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長江小學校 徐鵬坤
?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長江小學校 徐鵬坤
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形勢影響之下,更加凸顯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怎樣激發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創新思維與自主探究意識,這是目前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非常迫切的。下面,筆者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旨在為廣大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在之前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始終處在被管制的地位,在教學當中的地位也是次要的,學生僅僅是被動地學習,且未能夠切實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去,這逐步地使學生的主體觀念喪失。要想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務必轉變對立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以使學生體會到自身被認可和被尊重,體會到自身屬于跟教師平等的學習主體,只有如此,才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去。首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教師屬于教學的主導,而學生屬于教學的主體,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屬于平等關系當中的首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與學習要求,把學生看作跟自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如此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尊重教師。其次,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盡管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可是具備很大的潛力和鮮明的個性。教師常常感覺學生年齡小,難以進行自主探究,因此取代學生進行思考,事實上,這不利于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教師應當對學生充滿信任感,應當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以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思維與自主地思考,教師僅僅體現自身的引導功能,進而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探究的目標。
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是學習興趣,同時,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驅動力。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關鍵。倘若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那么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究。如此,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會大大地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情緒進行把握,進而營造適宜教學的情境。事實表明,靈活地設計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導入教學十分關鍵,可是語文教師往往會不重視這個方面,他們感覺導入教學常常顯得多余,只要有效地應用課堂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實現教學目標就行。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總之,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最終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
不可否認,一部分閱讀文本內容比較抽象,教師只是靠板書式的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建構語文語感。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合理應用能夠引導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多媒體教學課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根據教學知識借助視頻、聲音等一系列媒體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切實把握教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美麗的南沙群島》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雖然教材的敘述能夠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在自己的腦海當中建構南沙群島的影像是比較困難的。倘若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南沙群島的畫面和視頻資料,那么學生就能夠迅速地把握南沙群島的樣貌,也可以有效地統一教材內容和多媒體影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是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最終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只是在教學課堂上教授學生語文知識,還需要積極地開展第二教學課堂,讓學生感受實際生活當中的語文知識。教師語文需要經常性地講解實際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實現實際生活與語文知識的有效統一。例如,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到戶外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像是參觀名勝古跡、公益性的活動、秋游等等,教師應結合當地的現狀,引導學生走出教學課堂,感受自然界的美麗。像是學生在參觀名勝古跡之后,能夠體會到濃郁的文化氛圍,從而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在秋游之后,教師能夠要求學生寫一篇秋游日記或者是游后感,這樣可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結 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務必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想盡一切方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當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最終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