。
4.談話法,通過師生間互相交流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有利于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饋。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且受到時間及地點限制,如放學期間某同學突然靈感涌來,但老師不在身邊無法及時交流心得。
5.參觀法,參觀自然風光、建筑風格、書畫攝影展、博物館、歷史文物、名勝古跡、動物花卉等。其優點顯而易見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豐富美術靈感。但其缺點為地域性太強,要將上述內容參觀完需要大量的時間及資金。
綜上所述,傳統美術教學面臨教學方法單一且僵化,講-聽-練教學手段陳舊落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無法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及藝術修養。
3.1數字技術現狀分析
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相伴相生的科學技術,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各種信息(包括:圖、文、聲、像等),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數字“0”和“1”后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由于在運算、存儲等環節中要借助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編碼、壓縮、解碼等,因此也稱為數碼技術、計算機數字技術等。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伴隨著圖形、動畫、影像與聲音技術的應用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數字化技術幾乎各個領域都呈現出蓬勃的態勢。信息的呈現方式也已從之前的單一的線性文字模式逐步地向著視音頻結合、圖像與圖形的融合、動態靜態一體化、平面立體兼顧、虛擬與現實并存的超媒體方向過渡。
3.2數字技術輔助教師授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美術教學“講-聽-練”模式過于循規蹈矩,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當前在美術教學引進數字多媒體技術,從課件到作品展示,為學生呈現一種數字盛宴。用“圖、視、音”三者生動形象的表現課題形式,數字技術本身所放射出的魅力和它的靈活多樣特點將大大改善教師之前的授課方式,會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通過自身體驗和感悟來解決與探討問題,從而得出結論。由此可見數字多媒體技術引入美術教學將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使課堂氣氛不再是枯燥與乏味的了。正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與探究。
3.3數字技術記錄繪畫軌跡,強化繪畫技巧的不斷演示
教師講授繪畫技巧時一般都采用演示法,在黑板、畫紙上直觀演示,但教師不是永動機不能反反復復的演示。數字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關鍵技巧反復演示的問題:(1)高級方法,利用模擬軟件模擬繪畫常用技巧。(2)簡單方法,利用繪圖軟件+屏幕錄像軟件,教師用繪圖軟件繪制,然后開啟屏幕錄像軟件將電腦屏幕的所有操作均錄制成視頻。(3)運用電腦軟件無法模擬的傳統繪畫技巧(如國畫、水彩等專業性繪畫技巧),這一問題可以用數字攝像機錄制后用制作軟件合成,同時配上教師音頻講解。
3.4數字技術改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美術基礎元素有點、線、面、體組成,教師在素描課中講授“體”概念時一般均以實物展示,同時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各種體的幾何概念。數字技術完全可以虛擬三維立體空間,通過全景式觀察,從不同角度認識形體的結構,使學生形成深刻認識。同時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電腦上完成各種簡單圖形的繪制,節省大量的紙張。
3.5數字數字技術發展迅猛,為美術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自然風光、建筑樣式、書畫攝影展、博物館、歷史文物、名勝古跡、動物花卉等各種素材均可從網絡搜集整理,足不出戶即可查看到各種素材資源。(2)用數字相機將各種素材拍照留影,讓學生欣賞。(3)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有效的拓寬學生視野。數字博物館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立體顯示系統、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的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
4.1搭建美術教學互聯網平臺。以B/ 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架構為核心搭建互聯網學習平臺。例如平臺可分為基礎知識、重點難點、技巧解讀、課堂實況、素材資源等大板塊,課下時間學生即可通過網絡、移動App等方式訪問美術教學互聯網平臺回顧各種教學知識,瀏覽素材資源。
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平臺設立翻轉課堂專區,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是從英語“Flipped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2師生網絡互動。(1)建立美術交流論壇,通過論壇開辟各種討論區,學生在相應版塊提出問題,教師或其他人都給與針對性的回復,互相討論,解決問題。(2)建立互動聊天群,通過QQ群建立相關主題的討論群,如果在課下遇到不懂的問題即可通過QQ群提出,教師隨時都可以給與回復。很好地解決了美術靈感稍縱即逝的問題。
4.3引進“慕課(MOOC)”平臺,跨時空走進不同教學課堂
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慕課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互聯網平臺,將眾多名校一流教師的精品課程系統錄制分享到互聯網。它不是面對面的課程,它是互聯網共享素材,它不受上課地點局限。只要互聯網覆蓋地區,無論你身處何處,都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名師的一流課程。所有的慕課會以每周研討話題這樣的形式,提供一種大體的時間表,其余的課程結構也是最小的,通常會包括每周一次的講授、研討問題、以及閱讀建議等形式與學生進行遠程互動。
傳統的美術教學為課堂定點課時,課后時間學生不能隨時向教師請教互動。隨互聯網、移動App等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已聯通千家萬戶,通過數字技術與美術教學的有機融合,將會為美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為更好的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
無論是哪種課堂教學模式都是教與學,在課堂上美術教師起主導作用是無法被替代的。當今的美術教學是教師如何合理、科學地運用數字化美術教學資源,使其成為美術教學的有益補充。數字技術也是人類發明的,無論多么發達它都不能替代人類思維,所以說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引用數字技術,它只能作為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全部,是美術課堂的一種延伸,或課下補充教育。美術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主導者,要充分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二者結合揚長避短,更好的調動美術課堂氛圍,促進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傳剛.高校電腦美術教學的發展趨向.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198-199
[2]趙鑫.運用數字技術,營造美術課堂氣氛.文教資料.2014(13)
[3]盧山.關于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科教文匯.2009(6)
[4]袁銳鍔.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閆培靖.互聯網+時代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